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電視座談預告>去銀行買保險好嗎?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3.06 (新聞)

去年壽險公司的初年度保費有51%來自銀行通路,42%來自業務員,經代人則占7%。銀行通路拿下一半以上的市場,保費收入6,538億元,比業務員通路的5,284億元還多出一千多億元。換言之,每2張保單,就有1張由銀行所售。銀行保險對各保險公司來說已不可或缺,能提供給民眾「One Stop Shopping」的服務。

而銀行也愛賣保單,銀行主管透露,由於經濟景氣低迷、國際經濟時有變數,因此現在財富管理業務基金式微,保險當道,以手續費收益來看,來自保單銷售的部分,在大多數銀行都占整個財管銷售量的7成~7成5。

到銀行買保險真的「保險」嗎?銀行理專是否有足夠的保險專業知識提供全面且正確的保險諮詢服務?保險公司如何找到最適通路配置比例?銀行如何永續銷售保險?消費者如何在銀行聰明買保險?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理財商品處資深協理張士軒表示,銀行賣保險已經發展好一段時間,客戶對此都不陌生,了解是一項理財工具,且有些高資產客戶也會把較大資產部位放入保險商品,對銀行角度而言,從客戶購買保險後,可再推介其他投資工具,民眾接受度都高。

去年金管會劃定壽險業者可以支付的保單佣金「必須以費差損為限」,壽險公司去年第3季開始調降佣金及提高費用率,銀行受到多大衝擊?新光人壽金融保險部業務副總經理方佑民表示,理專能銷售多樣性的金融商品,如果因為監理機關的監管加重,的確可能暫時轉賣其他商品,但之後總會調整回來。

比起過去銀行保險全盛時期占壽險業務近6成的比重,近來銀行通路占率降為5成左右,方佑民認為,由於過去銀行通路多賣躉繳型商品,而如今開始賣分期型,勢必影響占比的計算,但這不是真的保費收入減少,而是結構性的改變。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建智表示,主管機關監管措施是必然需要的,通路費用過高,必須抑制並調整,不過由哪個通路來賣保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達到客戶需求、符合客戶需要。

林建智說,最怕理專以業績掛帥,上級交代我賣哪一檔我就去推,衍生成無差異行銷,這樣消費爭議會永無中斷,例如一位老兵退伍卻推銷他外幣保單,讓老兵承受外匯風險,這是不對的。

張士軒表示,銀行內控機制會設立若有高齡與風險屬性不同,就不會銷售給該客戶,目前來講,銀行都有設立風險控管,降低消費爭議。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總經理暨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秘書長 劉振豐
 

來賓: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理財商品處資深協理張士軒、新光人壽金融保險部業務副總經理方佑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建智(由左而右)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響應「防疫新生活運動」 鼓勵員工國旅 活絡地方經濟
隨著國內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各大社會活動也將陸續「解封」。英國保誠人壽積極響應中央...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2021永續報告書 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肯定
富邦人壽身為國民品牌,積極倡議及落實ESG議題,以高標準自我檢視各項ESG重大議題的作為及成效。今年...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蟬連29年業務員最優!2025保險品質獎 南山人壽、南山產物勇奪六大獎
2025年《保險品質獎》得獎名單揭曉,南山人壽拿下四項特優獎,囊括「業務員最優」、「知名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