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接觸性皮膚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泛指皮膚接觸某些物質而引起的發炎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指出,主要分為「刺激性、過敏性」兩大類,前者,每個人都可能發生;後者則為特異體質所致。但無論是何者,都不具傳染性。
接觸性皮膚炎類型及成因可細分如下: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碰到刺激物質,破壞了皮膚屏障保護功能,而引起發炎。刺激物質又可分為兩類,一為物理性刺激,例如粗糙物品如金屬、木材、灰塵、植物等;另一為化學性刺激,最常見的是水,接觸過量、過長時間,或是清潔劑、工業溶劑、酸、鹼等。
可能是短暫接觸濃度高的刺激物,比如打掃時忘了稀釋漂白水,就算只碰到一下,就可能造成皮膚發炎。也可能是長時間頻繁接觸,比如常做家事,沒戴手套洗碗盤、洗衣服,長期徒手碰到清潔劑而發炎。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特異體質的人碰到過敏原,產生細胞性的過敏反應,免疫系統將過敏原當作外來敵人而去攻擊,使得皮膚出現發炎現象。較常見的是對鎳過敏,戴到含鎳的手表、飾品、鏡框等,就會出現症狀,蕭子臨在門診也遇過有病人貼痠痛藥布,結果引發皮膚炎。
蕭子臨說,接觸性皮膚炎成因複雜,但症狀類似,會發癢、有灼熱感,輕微者會有紅疹、脫屑。急性發作時,皮膚會紅腫、起小水泡或出水,乾涸後會結痂;慢性發炎則會讓人忍不住去抓,時間久了表皮會增厚變粗糙,甚至苔癬化,到了冬天可能裂開,有疼痛感。
接觸性皮膚炎的高風險族群,包括皮膚屏障較差,像是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以及常接觸刺激物質的人,例如家庭主婦或主夫、清潔員、廚師、美髮從業人員、機械操作員、醫護人員等。
預防接觸性皮膚炎之道就是要做好防護措施,然而大掃除時,很難不使用清潔劑,即使是水,經常洗洗刷刷也會讓皮膚受傷。蕭子臨建議民眾應戴合適的手套,長度要夠長,以免刺激物往上噴濺,滲入手套內,還要視接觸的物質來選擇具防護力的手套。
如果要戴長時間,建議裡面加戴一層較薄的棉質手套,再戴上防水手套,如果棉質手套被汗水浸濕,要更換另一副,因為汗水長時間悶在手套裡,也會刺激皮膚發炎。清潔前後可塗抹凡士林或乳液滋潤雙手,減少皮膚粗糙。此外,最好戴上口罩,以免吸入灰塵,或是清潔液、污水等濺到臉上。
如果能完全杜絕接觸刺激物質或過敏原,接觸性皮膚炎有可能根治,但現實中未必能夠達到。病人就醫時,皮膚科醫師會視程度開立外用類固醇,平時也可多擦凡士林或乳液,修復皮膚屏障。冬天建議不要洗太熱的水,會讓皮膚更乾燥,不管是哪一類皮膚炎,發作時都應暫停泡溫泉。(本文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健康看板這5招改善足底筋膜炎 讓你不再一踩就痛
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會得足底筋膜炎,女性發生... | 市場訊息 友邦保險:2015年第三季締造強勁業績 按固定匯率計算新業務價值增長25%「今年10月是友邦保險上市的五週年紀念。我們的新業務價值在這段期間超越當年的三倍,如此亮麗的業績彰顯... | 健康醫療百科 用肥皂,還是沐浴乳?醫師這樣說各社群軟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流傳「用肥皂洗澡,勿用沐浴乳!」、「用沐浴乳恐得乳癌」的文章,但當天氣冷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