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提升孩子教育環境 親師溝通好重要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7.11.29 (新聞)

小明媽媽帶小明等待職能療育課時,遠遠看到職能治療師就著急的訴苦:「我很擔心小孩進小一以後功課超級多,他那麼容易分心,寫不完怎麼辦?」;旁邊候診的小美媽媽聽到跟著附和:「對阿!我家小美的老師要她試試看不吃藥(利他能),我也超煩的……」、「治療師~妳可以給我一些建議,我家孩子到底該不該辦理緩讀啊?我看那個阿宏辦了緩讀,好像不錯耶……」

隨著時間過去,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孩子總有一天會來到學齡,面對新的生活適應情境,特殊需求兒童家長感受到的壓力,往往比孩子本身來的更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職能治療師陳芳麗提供一些建議給家長們參考,為進入校園生活後的親師溝通做好充足的準備。

一、入學前:

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學習放手,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做家事,可以提供身體協調、動作計畫、認知能力、專注力、肌耐力的絕佳練習機會,未來入校後,老師也可配合鼓勵,學習效果會加倍。

在此發展階段,家長要以身作則,引導家中孩子培養動靜分明,規律作息的好習慣。平時抽空專心聆聽孩子的發言,提供孩子正向意見回饋,多給予孩子具體稱讚。(舉例:多稱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只注意到孩子還沒有做到哪些部分;避免用一些抽象的稱讚語像是你真乖、你好棒,而要具體的描述出孩子的好表現)

二、上學後:

面對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學校老師,家長口氣態度很重要,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事情。家長的EQ好能為孩子贏得好印象。避免興師問罪,尊重教師專業,以同理心多稱讚老師,用請教老師的方式誠懇地詢問,以退為進,表達友善和感謝是親師溝通的不二法門。

運用同理心思考:「我對別人的孩子好,別人也會對我的孩子好」。促進班級共融風氣,孩子入學時及平時放假過後,家長宜主動與老師定期溝通,可用文字(寫聯絡簿或紙條)言簡意賅的分享在教養孩子時有效以及無效的方法。在家孩子有好的表現或是缺點,可以請孩子擔任小郵差幫忙傳信給老師幫忙稱讚或勸導(較大的孩子不喜歡家長對老師說自己的壞話,措辭要斟酌)。

三、放輕鬆:

看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不必事事緊張,保持幽默感,以從容沈著的態度面對突發事件,事情會應對處理的比較好。家長要信任老師會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努力;可以主動肯定稱讚老師的表現或作為,舉例:「謝謝老師派小幫手帶孩子下課時間出去玩」。

四、不孤單:

切記,家長和老師是一起幫助孩子的夥伴關係而非對立關係。孩子在校如果出現許多狀況,須跨單位專業人員協助,可再諮詢早療相關專業人員(如:兒童心智科醫師、學校職能治療師、學校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特教巡迴輔導老師、社工師等),與親師一同處理。走出治療室後,孩子面對的是多采多姿的小社會,遇到挑戰和感受到緊張都是正常的。家長願意和老師互相溝通交流彼此意見想法,將會是孩子最棒的溝通榜樣!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

 

 




編輯推薦
投資理財
4月號現代保險雜誌 精彩內容~四大星座名人專訪 ──這,就是我的理財態度!
本特輯專訪四大星座的代表名人,直擊他們在面臨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心法! 土象星座》蔡志雄 ...
投資理財
親子理財教育 專家這樣做!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統計,超過九成家長認同理財的重要性,卻僅有六成教導子女的理財觀;然而,即使願...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達人專訪‧江翠霞》專注於強項做對選擇一生不後悔
勇奪無數獎項及兩次MDRT-TOT殊榮的國泰人壽專聯合勝興資深行銷總監江翠霞,回首從業之路三十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