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AI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希臘時期,人類就曾幻想「人造人」,一直到二十世紀、數學研究的突破才讓人工智慧正式發展,實踐「機器也能思考」的理想。時至今日,人工智慧追求的不僅是思考,而是希望能夠「擬人」,理解人類的感情、生活。
然而,如果人造人的智慧遠超過人類的控制、甚至開始反噬,該怎麼辦?二○一七年一月,日本富國生命保險(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啟用IBM研發的人工智慧系統Watson Explorer協助理賠前的資料蒐集、整合,造成三十四位員工遭取代,正式拉開保險業AI與人類之爭的序幕!究竟,保險業如何踏在保險科技與人工智慧的浪尖上?未來,業務員又該具備哪些內功,在業界開闢出新格局?
七十五%保戶 保費被高估
「透過新科技改進所有保險業不便利、不透明或保費計算的效率與不公平,就是InsurTech!」國立政治大學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解釋,目前在保險業應用的技術包括機器學習、互聯網、區塊鏈以及大數據分析。
當蒐集的數據量充足,就可以進一步精進保單設計的多元化、掌握保戶需求,保費定價也能更細緻。「因為低風險補貼高風險與營運成本,大約七十五%的人保費高過平均成本,大部分的人保費其實都可以再下降,」黃泓智說明,目前壽險保費大致以性別區分兩大類,但一樣米養百樣人,真正理想狀況是一百人有一百種保費樣態,當中一些人的保費其實不用那麼高,如果有一家科技公司能以技術將這些人分區成四種保費樣態,就有四分之三的人可以選擇到更合適的保費,這樣的科技公司很有機會打敗傳統保險公司。
與此同時,科技宛如一把利器,保險業引進科技的原因除了跟上時代腳步、不被新創公司取代,更關鍵是在於提升公司營運效率、降低成本。「其實,AI的使用都是因為人類的惰性,並期望能提升做事效率,」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副祕書長陳昌正認為,一間保險公司開始導入新科技,首先營業企劃部門就要先討論有哪些部門須做智能化改變,決定好部門後,電腦部門就必須執行軟、硬體的採購;接著,人力資源部必須開始從外部找專業人才或內部人員培訓等。整體而言,衝擊較大的其實是核保、理賠、服務保戶等行政部門。
AI也能賣保險 人類情感是優勢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分享對AI的觀點,提出「五秒鐘準則」:如果人類在五秒內能對一項工作中的問題做出決定,這個工作就很有可能被AI取代。依此標準看待保險,承保、理賠作業相對較容易的險種,就是最容易被AI接管的對象。
過去網路投保僅開放旅平險與車險,隨著民眾愈來愈能接受線上操作,主管機關開放的險種多元化,根據金管會統計,去(二○一七)年壽險網路投保保費收入達六.七億元、超越產險業的六.一億元,其中賣最好的,就是甫開放的利變型年金險。不需要業務員,線上刷卡就能投保,「快速、便利」已成為保險業顯學。
但是,業務員真的會被科技取代嗎?「目前人類對AI的認知,都把它想得很厲害,但是要達到那樣的程度,一定要有相關背景、資料去餵養它才能達成,」陳昌正說,目前保戶只能在網路上購買保險公司制式化商品,如果有個技術能在客戶聯絡保險公司時,透過網路IP位置判斷其性別、年齡甚至去過的地方等,保險發展將提升到另一層次,但目前做不到,因此現階段網路投保只能依據消費者在網路上填寫的性別、年齡與職業等基本資訊,做一般的核保作業。
其實,面對InsurTech,業務員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勢單力薄。「這會是一個好的轉機,我們是把它視為一個助力,而非威脅;是學著去使用它、而非害怕它。」國泰人壽展業處襄理王為表示,目前保險公司建置的系統,其實能夠幫助業務員分析客戶的年齡、收入,並挑選出合適的保險商品,能讓業務員更容易搜尋到目標對象,提升專業。
「AI對業務員一定有影響,」陳昌正語重心長地說,不求進步、或是將工作視為例行公事的人,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業務員如果沒有做技術上的提升,就會面臨第一波較大壓力,一旦跟上時代腳步,戰鬥力也能隨之上升、提高生產力。
保險是講求「愛」的事業,直接地關心、服務,沒有「人」還是做不到。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每天接受最新保險、健康資訊!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南台地震新光關係機構宣布捐贈1000萬元南臺灣強震災情嚴重,新光關係機構包括新光人壽、新光銀行、新光保全、大台北瓦斯及元富證券等,共捐贈新台...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幸福飛洋Ⅱ」外幣定存優惠專案回饋客戶被譽為全球傑出私人銀行指標獎項的《國際私人銀行家(Private Banker Internatio... | 市場訊息 健保署:虛擬健保卡 就醫順暢不卡卡家住在台北的李小姐在國慶日連假時全家到台南旅行遊玩,晚上身體突然出現惡心及腹瀉的症狀,趕緊到投宿飯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