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我寫了一本以故事講保險的書,書名叫「保險Know-how 行銷Know-why」。有位朋友看到,問說書名是不是錯了,「不是應該叫保險Know-why,行銷Know-how嗎?」這位朋友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通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我的書名這樣訂,當然也有我的想法。
教書教了25年,不論講哪一門與危險管理或保險有關的課,我最常問學生的問題便是「為什麼?」-保險原理為什麼這樣產生?法條為什麼這樣規定?保單條款為什麼這樣設計?費率為什麼這樣釐訂?監理機關為什麼這樣要求?為什麼要或不要買這個保險?為什麼賠或為什麼不賠?……不斷的問學生為什麼,而不只是告訴學生那些已經形成文字與數字的東西。
我相信一個專業的教育應該不只要讓學生知其然,更最重要的是還必須「知其所以然」。
同樣的,我也相信對於一個產壽險的行銷人員而言,保險專業不只是證照或口號,而表象與實質的差異,則往往在於能不能告訴客戶為什麼、能不能回答客戶所問的「為什麼」。就算客戶不問,不只知其然而且更進一步知其所以然的從業人員,講起保險、回答問題、做起行銷,也必然要踏實自信許多。
只是要知道「為什麼」通常比要學會「怎麼做」耗時而且困難,因此我們常常沒時間去管為什麼。「你不要管為什麼,就照這樣去做就好」這句話我們應該都不陌生,不論是我們自己對別人說的,或者是別人告訴我們的。因此有些事情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知道為什麼。
雖然有些事未必需要知道為什麼,但是有些事若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會產生偏差或問題。例如最近很多媒體在探討我們的醫生教育出了甚麼問題,我發現沒有人質疑「醫術」,大多數人不能釋懷的是「醫德」,而醫德背後隱藏的,正是一個醫生的驅動力與價值觀,而答案或許必須一直追溯到他為什麼選擇這個被社會期待應該要「視病如親」的工作?
業務員某個程度也被期待「視客如親」,因為醫生照顧的是病人的生命身體,壽險業務員的重責大任則是客戶生命身體有問題之後的經濟命脈。除了知道保險的專業技術,業務員同樣必須知道這些技術背後的為什麼,包括為什麼客戶不該買這種保險而該買那種保險。而或許我們會發現關鍵性答案常常與客戶無關,而在於業務員自己。就像那位醫生被問到為什麼建議受創女童轉院,不論他的回答有幾個版本,其中幾乎找不到「視病如親」的影子。
當我們被問到「為什麼」的時候,為了要給個合理的答案,通常正是必須激盪腦力的時候,因此我想如果能夠常常自問「為什麼」,為了找到答案,不僅可以時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也應該可以誠實地檢視入行初衷吧!
編輯推薦 | ||
投資理財 如何「贈與」 稅較輕?
贈與稅是國稅局每年查核的10大重點之一,不少父母親為規避贈與稅,採用先提領現金,再贈與子女方式... | 市場動態 石寶忠:「B2B是未來經營策略」
二○○二年的ING安泰人壽可說是喜事連連,不僅得到了國家品質獎的肯定,更蟬聯現代保險雜誌調查消... | 市場訊息 公勝保經:專業再升級 全方位守護愛與夢想完整內容請見PDF>>
面對社會型態改變,財富M型化、Fintech金融科技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