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松菸爭議,讓喊了十幾年的「文化創意產業」再次掀起激烈論戰。北市府指控富邦集團假文創真營利;作家張大春甚至說「文化創意產業就是一場騙局」。
文創產業在各國有不同的名稱,如創意產業、文化內容產業、文化產業等,但內容差異不大。依據定義,文化創意產業是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的產業」。
隨著產業結構改變,以及知識經濟發展,各國政府意識到文創產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在動能,紛紛推動產業發展政策。一九九七年,英國首度提出「創意產業」推動計畫,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互動式娛樂市場;同年,韓國通過《文化內容振興法》,以電影、電視等數位內容為發展主軸,如今韓國文化席捲全球,每年創造近一千億美元的商機。
前韓國總統金大中曾說「文化就是國力」。台灣沒有文化嗎?當然有。但如何將「文化」變成國力,那便是將文化「產業化」,唯有文化產業化,才能達到「創造財富」的可能。可惜,對於「文化創造財富」這件事,台灣社會普遍難接受;提高文創商品價格以謀取暴利,更被視為違反商業道德的行為。
但事實上,文創產業就是暴利產業。為什麼同樣是絨毛娃娃,泰迪熊可以賣到上萬元?為什麼毛利率超過六十%的品牌精品包,即使每年漲價,還是有人搶著買?因為文化創意無價,充滿高附加價值,無法用實際成本去計算商品價格。而台灣卻一直停留在「成本及利潤推算售價」的製造業思維,而非「創意價值極大化」的文創精髓。
文創產業的運作,是自己產出原創,擁有智慧財產權,並將創意價值極大化,從市場獲取巨額利潤。《哈利波特》無疑是英國成功的文創產業之一,作家J.K.羅琳創作並擁有智慧財產權,《哈利波特》周邊商品不斷推出,甚至還有哈利波特魔法樂園,《哈利波特》創造的高經濟效益,已讓J.K.羅琳晉升英國富豪榜。
台灣不是沒有文創,而是沒有文創「產業」。文創不是慈善事業,文創工作者需要穩定的產業鏈與獲利模式,而非治標不治本的政府補助款;文創是暴利產業,不能賺錢的文創商品,就無法形成市場規模,孤芳自賞的文創,永遠無法變成國力。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泛公股行庫首家信貸利率額度試算-華南銀行「快易貸」
華南銀行「快易貸」信貸平台之「利率額度試算」服務,為泛公股行庫目前唯一推出之銀行。華南銀行自... | 投資理財 走出台灣,你還有多少資產?
旅遊風氣漸盛,出國人次3年成長17%
出國旅遊能享受異國風情、增長見聞,對釋放繁... | 市場訊息 康健人壽:乳癌為女性頭號癌症 健康生活與保障雙管齊下轉嫁風險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為台灣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對婦女健康威脅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