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傳統型與投資型保單業務拉鋸戰開打
文/林麗銖 | 2004.08.01 (月刊)

國內壽險市場無論在通路、商品或行銷方式上,這一兩年來都產生了急速且劇烈的變化,壽險業者對市場脈動與訊息的掌握,要比以往更快速與精準,才能在急速的變化中,調整步伐、妥善因應。

以觀察壽險市場變化的保費統計來說,去(92)年不論在險種、成長率及各公司的統計上,都出現了迥異於以往的情形,包括:傳統壽險的式微、投資型商品的崛起、健康及傷害險的成長趨緩、年金險的蓄勢待發等,這些情形是否延續到今年?而29家公司的業務消長又是如何呢?

傳統壽險與投資型壽險保費已旗鼓相當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速報,今年上半年(1~6月底),壽險業4大險種──人壽、健康、傷害與年金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為2,06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477億元成長39.95%。其中投資型商品有736億元、傳統型有1,331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投資型成長133.89%,傳統型成長14.50%。傳統型商品之所以能維持正成長,主要是今年傳統年金險有超過200%的高成長所致。

今年上半年傷害險大幅衰退2成多

若就個別險種來看,在壽險部分,傳統型與投資型的保費收入已旗鼓相當,兩者都在605億元左右,但比起去年同期,投資型壽險成長140.55%,傳統壽險卻負成長24.21%,消長之間即可看出傳統壽險的式微與投資型商品的竄升。

在年金險部分今年變化更大,光上半年1~6月年金險就做了去年一年的保費量,高達701億元(去年整年為730億元),其中570億元是傳統年金。若以各公司今年主推的險種來看,應該都屬於利率變動型年金,另外投資型年金也有131億元。

健康險部分,去年負成長7.59%,今年上半年仍沒有起色,但負成長比率已稍降為3.88%,保費收入為95億元。

在傷害險部分,去年還有4.86%的成長,今年則因受到來自產險業割喉式的價格競爭,上半年只做了60億,比去年同期的75億大幅衰退20.01%。

每2.8元保費就有1元來自投資型商品

91年才正式與國人見面的投資型保險,大家從一開始的質疑、觀望,到後來的火力全開、加速推廣,一下子就炒熱了這個創新型的保險商品,保費收入也不斷創新高,在推出的第2年(92年)就賣了853億元,占該年度保費總收入的24.78%。

這股熱賣風潮也持續延燒到今年。根據資料統計,今年1~6月投資型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總計達736億元,占同期保費總收入2,068億元的35.62%。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每2.8元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就有1元是來自投資型商品,比起去年24.78%的占率又增加了10.84%。

而傳統型保單的保費收入也從去年同期為投資型保單的3.69倍,遽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8倍,兩種保險的業務拉鋸戰顯已開打。

超過一半的公司對投資型商品興趣缺缺

在個別公司方面,上半年投資型商品保費超過百億元的公司有4家,分別是統一安聯的176億元、國泰的167億元、富邦114億元及南山的102億元。排名第5的是ING安泰,保費收入為46億元,保誠與三商美邦則以28億元與24億元分居6、7名。

如果以占率來看,統一安聯已成功轉型為投資型商品專賣公司(占率達99.44%),去年保費就高達291億元,占全體853億元的34.1%,大幅領先同業,今年上半年雖然依然穩座冠軍寶座,但與第2名國泰人壽的差距已減少到9億元。而國泰投資型保費雖然排名第2,但占該公司比率僅39.02%,是投資型保費收入前7大公司中占率最低的,與ING安泰、南山、保誠、富邦等高達6成占率的情況明顯不同。

而今年上半年保費收入排名第2的新光,投資型保費只有11億元,占率僅5.28%。在29家壽險公司中有7家至今完全未投入投資型商品的銷售行列,若加計保費占率不到1成的公司,則有超過一半的壽險業者在投資型商品的開發上顯得興趣缺缺。

國泰創下「半年報」新高紀錄

如果不分險種整體來看,93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排行中,國泰人壽以429億、52.15%的高成長率,繼續保持龍頭地位;比起去年同期282億的業績,國泰今年上半年不但拿下壽險業總冠軍,據說還創下「半年報」的最高紀錄。

國泰今年的商品策略,是以「投資型保單、利變型年金、傳統壽險」三分天下,今年上半年這三種商品的保費分別為167億、145億及117億,跟其他前5大公司不是主打投資型就是專攻利變型年金的策略明顯不同。

新光以93.49%成長率拿下亞軍

排名第2的是新光人壽,雖然新光至今尚未全力發展投資型保單,但因在與基層金融機構合作推展年金商品上大有斬獲,因此終能在與富邦的拉鋸戰中勝出,以220億元的保費收入拿下亞軍,比去年同期業績成長達93.49%。

排名第3的是去年打破壽險新契約排名傳統,硬是擠下新光與南山站上老二地位的富邦人壽,今年上半年保費收入是206億,比去年同期成長18.08%。統一安聯則靠著成長達145.31%的投資型保單,擠下南山往前進一名,排名第4;南山人壽則以1億多的些微差距,讓出老4地位暫居第5,從今年開始南山全力進攻投資型保單,到6月底止,占率已達6成。

台壽與幸福擠進前10

去年才加入壽險公會的中華郵政,雖然商品簡單、種類極少,但靠著全省一千多家支局通路的優勢,仍然穩坐老六地位。ING安泰在歷經人員流失的處理與商品策略的調整後,今年目標是全力衝刺投資型商品,上半年保費收入為76億,以14.63%的成長率排名第九。台灣人壽與幸福人壽則都以超過200%的高成長率擠進前10大,分居第8及第10。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第3屆「保險龍鳳獎」得獎名單揭曉
今年本刊再度接受「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委託,針對全國34所大專院校的財金保險科系所(包括3...
市場訊息
臺銀人壽:106年顧客滿意度問卷抽獎活動「開心登場」
臺銀人壽關注客戶需求,每年都透過滿意度問卷調查抽獎活動,蒐集保戶聲音,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準據...
健康醫療百科
小心!肌肉流失 失能與死亡率大增
根據統計,肌肉質量在30歲後逐漸減少,30歲後每年流失0.5%至1%的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