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寒冬保暖有撇步
文/鄭慧菁 | 2011.12.01 (月刊)

天氣冷颼颼,不論外出工作或上床睡覺,都想揣個暖暖包在身上保暖。不過,別輕忽這個小動作,如果使用不當,在預防凍傷之前,恐怕已先被灼傷。

對抗嚴寒傳承古人智慧

現代人為了禦寒,發明出許多貼身保暖物品,許多設計不乏沿襲老祖宗智慧而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周珮琪表示,在沒有暖氣、電熱毯、保暖衣、羽絨外套,更沒有空調的時代,除了燒炭取暖外,中國北方居民會使用磚或泥坯在屋裡砌成臥榻,又稱為炕,下方設計孔道與煙囪相通,可以生火取暖。

經濟富裕的家庭,則將房屋的牆壁砌成空心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及炭口,燒上木炭,熱力就可順著夾牆溫暖整個室內。而且這種火道還直通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與「暖閣」使整個室內空間都感到溫暖如春,驅散了冬季的嚴寒。

在臥榻下取火的智慧發展至今,就成了電毯、懷爐、熱水袋等保暖工具,而現代人運用化學成分發明了輕巧、便利的暖暖包,更是出門在外的保暖聖品。

不過,使用這些方便的保暖用品都應留意,避免不慎造成傷害。

保暖品使用不慎 小心灼傷

署立基隆醫院家醫科醫師李秉學表示,暖暖包、懷爐、熱水袋、電毯這些與人體直接接觸保暖物品,使用時都應隔層衣物,並且以間斷的方式取暖,不能直接且長時間的貼近皮膚使用。

以暖暖包而言,雖然溫度只有四十五度,但是只要持續接觸皮膚三十分鐘以上就會灼傷,曾有民眾直接將暖暖包放進鞋襪中防寒,結果造成二度灼傷。直接裝進熱水的保暖袋,因為是橡膠材質,傳熱速度慢,剛開始不覺得熱,但抱著入睡很容易被燙傷。

插電加熱的電毯,則需隔著毛毯使用,為防電線走火,也要留意電量負荷的問題,不宜使用多頭插座或延長線,也不要使用整晚。最安全的使用方式是在睡前一小時用電毯暖被,準備入睡時將電源關閉並拔起插頭,此時床單的暖度適中,也不會有電線走火的危險。

家有老小 使用保暖電器需當心

家中有幼童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以及氣喘患者,在使用保暖用品時都應特別留意。

李秉學指出,使用電毯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的患者,使用電毯應留意補充水分。此外,以往曾發生將暖暖包當成料理包而誤食的意外,提醒家長應將暖暖包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也要慎防風扇式電暖器將幼童灼傷。

至於懷爐,有些是使用精油加熱,散發出的氣味容易誘發氣喘,呼吸道敏感的人最好改以配戴口罩的方式保暖。圍巾、毛帽等保暖配件,因容易孳生塵蟎刺激呼吸道,使用前應先清洗、消毒,或使用抗蟎材質的保暖產品。

藥膳進補 注意食材溫熱

冬天特別怕冷的人,依照中醫說法,可能是「衛氣」不足所致。

周珮琪表示,中醫把循行於人體的氣血分為許多種類,其中循行於體表最外層的是衛氣,是人體抵禦外來致病因子的第一道防線,當一個人衛氣不足時,常會表現出怕冷的臨床症狀,應依體質狀況調整飲食、作息,適度運動肢體,飲食方面應避免生冷及寒涼性食物,增加溫熱性補腎益脾的食物,料理成藥膳進補。

所謂以藥膳進補,就是運用一些具補氣、補血功效的中草藥,加上具有補益功效的食物一起燉煮,食用之後可調理人體的虛弱體質,增加抵禦疾病的能力。

溫熱性食物包含羊肉、鰻魚、雞肉、薑、蔥、花椒、胡椒、韭菜、大蒜、洋蔥、辣椒、九層塔、龍眼、荔枝等。這些食材可以自由搭配成為居家簡易補益氣血藥膳,例如當歸羊肉湯,是以當歸二錢、羊肉一斤、紅棗十二顆及生薑數片,將這些食材一起烹煮成熱湯,就成為禦寒的湯品。

吃薑母鴨 別忘多加青菜

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都是坊間最常見的進補食品,而家庭最常燉煮的,就是四物湯與十全大補湯。不過,在吃這些藥膳食補時,最好能夠搭配高麗菜、茼蒿、菠菜等蔬菜,或是將青菜另外汆燙食用,以補充纖維質及維生素,同時增加飽足感。

由於藥膳湯常會加入大量的肉類燉煮,因此油脂含量偏高,煮好後最好先將湯盛起冷藏,去除油脂層後再加熱食用,如此既可吃到補藥,又可避免吃進過多膽固醇。

對抗嚴寒 從頭到腳都得

除了食補,冬天應特別注重頭、背、足部保暖。周珮琪表示,「頭為諸陽之會」,冬季寒流侵襲,外出時應戴帽子,避免頭頸部受寒邪侵襲,也減少熱能從頭部散發。此外也可減少因室內、室外溫差過大而造成血管急遽收縮,引發心血管疾病。

中醫認為背為陽中之陽,且背部有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經過,前者主一身之表,後者則總督全身陽氣。所以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開始,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止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尤其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選擇保溫隔寒性能好的材料,夜間起床時更應注意披衣防寒。

古人說「寒從腳下起」。腳距心臟最遠,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為敏感。如果腳著涼,全身健康都會受影響。特別是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保暖功能佳的長褲、襪子及鞋子,以暖足固腎。

此外,晚間臨睡前以溫熱水泡腳,按摩刺激腳心湧泉穴,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居家也可運用煮過老薑的溫熱水泡腳,必須注意的是,老人家及糖尿病患者應謹慎控制水溫,避免燙傷。

與太陽同起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冬季養生在作息上應早睡晚起,因為冬季天地間陽氣閉藏氣候寒冷,早晨等太陽升起後再起床,人體的陽氣才不會過度外洩。

寒冬時活動肢體盡量選擇打太極拳、保健操、瑜伽或是散步等緩和的運動,活動時稍微出汗即可,不適合大汗淋漓的運動。最好以室內場所為主,且天氣好的時候應把握機會多曬曬冬陽。

由於臺灣冬季多寒溼,床鋪棉被常厚重又濕冷,可利用除溼機、烘被機在入睡前先袪除房間濕氣及烘乾棉被,避免寒溼之氣在睡覺時入侵人體。

體質燥熱、免疫疾病 進補需當心

不只冬天才能進補,只要配合時令,選擇合宜的藥材與食材,能使人體的正氣充足、血液暢通,任何季節都可適當進補,尤其在嚴寒冬季食用溫熱性食物及補益氣血的藥膳,可立即明顯感受到手腳溫暖的功效。但是體質燥熱的民眾,在進補時有些禁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周珮琪表示,市面上的冬季藥燉湯品大多使用於溫熱性中藥材,長期熬夜或體質燥熱者,在進補前應先詢問中醫師要如何調理,以免食用後症狀加劇。

另外,患有腎臟疾病及風濕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或B肝、C肝帶原、高尿酸、高血脂、高血糖的病患,在進補時也要相當小心,應先詢問醫師,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配合政府呼籲避免出入醫療院所 啟動體檢替代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台灣已出現醫院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避免出入各大醫療院所,並建...
公、勞、農、健保
馬場員工不慎摔馬 勞保局:非職災
前(2013)年2月馬術中心林姓女員工,在上班時間騎馬摔傷,腰椎第二節壓迫性骨折,向勞保局申請「職業...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新推投資型保單 兼顧保障與資產實現「雙利人生」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為全球經濟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還將利率調降至接近零的水平,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