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保險經營誠信重於獲利
| 2012.09.01 (月刊)

很少有一種行業像人壽保險這樣,制度本身源自互助與慈善,卻因為看似很容易快速聚資,而吸引無數以投資賺錢為唯一或最主要目的的投資人。這樣的矛盾讓有些誤解壽險經營本質的人,在進入保險業後大起大落,或風光進場卻落敗退場,或賺了老闆,卻傷了員工、業務員和保戶。

這樣令人遺憾的事在台灣不是沒有發生過,未來應該也還有機會發生。

壽險業可運用資金之龐大非一般人所能想像,不只整體壽險的可運用資金超過十一兆元,包括國泰、南山、新光與富邦都在一.五兆以上,其中國泰更直逼三兆。

對照行政院會甫通過的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一兆九千多億元、歲入一兆七千多億元,就可以了解壽險業這樣的資金規模有多驚人。如果拿出幾百億可以買到一家有數千億甚至上兆資產的公司,當然令投機或投資者垂涎。也有人認為只要擁有一家壽險公司,就等於擁抱一隻會下蛋的金雞母,靠著廣增業務員或開發銀行通路,推出收益高於定存的商品,讓保戶把本來要分十年、二十年繳的保費一次掏出,這隻母雞就可以不斷為投資者下金蛋。但是一般投資原理很難套用在壽險事業,加上壽險經營很難不受目前和未來大環境變化的影響,包括利率、匯率、國內外投資環境、法令、人口結構、人類疾病與壽命、醫療科技等,即使工於算計的投資專家,也很難算出壽險公司最終的命運。

歸根究柢,壽險無論如何不是為了讓出資老闆賺錢的一門事業,即使後來賺了大錢,也必然是謹守承諾與誠信、正派穩健經營之後的附加價值。如果只是看上壽險可觀的資產與可運用資金,想要拿保戶的錢來賺錢,甚至想要在很短時間內從保戶口袋掏出更多錢,偏差的經營思維就會讓商品銷售策略走偏。

過去這幾年壽險公司買來賣去的頻率之高,堪稱台灣保險歷史上首見,不論要賣的原因或要買的動機是甚麼,想拿錢出來購併或併購者,能否尊重壽險經營的誠信原則並恪遵對主管機關、保戶與員工與業務員的承諾,包括永續經營等,都是主管機關最重視的關鍵問題。只是誠信很難用文字具體表達,既常被濫用又有無限的解讀空間,既考驗人性更是主管機關必須面對的挑戰。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台新銀行:t Wallet 行動支付綁定台新卡繳牌照稅 可抽機票和Gogoro電動車
目前正值牌照稅繳稅期間,繳納期間至五月三日止,民眾除了可透過網路或電話語音以信用卡繳納外,現在還可以...
醫療、健康保險
加油站排放物有致癌風險 防癌險規劃要趁早
能源局統計,國內每年添加在無鉛汽油中的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甲基...
財經時勢
美宣布升息 壽險三雄股價大漲
美國聯準會(Fed)日前宣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後,更因此帶動我國壽險三雄──國泰、富邦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