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如何讓讓消費者願意不斷掏錢,是所有商品或服務者最想知道的事。
有些表演活動在開演前幾個月,就已吸引粉絲漏夜守候上網或排隊購票,有些活動卻是不管如何宣傳,還是門可羅雀。
有些商品還沒推出就被預訂一空,想要買到得耐心等候,掀起全球搶購狂潮的iPhone與被選為二○一一年最夯商品的iPad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有些商品即使費力促銷,最後花最多人力物力的卻是存貨的處理。
還有,不知從甚麼開始,傳統漢族特有的五官與身材,換成滿街的大眼、隆鼻、小臉、巨乳細腰,不需要有人招攬,想把自己改造成這樣的人,會主動搜尋資訊,即使所費不貲、即使必須忍受皮肉之苦,甚至想看某些「名醫」還得等上數週…,但是想這樣改變的人,卻攔都攔不住。
這些一窩蜂的「搶」,看在其他被冷落的同業或行業眼裡,當然不是滋味,但是造成差異的原委卻值得研究。
可以掀起搶購熱潮的商品或服務,最主要的共同點是滿足了消費者內心的渴望、為消費者圓夢、甚至提前滿足連消費者自己都還沒想到的需求。如果讓商品與服務為自己說話,招攬就可以輕鬆很多。
保險也是如此。
以壽險為例,全球市佔率高過二成的美國,二○○九年有九四六家壽險公司,從業人員約二二四.七萬人,其中內勤超過六成,外勤則不到四成,平均每一位業務人員擁有一.六位後勤支援夥伴。同一期間,台灣有二九家公司,從業人員一九.五萬人,外勤佔八成七、內勤一成三,平均每六.五位業務人員共享一位後勤支援。
以業務人員佔人口比例來看,美國有三.○七億人口,平均大約三五○人有一個是壽險業務員,台灣則每一三六人就有一人,若加計保險經紀人公司與保險代理人公司的業務員,則平均九五人就有一人。
這些對比顯示,相較於美國,台灣壽險從事業務招攬的人多、負責商品設計與各種服務的人少,且台灣壽險業務招攬人員密度極高,每位業務人員面對的競爭壓力不小。
壽險公司研發的商品可能讓消費者一聽就動心嗎?當業務員上門,消費者可能浮起「幸福來敲門」的喜悅嗎?如果同業同心不斷播下保險需求的種子,用心了解消費者內心對商品與服務的渴望,這樣的境界未必沒有實現之日。
|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參與32項公益年捐百萬 潘以諾帶團隊不只做保險還做公益(下)為什麼選擇潘以諾? 兩位學子現身說法
現在已經是處經理的李坤樹和鐘友健,都是在大學時期參與中四... | 健康醫療百科 感冒咽喉軟組織發炎 易造成頸椎脫位高雄一位7歲小女孩,早上起床時,跟媽媽抱怨脖子很痛而且不太能轉動,媽媽原本試圖扶正、旋轉,小女孩卻痛... | 市場動態 全力以赴,把保險當事業經營
國泰人壽震達通訊處業務經理厲璁錡,從小靠海生活、畢業於航海系,嚮往寬廣、自由的大海生活,因此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