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隨著銀行指定用途信託以及壽險公司投資型保單熱賣,目前有將近新台幣5,000億元的資金投入連動債。其中,壽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近2年來銷售已超過2,400億元,且大部分都是連結連動式債券的躉繳保單。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去(93)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創下4,462億元的新高紀錄,比前一年度成長29.6%;去年新契約保費業績亮麗,主要是投資型保單熱賣的結果,全年的銷售業績為1,546億元,成長率為81.2%,占全年度總保費收入的34.6%。雖然投資型保單出現熱賣風潮,但亮麗的業績背後仍潛藏一些問題。
銷售人員領完佣金就落跑 問題留給壽險公司傷腦筋
投資型保單為低利率時代的當紅炸子雞,但這部份的保費收入並非屬壽險公司的資產,壽險公司只是代保戶管理而已。投資型保單不但對於累積資產沒有實質意義,對於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其實潛藏不小的風險危機,尤其是連動債保單。因為賣連動債必須與投資銀行簽約,賣不掉的餘額還得自己吃下來,如此一來,馬上轉為保險公司財務的一大風險。
根據統計,保險事業發展中心通過的連動債保單,已經有25張可以連結結構債券,並且幾乎以銀行通路的銷售為主。雖然這些保單等於是把銀行的存款吸過來,轉變成保費,但保險業銷售的保單倘若連結的是未清楚標示投資風險的連動債,由於投資本來就具備對等的風險,而風險的增加又與保險保障的原始目的相牴觸,一旦利率反轉或收益不如預期,這類產品很可能面臨解約潮。甚至於當保戶發現損失很大,對保險公司將不再信賴。至於已賺取高額佣金的銷售人員通常會採離職策略,善後問題則留給保險公司處理,往往造成保險公司承擔「名譽損失」的風險。
商品費用不透明 投資本金縮水難識破?
投資型保單最令人詬病的是費用不透明的問題。根據金管會規定,投資型保單必須把費用講清楚,但連動債保單涉及的財務工程,在商品設計的結構上複雜到連精算師都可能不懂,遑論一般的理財專員與保戶。
就保戶繳交的保費而言,投資部分要先支付3%佣金費用給銷售通路,再支付管理費用給投資銀行,剩下的錢才去做投資。保險公司則賺投資銀行的退佣,於是還沒進場操作,保戶就已經被銀行與保險公司剝了好幾層皮。
壽險公司銷售投資型保單的行銷成本,包括支付給銀行保代的業務佣酬,均來自保戶繳交的保費,實務上當行銷投資型保單,被強調的始終是投資收益率,遠高於其他金融商品,但對於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本金或淨值,一開始就會因給付業務佣酬而被縮水3~5%的情形,則是隻字不提,讓保戶蒙在鼓裡,為日後的爭端埋下不定時的炸彈。
一年穩賺18%? 根本別想
再來,因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損益風險,需由保戶自行承擔,壽險公司不做任何承諾,其特色是投資獲益的變動性較高,保戶如果缺乏承擔損失風險的認知,一旦這些投資型保單發生虧損,業者又未事先清楚告知,便會引發保險糾紛;尤其這幾年利率走低,根本不可能有一種投資,一年可以穩賺18%,投資人對於標榜一年可以獲得18%以上高報酬的連動債趨之若鶩,卻不知道買到的保單是否有保障,其實這樣的高報酬糖衣下,隱藏著許多風險。
例如,大部份連動債保單承諾保戶在隔年第一季會配息,事實上投資人第一年收到的配息多是自己繳的保費,如果仔細從投資淨值來看,可以看出本金因配息而減少,但是一般投資人並不會特別注意,而銷售人員在銷售時也避重就輕,不說配息其實來自本金,所以投資淨值也會先扣掉這些利息支出,所謂『配息』根本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在本金減少的情況下,要賺取原先的報酬當然更加困難。
強調保本的連動債保單 果真保本?
由於任何形式的股權連結商品(ELN,Equity Linked Note),設計時理想中的報酬率遠高於銀行定存,因此亦被稱為高收益債券。這類ELN近年來在台灣也頗受投資人青睞。然而其跌價風險依然存在,勢必會促使保本型結構性商品PGN(Principle Guaranteed Note)更加受到歡迎。尤其在股市不振時,PGN因為有保本的訴求,又可被包裝成投資型保單,投資人難免禁不起誘惑加碼跟進。
不過,保本型商品在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到非系統性風險,例如只要連結中的任一檔股票出問題,資金可能被無息鎖住多年,以連結10檔日本股票的連動債為例,依據配息公式,只要其中一檔跌兩個停板,當期就不用配息,而最壞的狀況是,如果10檔股票有1支變成地雷股下市,等於未來的幾年內,連一毛錢利息都拿不到。
提前解約得不償失 國內5,000億資金卡在連動債
2005年結構性商品最新的發展趨勢,乃是設計避開連結單一股票或指數的商品,而是以利率連動標的為主,為達成到期保本之目的,通常是將8成的資金鎖住長期債券,所以往往持有此類保本商品年期必須超過7年,期間除非標的物表現符合或高於預期,才能提前贖回,否則資金等於被長期鎖定。如果因急用而提前解約,又得付出高額的費用,得不償失,當消費者得知提前解約的後果,雖忿忿不平但也多半只能按兵不動。
因此,PGN的熱賣無形中排擠掉台灣其他金融商品的空間,目前銀行依照信託人的指示,代為買賣指定的國外股票、債券或共同基金等的銀行指定用途信託,以及壽險公司銷售的投資型保單,有將近新台幣5,000億元的資金「卡」在連動債,資金自然無法回流到國內金融市場。
連結標的太複雜 保戶大都霧煞煞
雖然連動債保單在國外已是很普遍的商品,但是在國外,連動債保單通常就只連結一檔指數,保戶簡單易懂,反觀台灣又是連結外國個股、避險基金與股價指數,又是連結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清楚自己買到什麼商品的保戶,恐怕寥寥無幾。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欣台保經:保險服務站擴大經營 熱烈招聘店經理!
FinTech金融科技來襲,金融服務逐漸改變,如同iPhone、iPad的誕生改變了人們使用... |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看見家庭照顧者需要 喘息服務孵育「小草」舞台劇 演繹真實生命故事
遠雄人壽攜手果陀劇場與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日前舉辦「小草」舞台劇成果展演,以家庭照顧者... | 健康醫療百科 胃食道逆流 怎麼判斷?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很常見且惱人的問題。由於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