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結合俐落的舞蹈動作,熱力四射地高唱舞曲;揉納細緻的心緒思維,娓娓道來真摯的情歌,能徜徉變換在冷靜與熱情之間,又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天賦,這就是歌唱。
唱歌能藉由人體發聲的過程,結合靈魂與音樂傳達出動人心弦的音符,更能直率地將情感體現出來,與人分享靈魂深處的感觸,因此有時聽到國外流行歌曲,即便不能理解歌詞當中營造的氛圍,卻也能藉由音樂與人聲的互動,對流動的情摯感同身受。
聲音特色 人人各有千秋
曾帶領旗下團隊榮獲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演唱獎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藝術總監聶焱庠表示,歌唱是氣息通過聲帶振動而發出聲音,若在歌唱當中能運用腹部與橫膈膜的支撐,供應足夠的氣息發出聲響,就能讓聲音聽來圓潤飽滿,不會出現氣息不足有聲音分岔或氣若游絲的情形產生。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簡仕煌談到,人的聲帶由許多組織層所構成,最外層為黏膜層,中間層有纖維與膠原蛋白,最內層為聲帶與周遭肌肉組織,由神經傳導組織讓甲狀軟骨與周遭組織控制聲帶。聲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變化,如男生於青春期聲音變粗與年老之後音色沙啞等,且隨著個人聲帶細微結構的差異,每個人各自擁有獨到的音色特質。
而在中醫理論上,歌唱與呼喊能夠適時地宣洩情感與鬱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傅美華指出,中醫經典理論中有「肝在志為怒,在聲為呼」,肝臟為人體氣血循環中主宰疏洩的器官,若能適時地運用呼喊與歌唱幫助情緒的排解,對於氣血循環的運行是有幫助的。
引吭高歌的基礎功夫
許多人在唱歌的時候,可能受到周遭環境或心理因素的影響而緊張,出現肩膀肌肉僵硬與捲縮起脖子的情況,此時可能會對歌唱造成阻礙,因為歌唱要在最自然的呼吸與心神放鬆的狀態下進行,才能發出悠揚的聲色。聶焱庠指出,要完整的詮釋出歌曲,穩定的氣息吐納相當重要,均勻且平衡的吐氣訓練可以將同樣一口氣隨著歌曲的變化,切分成許多不同等分,支撐完整的樂句呈現。
然而歌唱講求特色,不見得要以制式的框架侷限,例如知名歌手許茹芸便以空靈飄渺的氣聲唱法,成就獨特的芸式唱腔,有別於昂聲高歌的澎湃氣勢,因此每個人在歌曲詞句的鋪陳上,都能覓得彰顯自己特色的方式。
聶焱庠表示,共鳴腔的運用也是歌唱技巧中的基礎功夫,共鳴為藉由胸腔、頭腔等腔體共振來修飾聲音的變化,而嘴巴是送出聲音的最後一道環節,因此訓練歌唱可以仿擬打呵欠時的口型,擴大口腔內的空間讓聲音更為遼闊。
而在共鳴轉換上要憑藉想像力來提升感受,許多高音技巧運用頭腔共鳴,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手指按住眉心,想像由被按住的區域發出聲音,便能在訓練的過程中提升共鳴腔與音調運用。
進階歌唱技巧 高音與尾音
每個人的聲帶構造不同,聲帶較長的人發出的聲音較為低沉,聲帶短的則較為尖銳,也因此每人擅長的音域各有不同,而聲音低沉的人可以藉由後天的訓練或共鳴腔的運用,將高音的極限練上去。
聶焱庠指出,撇開音域寬廣的極端值,大部分男生與女生的音高會相差一個八度音,即便在同樣的伴奏下,男女生也會因為音域的差異而唱出不同音調。
大部分KTV會提供升降調的功能,若覺得某些喜愛的歌曲,受限於本身的音調難以發揮,便可透過升降調找到適合的音域,不必唱到聲嘶力竭、氣力放盡。
尾音則是無論在古典樂或流行樂都會被要求的技巧,聶焱庠指出,一個樂句的完整呈現,有時取決於結尾的處理,若倉促將樂句斷掉,會讓人感到草率,一般人唱歌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唱到後段字句已經沒氣,被聽出音不準的破綻。
唱到燒聲 該如何養聲?
若未能運用正確的發聲位置,在大聲唱歌之後常會感到聲音疲倦,聶焱庠指出,唱歌時過度嘶吼,不但不悅耳,也容易讓聲音失去控制而走音,長期下來還會讓聲帶受傷,用適當的力氣來鋪陳自己的音色,能讓歌聲更動聽。
張簡仕煌表示,過度發聲,短期會造成聲帶發炎,持續性發炎則會造成肌肉組織纖維化,聲帶會長出腫瘤或息肉,治療時必須在聲帶植入自體脂肪或醫療用矽膠來重建聲音,因此日常生活的養聲之道不得不慎。
養聲首重於減少傷害,在吃的方面,油炸與辣的食物會對喉嚨造成傷害,若要保養聲音則要少吃,張簡仕煌談到,煙與酒等刺激會對聲帶造成影響,持續累積的傷害甚至會造成聲帶黏膜病變。
在中醫藥飲上,傅美華指出,大多數KTV都有提供澎大海熱飲,而膨大海與羅漢果等藥材確實都有保護咽喉等功能,針對日常聲音的保養較常使用的藥材為麥門冬、沙參與甘草等,也可以使用桔梗湯等藥飲,佐以甘草、知母與陳皮等藥材讓聲音嘹亮;平時也可以按摩合谷穴、區池穴、天突穴和肺俞穴,藉由刺激這些穴道達到保養聲息的目的。
唱出心底的歡樂與熱情
無論是藉由歌唱來博得喝采或是與眾人同樂,從古代的吟詩頌樂到現代的唱和高歌,歌唱都是抒發心情的最直接方式,張簡仕煌同時提醒愛唱歌的民眾,密集且龐大的聲響會對聽覺系統中的絨毛組織造成影響,由於聽覺傷害是不可逆的,因此民眾在高歌一至兩個鐘頭後,也要適當歇息,莫讓身心放鬆的活動積累成身體的傷害。
編輯推薦 | ||
公、勞、農、健保 拋棄繼承 勞退金還可請領嗎?盧先生今年5月因病過世,享年54歲,由於他背負不少債務,與家人討論後,打算辦理拋棄繼承。前幾天,盧先... | 人壽保險 都是薑母鴨惹的禍
過年後緊接而來的春酒又將是應酬、飲酒的另一個高峰,加上天氣寒冷,燒酒雞、薑母鴨也很受歡迎,摻了... | 市場動態 新契約保費衰 金管會促研議新保險商品
利變壽險停壽後,壽險公會15日發布11月新契約保費比去年同期衰退33.7%以上,曾銘宗昨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