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不少民眾因急性腹痛,伴隨發燒、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前往急診,被告知是「大腸憩室炎」,或不少民眾在做完大腸鏡檢查之後確診。但急性腹痛的原因千百種,要如何診斷是大腸憩室炎?後續又要如何治療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邱宏治指出,大腸憩室目前認為是因為大腸管壁薄弱加上腸內壓力增加,產生從管壁向外膨出的小型囊狀構造,另外基因遺傳、大腸蠕動異常及腸內微生菌都可能導致憩室生成。

在亞洲人種中,憩室較常出現在右側的升結腸,在西方人種中,則較常發現在左側的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不過臨床上,左右兩側均有憩室的案例並不少見。一般來說,大腸憩室症在亞洲人的盛行率約15%~25%,隨年紀增加到60歲以上可能會超過五成。還好超過八成的大腸憩室症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特別症狀,剩下一成多的人可能偶有腹痛,只有5%~10%的人可能會發展成憩室炎。
邱宏治說,當大腸憩室發炎時就稱作大腸憩室炎,常見症狀為右下腹痛(西方人則為左下腹痛)、發燒、噁心、嘔吐及排便情況改變(便秘或腹瀉皆有可能),但是如果發炎嚴重已經導致膿瘍、腸穿孔、腸阻塞、或是產生廔管,病患可能會有腹部反彈壓痛、腹部肌肉緊繃以及血壓低心跳快等休克現象。
憩室炎的診斷需要靠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和血液生化檢查等,但由於有時很難和其他的急性腹痛原因如急性盲腸炎、感染性大腸炎、發炎性大腸炎、大腸癌、骨盆腔感染、卵巢扭轉、子宮外孕等區分,所以臨床上也常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來幫助確診。另外,在急性發炎期間,不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以免增加腸穿孔的機會,不過在症狀緩解的六~八週後,建議作完整大腸鏡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
而症狀輕微的憩室炎治療可採取口服抗生素、流質飲食以及症狀治療;若病患為老年人、無法進食、或免疫力較差,則建議住院注射抗生素和點滴補充水分營養;至於病情嚴重已經到膿瘍、穿孔、廔管、或敗血性休克的患者,則需要視情況進行引流或是開刀處理。
究竟大腸憩室症患者如何預防症狀復發?邱宏治表示,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指出,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減重、戒菸、以及避免服用止痛藥和類固醇都可以有效減少憩室炎的發生機會,患者能與憩室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每天接受最新保險、健康資訊!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放大年終獎金 國泰世華銀行提「狡兔三窟理財術」通膨壓力持續飆升,把握年終獎金入帳之際,透過理財規劃,不讓通膨影響生活水準,是廣大上班族們最關注的話... |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用心公平待客 持續進步、向上提升宏泰人壽用心於公平待客,針對每年公平待客評核結果定期檢討、改善;因應外部環境的趨勢與變化,持續強化、... | 財經時勢 大數據有利有弊 要注意四大風險大數據運用看似利多,但業者需注意四個風險:
1.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劉承宗認為,當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