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中國保監會下令轉型 儲蓄險保費收入下滑11.35%
文/黃晴冬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10.01 (月刊)

為加強保障型保險銷售,中國主管機關採取激烈手段,去(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簡稱134號文),直接規定不能銷售立即領回的即期年金及立即還本的壽險。

該文要求保險商品必須符合規範,如儲蓄險、年金險的首筆生存保險金給付應該在保單生效滿5年後,亦即年金的累積期至少需要5年,壽險必須在5年後才能開始還本,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的比例不能超過已繳保費20%;萬能壽險、投資型保險應該設彈性繳費制度以靈活調整保險金額,不能以附約銷售。此舉使保費收入結構受到重大影響。

中國保監會公布今年1~7月保費收入統計,人身保險業保費收入1兆8,39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31%,其中以儲蓄為目的的壽險(包含定期與終身壽險、生死合險、年金險等)收入1兆4,380億元,下滑11.35%;訴求保障型的健康險則收進3,389億元,成長17.44%,意外險為628億元,成長18.42%。

業者分析,受到134號文的影響,中短期保單紛紛停售,這段轉型到保障型保險的陣痛期導致保費收入成長先降後升。以壽險1~7月比去年同期下滑11.35%的情況,對比1~3月降幅達18.22%的數據,可看出壽險保費收入的下滑趨勢,隨著時間拉長已慢慢走緩。

此外,今年1~7月壽險公司新收進的「保戶投資款」及「投資型保單獨立帳戶」保費,也就是保戶用以投資的部分,達到5,150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增加27.19%,但相較於1~3月40.51%的漲勢,看得出投資部分的成長正在減速,市場漸漸傾向保障型保險。

除了限制保單內容,134號文也規定保險商品名稱、保單說明書、DM都不能出現「理財」、「投資規劃」等語,希望導正過去保險當投資工具的銷售亂象。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每一次理賠 都是提醒業務員為何要幹這行!
你曾想過,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如果有一天匆匆離開人世,是否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
健康醫療百科
治療失智症 地中海飲食能幫忙!
全球人口老化是變遷趨勢,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3秒就有一人失智。台灣...
市場訊息
金管會:引導上市上櫃公司適度提升員工薪資、與員工共享經營成果 深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
員工是企業經營重要資產之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金管會)推動上市上櫃公司落實照顧員工之企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