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深切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醫師根據多年門診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說,首先許多人會有認為女孩根據初經、男孩根據喉結或變聲,判斷是否進入青春期,其實這是一個偏差的迷思。臨床上測量小孩青春期身體發育的體表特徵變化,會根據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來評估,如乳房大小、生殖器、睪丸體積、陰毛和腋毛的發展。此一標準為Tanner scale或Tanner stage,該標準最早由英國兒科醫生詹姆斯·譚納(James Tanner)確立,分為五個階段診斷。初經或變聲其實已經到了第三或第四的階段,也就是開始發育一段時間。如果家長無法自行評估,建議尋求合格醫師的門診諮詢評估。
對於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有甚麼加強的辦法?申一中提出以下「兩多兩少,一減一加」的策略。
◎兩多:多睡眠、多運動
1.多睡眠:在青春期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骼快速成長,所以想要長高,關鍵在於「生長板」。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晚上9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因此建議家長要多督促孩子在10點前上床睡覺,且睡足8~9小時。門診常聽到小孩晚睡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功課多寫不完、上才藝班或補習很晚才到家、上網滑手機,是不是家長跟小孩能對作息調整規劃出早睡對身體發育最有利的條件。
2.多運動: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也可以刺激生長板,加速骨骼的生長與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使骨骼與肌肉發育。
◎兩少:少吃甜食、少吃油炸
1.少吃甜食:含糖食物或飲料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升高,而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會互相擷抗,當小孩吃下過多甜食、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有研究顯示,以20公斤體重的孩子來說,喝超過350c.c.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兩小時。
2.少吃油炸:油炸食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所以應該盡量減少食用,以免體脂肪過高,容易干擾內分泌而造成提早發育早熟。
◎一減
過重或肥胖的學童須減重。依據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2017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14.6%;國中生肥胖比率為16.9%。肥胖導致長不高的原因包括:(1)體重過重壓迫骨骼。(2)腦垂體分泌生長因子減少:肥胖的人因為脂肪過多,影響體內代謝的異常進而生長因子分泌減少。(3)易性早熟:肥胖的兒童,體內脂肪細胞裡含有一種芳香化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將雄性素轉化為雌性激素,引起性腺發育混亂。所以,肥胖的男孩女孩容易患性早熟。
◎一加
不時會有家長詢問有關所謂「轉骨」資訊,包括拿著坊間流傳的「轉骨方」詢問可不可以吃?或是在市面上販售宣稱能轉大人的成藥適不適合?申一中表示,民間有許多「轉骨方」,家長有時四處打聽、自行買藥調配或隨便買成藥,內容多為各家經驗方或以草藥為主,但其實未必人人適用,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調整。例如男生屬陽,易怕熱流汗,就要加補陰藥材;女生屬陰,易手腳冷、怕冷,就需用補陽藥材,最好經中醫師診斷,調配個人化的處方,並定期回診,讓醫生評估療效並調整處方。(本文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當保險遇上債務 強制執行的兩難當保險不再只是生活的保障,而成為債務清償的籌碼,究竟是維護正義,還是傷害生存權?「欠錢不還,可不可以... | 財經時勢 用保險事業 開創第三人生今(二○二三)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世代(一九四六到一九六四年出生)全部邁入六十歲的一年,據統計,台灣有... | 市場訊息 健保署:健保快易通APP 方便確診者立即填報因應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發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月1日啟動「COVID-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