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謙」厚治「百」病的庶民醫師(上)
文/楊佳真 攝/游家桓|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8.01 (月刊)

看過許多以急診室為背景的醫療美劇及韓劇,總以為劇中那些披上綠色手術服,開一台手術可長達二、三十個小時,或在急診室將病人從閻羅王手中搶救回來的,全都是外科醫生,沒想到我因緣際會訪談了一位胸腔內科醫師後,才知道一切都是誤解。

採訪第一句話,我開門見山地問起他踏入杏林的原因,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笑稱:「這可以聊三個小時這麼久。」

周百謙畢業於台中一中,準備選擇電機系的前一刻,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兩名堂哥分別死於車禍意外及軍中拆彈爆炸事故,除了惋惜年輕的生命匆匆殞落,他也頓時驚覺,家族沒有人有醫學相關背景,幾乎無法聽懂醫學術語,從此點燃了他習醫的火苗,只盼在親朋好友最需要幫助時,自己能以專業醫師的身分給予治療建議。

醫學院時期,周百謙在林口長庚受訓,凡事喜愛挑戰的他,第一志願不外乎就是心臟科。沒想到,跟著他的啟蒙老師郭漢彬教授(現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學習,這才發現,胸腔醫學原來可以從不同面相來看腫瘤,甚至跳脫藥物治療,回歸復健治療或以簡單檢查去了解成因,「我覺得這才是一個醫師應該做的,用最先進、但不是最昂貴的技術,讓病人可以享受這樣的醫學成果。」這樣的理念影響他一生。

 

對抗空汙第一線 肺部「有苦難言」

胸腔內科的範圍很廣,最常見的咳嗽、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幾乎占了門診九十%病例,成因除了氣喘,也可能是過敏、或呼吸中止症候群所引起,對應的治療也不盡相同。癌症則以肺癌為主,常見非小細胞肺癌或小細胞肺癌,以及少見的肋膜癌,且腫瘤通常發現較晚,療效不是很理想。

上下呼吸道及肺部具備過濾特性,有如打擊犯罪的基層員警,是人體面對各種空氣汙染微粒的第一線器官,不論是抽菸、PM2.5、PM0.1、PM10,一旦胸腔、鼻道、及氣管無法承受這些因子,產生胸悶、口乾、口苦,癌性變化就會浮現。

國片《艋舺》中的Geta老大馬如龍、帽子天后鳳飛飛、電視劇《麻辣鮮師》中的「老趙」乾德門都是罹患肺癌辭世。肺癌之所以被稱為「無聲殺手」,就是因為早期幾乎無症狀,等到察覺異常,通常已是中晚期。

周百謙建議,年過四十歲的民眾,每年都應該做一次胸部X光片檢查;而家族有癌症病史、飽受嚴重空汙或二手菸汙染等高風險族群,可輔以低劑量電腦斷層,自費約五千~七千元;若有慢性胸痛、咳嗽不癒、呼吸會喘等症狀,更要加做支氣管鏡,彌補電腦斷層無法呈現的支氣管黏膜表面,讓肺癌無所遁形。

 

張嘴呼吸 小心致癌物溜進去

肺癌位居癌症十大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一萬三千人罹患肺癌,九千人死於肺癌,甚至有些人從不抽菸,也會罹患肺癌。周百謙解釋,台灣有很多人慢性鼻過敏,常常張嘴呼吸,加上外頭有空氣汙染、室內又有黴菌夾擊,破壞氣道黏膜的防護罩,使得致癌物可以輕易到達皮下組織,進而誘發肺癌,此外,東方女性基因特性也是誘發肺癌的因素之一,但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吃進去的食材還能講求健康、有機,但吸進去的空氣卻很難防範。周百謙說,每天起床就用APP看空氣汙染指數作為戶外活動的參考,別在空品不佳的地方暴露太久,居家也要善用環境監控裝置,如空氣清淨機、PM2.5偵測器、除濕機等,降低空汙的傷害。

此外,台灣通勤族龐大,幾乎人手一個口罩,以為能抵擋空汙,但周百謙直言,「用鼻子呼吸、嘴巴緊閉,更有效!」因為鼻子可以攔截PM0.1,是比口罩更厲害的防護武器,而以嘴巴呼吸則會讓空汙直接跑到氣管深處,影響氣管的抗發炎能力。

 

醫療支出最高 每天二十五人死於肺癌

肺癌死亡率稱霸所有癌症,健保大數據分析,台灣肺癌就醫人數每年增加一成,從二○一六年四萬七千人、陸續增為五萬七百人、五萬五千人。除了癌症風險增加外,汙染加劇,也使癌性變化的時鐘快轉。

「腫瘤其實非常聰明,會主動躲避治療的攻擊,不斷產生突變。」過往的治療,不論化療、放療、標靶都太過仰賴單一方面的治療。周百謙解釋,正子可以看得出來的,電腦斷層不一定看得出來,等到腫瘤慢慢長大時,已經遠處轉移了,對肺癌晚期治療有很大的干擾,這也是肺癌成為十大癌症中,醫療支出冠軍的原因。

儘管醫學進步,每天仍有二十五人死於肺癌。時下最流行的標靶治療,雖可針對腫瘤精準治療,對患者的副作用也最小,但周百謙說,還有很多輔助治療方式被忽略,像是腸胃道微生物可以協助抗癌、提升免疫力;透過血液監測,找出不成熟的白血球,掌控身體發炎指數;打鼾等身體缺氧警訊,也須同步治療。「癌症治療應該是多管齊下、溫水煮青蛙,」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速度的同時,也鍛鍊身體細胞的戰鬥力,與中醫的「陰陽調和」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癌篩檢不含肺癌 費用高、精確度待提升

為了防堵國人的頭號殺手——癌症,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包括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但肺癌卻不在裡面。周百謙解釋,「因為肺癌很難篩檢,X光看不出來,就算加上電腦斷層或抽血時的癌症腫瘤指數,篩出比例也不到五%。」沒有一種儀器可以精準篩檢出肺癌,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出也不代表一定是腫瘤,又有放射暴露風險,CP值稍嫌不足,不過高風險病患仍應列入考慮。

對比大腸癌,是針對糞便潛血反應做檢測,即便篩檢出來是陽性,也不代表一定是大腸癌,但因為篩檢費用低廉,所以納入四癌篩檢。

 

延伸閱讀:

「謙」厚治「百」病的庶民醫師(中)

「謙」厚治「百」病的庶民醫師(下)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投信:2018年投資:聚焦中國 樂觀審慎
回顧2017年,雖然有英國脫歐、Fed升息、川普上任等各式不確定性因素干擾,全球股市卻在驚疑...
市場訊息
健保署:攜手醫療院所 強化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照護 守護民眾健康
衛福部公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死因與慢性疾病相關,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市場訊息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全國三大保險獎項 十年冠軍英雄榜
走過一甲子的台灣保險業,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苛的挑戰。 防疫保單的窟窿,已讓產險業賠掉2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