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日前南方澳大橋坍塌,所有的媒體都在探討大橋、漁船有沒有保險;不久前外送員騎機車造成傷亡,立刻有人關注為什麼沒有營業用的機車保險。打開新聞,無論是娛樂、運動、政治、國際、經濟、社會、生活……在各個不同的媒體版面,都能看到跟保險有關的新聞。
保險對民眾生活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台灣產、壽險公司合計不到五十家,但年收保費三.六兆元,是中央政府歲入總預算一.九兆元的近二倍,各類賠款、給付合計近一.九五六兆元,比政府歲出總預算的一.九兆元還多!產壽險資產總額累計雖然高達二十六.七兆元,但其中有高達九成五(約二十五兆)左右來自保戶預繳的保費,等同對保戶的負債,一個這麼龐大又高槓桿的保險機器,理當被主管機關高度監理,民眾的權益才能獲得確保。
然而,保險並非一直受到媒體關注,過去歷任金管會主委對保險監理缺乏主動積極,因此媒體對保險的報導大部分都是「輕薄短少」,自從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上任之後,在保險監理多所用心,因此,保險局就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執行者角色。
一直以來,擔任監理官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內心的度量衡只要稍有差池,就會遭到許多非議與責難,能在監理工作持之以恆,免不了贏得兇悍、難搞的名聲。
今(二○一九)年上任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大學唸的是淡江大學保險系,一九八一年高考人員及格後進入臺灣產險,一九九○年轉任財政部保險司,自此開啟保險監理之路,迄今已近三十年。富正義感、有話直說、不駝鳥、更不怕得罪人,對於「對的事」相當堅持與執著,在業界有「鐵娘子」的稱號。
施瓊華在淡江大學期間,與《現代保險》雜誌創辦人黃秀玲教授有師生情誼,日前接受黃教授所主持《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專訪,暢談自己的保險監理理念及政策方針,同時一溫往日情懷,看看一路走來,保險業如何在監理機關的督促、修正、鼓勵下,一步步邁向國際舞台。
推動保險教育 解決申訴問題
保險申訴案件在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統計總是名列前茅,評議中心自二○一二年正式運作,截至今(二○一九)第二季已受理共三萬三千四百五十三件申訴及一萬五千二百六十四件評議案件,其中,屬於保險的申訴案件就有二萬八千九百八十九件、評議案件有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三件,分別占八十六.六六%及八十四.七三%。
施瓊華進入財政部保險司,最早接觸的就是為民眾處理保險申訴,也從處理申訴的過程發現民眾金融知識不足。「在整個監理工作裡面,我覺得民眾的教育最重要。」無論是申請理賠對保單條款的理解與保險公司有落差,或在購買時對保單有錯誤期待,最根本的環節就是民眾對保險知識匱乏。
推動保險教育無法即刻獲得效益,即使不被看好,仍義無反顧。施瓊華從二○○四年開始,不斷推動金融保險教育,並且說服教育部將其納入基礎教育。「我們把教材訂出來,甚至擬定十二年國教學生的能力指標,而且修正到第二版。」經過十幾年推動,逐漸看到成果。「我們希望透過教育,建立學生保險、理財觀念,瞭解風險意識,對自己的財務負責,也能夠做適切的判斷,這是我覺得一定要做的事。」
儲蓄險不會絕跡 但保障一定要增加
二○一八年壽險公司的給付仍以解約金的七七三○億元為最大宗,占全部給付一.八七六兆元的四成左右,儲蓄險熱賣、解約金居高不下、民眾保障不足,無法發揮保障效益。為回歸保障價值,金管會出手嚴管,要求儲蓄險的身故保障須達一定比例以上,由於此舉會使儲蓄險的賣相變差,因此引來不少反彈。
施瓊華表示,過去因為大環境的關係,保險公司開始賣儲蓄型的商品。一九七九年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引發國內物價二位數上漲,通膨壓力劇增,當時財政部以利率水準維持九%以上、甚至高達十五%為由,為維護保戶權益,頒定「人身保險……責任準備金依據之利率標準及保單分紅辦法」,以年利率八%作為保單紅利分配的標準,促使壽險公司設計增值且分紅的保險商品。
「發展到最後,保障成分已非常低,民眾繳納的保費與獲得的保障差不多,或者再多一點點而已,這樣就脫離保險的本質,」施瓊華分析,「從這樣一個理財型商品來看,沒有辦法發揮保障的功能,賣這樣的保險,也不是保險公司該做的事。」
金管會不是要讓儲蓄險完全絕跡,而是希望從商品的設計理念,稍微拉高保障成分,有助國人在生活的各個環節都能獲得保障,也讓保險能與銀行定存有所區隔。
退休準備 年金、長照、醫療需兼備
很多人買儲蓄險是為了存退休金,未來該透過什麼保險來滿足高齡生活的需求?「年金、長照、醫療,這三塊是退休規劃很重要保障。」如果已經六十歲才要開始做保障規劃,保費會非常貴。「保險商品要在適當的年齡及早規劃,當自己有經濟能力的時候,約四十歲左右就要開始規劃銀髮保障,差不多有二十幾年繳交保費的期間,等真正退休的時候,保障已完備,可以開始領錢,這樣才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規劃。」
此外,有很多老人家不想讓兒女負擔身後費用,金管會推出小額終老保險,讓民眾可以用比較便宜的保費買到身故保障,每人上限兩張、總額五十萬元,投保年齡最高到八十五歲,讓過去沒有買壽險的民眾,有機會能夠補足保障,減輕子女的負擔。
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 死亡保障門檻同步下修
搶搭儲蓄險停售潮,上(十)月有壽險公司在網站上提醒「晚了就買不到!」一腳踩在勸誘買保單的紅線上,讓立委質詢時要求金管會研究是否有不當招攬情事。
施瓊華要業務員不要過度憂慮,「提高一點保險成分,不會讓整個商品的結構產生太大變化。」然而,明年一月責任準備金利率要調降,預計新台幣、美元、人民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將調降一碼,十年期以上澳幣保單將調降二碼,保費勢必變貴,預估調降一碼後保費調高二%~三%。
「金管會每年會觀察十年期公債水準,及國外債券利率表現,來決定責任準備金利率是不是要調降,因為明年利率調降,保費變貴,金管會也會下修死亡保障比例,否則保險公司的保單可能規劃不出來。」
保險局最初設定的死亡保障門檻,十五~三十歲死亡保額必須是保價金或投資型保單帳戶價值的二五○%,三十一~四十歲是二○○%,四十一~五十歲是一七五%,五十一~六十歲是一四○%,六十一~七十歲要一三○%,七十一~九十歲是一○五%,九十一歲以上才是一○○%。
壽險業者希望五十歲以下的保障門檻,能下修二~三成,施瓊華表示,會考量責任準備金利率進行調整,至於降幅多少,必須試算後才知道。
賣投資型保單予70歲保戶 要錄音或錄影
買保險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問題,然而,為了不承擔利率風險,壽險公司轉而力推投資型保單,表面上解決了壽險公司的問題,卻把投資風險轉嫁在保戶身上。
「主管機關不會特別鼓勵某一類保單,」施瓊華表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風險需由保戶吸收,「如果保戶確實覺得保障加投資是自己的選項,且有能力做出判斷,我覺得投資商品的推出應該可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但我們擔心銷售通路給保戶過度樂觀的期待,只講好的一面,未充分告知投資風險。」
金管會已於去年修訂「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應注意事項」,銷售投資型保險商品予七十歲以上保戶需錄音或錄影,來確認保戶是否可負擔保費及承受損失。
醫療險實支實付限買三張 多買不行?
台灣雖有很好的健保,但是醫療險仍是民眾的最愛,去年賣出超過一億件,投保率高達四二六%,在有健保的基礎,民眾對投保醫療險的熱度始終不減。不過,自今年十一月八日起意外醫療險和醫療險的實支實付,最多只能各買三張。
只要是民眾愛買的保單,金管會都要管?施瓊華表示,醫療險有日額型、定額型、實支實付型三種,全民健保喚起民眾對醫療準備的意識,「有些人選擇自費醫材來提升醫療品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確實有其需求。」但實支實付是損害填補的概念,不應該發生理賠金額大於醫療費用的情形。
有些人年輕的時候經濟能力不夠,因此難免有再購的需求,但是,若一直不斷地買兩張、三張、四張,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必要?讓人產生疑慮,「尤其很多時候是業務員幫他加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思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施瓊華強調,實支實付的本質是一個費用保險,若保戶想填補手術費用的不足,應該買手術險,擔心罹癌,可以買癌症險或重大傷病險。
實支實付是以醫療單據正本做控管,「如果實支實付買太多,不見得都用得上,卻付出了過多的保費。」最後將保險資源浪費在不適切的地方,反而產生更大的風險。
住宅火險擴大保障範圍 保費不變
保險局上月二十二日表示,產險公會考量住宅火險損失率、綜合率平穩的情況下,應增加保障範圍,因此決議在不調漲保費的前提下,增加住宅火險保障範圍,提高建築物、動產、竊盜事故及住宅第三人責任基本保險的保險限額,還多送搬遷費、租屋仲介費、生活不便金等「火險額外費用」與颱風洪水險,相當於調降費率十五%,且今年已續約的保單,明年一月一日後亦自動適用。目前全台約有三百萬棟房屋投保住宅火險,成為立即受惠的一群。
但是,附加在住宅火險底下的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情況又是如何呢?
精彩全文,詳見371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每天接受最新保險、健康資訊!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達人專訪‧王彥方》善用數位力 守護保戶零距離
深受保戶信任與肯定,入行甫六年即拿下五次的MDRT、三次的國際繼續率獎,國泰人壽專佳德推展處... | 財產保險 開店有五保 事業順利生意好走在大街小巷,一家家店誘惑著五感,全是日常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像進行繽紛有趣的感官之旅。服務業一向是... |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積極推動小額終老保險宏泰人壽落實公平待客,持續推動小額終老保險及微型保險,為建構社會保險安全網貢獻心力。今年前3個月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