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購屋投資 帶殼蝸牛 目前不宜!
文/莊孟翰(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 | 2004.11.01 (月刊)

­­­

美國聯準會(Fed)於9月21日第三度宣布調高聯邦基金利率1碼(0.25%)至1.75%。

OPEC原油價格於8月20日飆漲至每桶49.4美元。

國內汽油價格於9月22日每公升調漲0.6元。

8月份國內躉售物價年增率飆至10.34%,創23年來的新高,消費者物價年增率於7月、8月亦分別攀升至3.32%、2.53%,創6年來的新紀錄。

20餘年沒召開會議的經建會物價會報,於9月22日邀集財經部會研商通貨膨脹對策。

以上這一連串的利率調升與油價上漲等相關議題,不免讓一般民眾再度產生油價、物價、房價相互連動的聯想。

房市受各項因素影響 走勢值得關注

國內房地產在低利率的經濟背景下,再加上低房價、累計高達1.5兆元的優惠房貸以及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的「三低效應」影響,自從去(92)年下半年以來,買氣已呈現逐漸增溫的趨勢。

惟自320總統大選後引發種種抗爭,對房價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加上國際油價飆漲、通貨膨脹以及利率調升,今年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備受矚目,其中尤以9月30日利率調升1碼之後所衍生的各種經濟議

題,以及升息0.25%後,銀行可能升息,與政府補助優惠房貸0.125%的利率相較,優惠房貸利率的補貼效益因而被抵銷,在民眾心理上也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這種升息效應與優惠房貸利率相互抵銷的效應是否顯著,以及其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最受關注。

眼前最令人擔憂的是通貨膨脹問題 

如今,通貨緊縮的威脅方才解除,隨之而來的卻是另一項令人擔憂的通貨膨脹問題,從而亦再度引發房價是否調漲的議題。一般而言,房價是否調漲應視市場實際供需情況而定。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房價勢必調漲;反之,則房價難以調升。

油價、物價、房價連動拉漲史有前例 

台灣在1973年與1979年兩次世界性能源危機時,均因為油價大幅上漲,引發通貨膨脹而導致房價飆漲。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國際油價由每桶3.65美元遽漲至10.4美元,因而帶動油價上漲。而更嚴重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因而大幅調漲47.4%,連帶地,也帶動房價飆漲。

其次,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國際油價由每桶12.7美元,一路扶搖直上地飆漲至每桶24美元,1980年時更飆漲至每桶34美元。相對地,消費者物價指數於1979年至1981年也分別上漲9.75%、19.02%、16.33%,相互影響之下,房價也無可避免地往上攀升。

超額供給隱憂仍在 房價上漲不易 

最近由於躉售物價年增加率於8月份飆升到10.34%,創23年來的新高,並且消費者物價年增率於7月、8月分別攀升至3.32%、2.53%,創6年來的新紀錄,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除了預期民生必需品的物價可能上升之外,最直接的聯想便是生產成本提高之後對房價的影響如何?

按現階段我國住宅自有率已超過85%,並且超額供給的潛在隱憂並未完全消除,因此,除非國際油價長期居高不下,抑或大陸宏觀調控政策失靈,否則這一波通貨膨脹所導致生產成本的提高,即使反應在房價的定價上,但因房市存在著極大的殺價空間,也將使得房市的成交價必然無法反應成本,而須由建商自行吸收,不可能轉嫁至購屋者。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貨膨脹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產品促銷的影響必然是利大於弊,至於通貨緊縮則必然是弊大於利;惟現階段仍處微利時代,並且房地產市場景氣並未如預期理想,因此,只要不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其因油價、物價所增加的成本,仍應由生產者自行吸收,而不會輕易地轉嫁給消費者。

只是,現階段,除非是預備購屋自住的無殼蝸牛才可考慮投入資金,至於想購屋投資者,則最好等待另一個適合投資的時機。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止汗劑恐致乳癌?皮膚科醫師這樣說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只要數分鐘就足以讓人汗流浹背,而不少愛美女性,就會使用市售的止汗劑來解決腋下流...
市場訊息
南山產險:結合科技專利 從車險理賠服務出發 所有案件「30分鐘內完成受理並啟動理賠服務」
南山產物秉持「從客戶角度思考」,結合四項科技專利,將車險理賠作業流程更加簡化、精進。不僅運用南山產物...
市場訊息
健保署:健保已給付剖腹產 院所不得重複向民眾收費
有關民眾反映部分婦產科院所執行「腹膜外剖腹產」收取自費數萬元,健保署澄清說明如下: 健保署表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