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誰是最大的贏家
| 2003.04.01 (月刊)

去年台灣壽險業的業績足足成長了四十九.五%,簡直羨煞了陷於水深火熱中的其他行業。一個小時平均進帳超過一億元的保費收入,恐怕連保險業的老闆都很難相信,自己旗下的業務員在百業蕭條中,竟還能創造這樣驚人的產能。

然而,若檢視這個在已開發的市場極罕見的近五十%的業務成長率的由來,相信即使那些成長超過一倍的保險公司的老闆,在歡慶業績創新高之後,午夜夢迴,恐怕也難免有幾許憂心——到底台灣的民眾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筆從民眾口袋裡拿出來,交給壽險公司近九千億元的保費,除了滿足了保險公司的需要,是否也同樣滿足了民眾的需要?

其實在壽險公司經營的四大險種——人壽保險、傷害保險、健康保險與年金保險當中,寫下去年度壽險業新契約保費超高成長紀錄的,是人壽保險,保費收入兩千一百餘億,較去年的一千三百億增加了八百多億,成長率幾達六十四%,但若扣除某些業者強力主攻的躉繳型儲蓄險,所創造出逾一千億元的保費收入,則為負成長。而年金保險的成長率雖高達二三八.三%,但躉繳仍是造就年金險高成長的主因,且因其業務規模較小,對整體市場成長的貢獻有限。而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則連續第二年出現衰退,兩者的保費收入較前一年度都減少約十二%。

換言之,去年壽險業的高成長,只是以「高於定存利率」與「即將停售」這兩大訴求,誘導民眾提前購買的結果罷了,而且因為是躉繳,不少投保人恐怕還是「傾囊」搶購。如此一來,未來民眾掏腰包買保險的意願可能降低,且就算意願有餘,也可能力有未逮。除非業務員銷售的是能夠兼顧現階段民眾的保險需要,與荷包實力的保險。

以現代保險雜誌連續十年執行的「消費者保險購買行為問卷調查」結果觀之,「為意外事故做準備」年年高居民眾投保原因之冠,而「作為醫療費用的準備」緊接在後。「需要其他險種的保障」則是已投保的民眾會再次投保的主因,而其中「醫療險」一直最受青睞,最近的一次調查,「癌症險」則躍居第二。若以年齡層來看,五十歲以下的保戶都以醫療險為二次投保的首選。但若相對於去年壽險業務的消長,則明顯可以看出,醫療險業務不增反減,從全盛時期超過三成的成長率,一直掉到去年衰退十分之一以上。其中,除了保險公司在醫療險的銷售與佣金政策轉趨保守之外,保戶預算遭躉繳儲蓄型保險保費排擠,也是原因之一。

任何交易都要兼顧雙方的利益,誰都知道,只有如此才能創造並維繫雙贏的關係。知道保戶要什麼,可以讓業務員比較容易促成保件;把滿足客戶擺在滿足自己之前,業務員才能既成功又得人敬重。而能夠這樣要求自己的業務員的公司,當然是最大的贏家。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2022上半年壽險FYP衰退11% 僅這8家公司正成長
受疫情衝擊,2022年對於保險業來說無疑是驚濤駭浪,走過充滿挑戰的上半年,壽險表現如何呢? 根...
市場訊息
台灣世界展望會:攜手S HOTEL 『分享一塊、一塊分享』愛的缺角蛋糕提撥捐
溫馨的12月冬日即將到來,令人興奮不已的一年一度聖誕佳節終於再次到來。S HOTEL為愛傳送...
財產保險
特斯拉不只賣車 還登上美國車險龍頭⁈
電動車大廠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財報會議中指出,特斯拉旗下的特斯拉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