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泌尿科醫師劉明哲 堅持不願意開的刀
文/方雪俐|《現代保險》雜誌 | 2020.12.14 (新聞)

初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明哲,很難不被他那雙柔軟細緻的手和滿臉絡腮鬍吸引。經常操作器械,印象中外科醫師的手似乎要更粗壯一些?他靦腆地說「的確很多人都會問我的手是怎麼保養的,我也覺得奇怪,我們手術前都必須用很粗的毛刷來刷手消毒,從每根手指到整個上臂,很用力的刷,手還是這樣啊!」想起「延禧攻略」裡的繡房宮女都有一雙細緻白晰的手,忍不住問他,是不是很會縫衣服?「是啊!家裡要縫的都是我在縫。」劉明哲看看自己的手,靦腆又認真地說。

至於絡腮鬍,他說其實是裝老用的,天生娃娃臉,留鬍子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成熟穩重些。

劉明哲醫師
62年次,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臨床研究中心執行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泌尿學科 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研究所 博士(組織工程) 臺北醫學院醫學士 
●主治專長: 泌尿腫瘤、攝護腺疾病、腎上腺疾病、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內視鏡手術、 海福刀、氬氦刀、 泌尿系統微創手術、其他泌尿疾病

小學作文想當醫師 當醫師方知行醫苦
跟很多孩子一樣,劉明哲小學時的作文「我的志願」寫過「長大要當醫生」,後來功課很好的劉明哲一路從師大附中考進臺北醫學大學,他說其實當時並沒有什麼遠大志願,只是因為考上醫學系,從此開始了他的習醫、從醫之路。

沒想到讀醫學系真的很辛苦,劉明哲說,從大二開始,生活就只有學校與圖書館,想修戀愛學分得要到寒暑假才有機會,但是一開學就有讀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戀愛學分也因此歸零。

本以為撐到開始實習就輕鬆了,沒想到卻是更辛苦的開始。實習醫師遇到值夜班時,從第一天上午上班、到值完夜班,第二天交班後要照常上班到第二天下班,連續三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甚至第二天下班前手術還在開,就必須跟到結束。難怪很多醫師都熬到當上主治醫師,才有機會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而且很多醫師的另一半是護理人員,劉明哲說「我太太就是手術房的麻醉護士,因為我們的生活圈子真的不大!」

當醫師很辛苦,劉明哲回想他要選填醫學系時,看過一位台大醫師寫的文章,提到「醫師的投資報酬率沒有一般人想像中的高」,後來他才體會真是如此,醫師必須付出的時間、精力,真的是別人無法想像的。

幫助貧困家庭長輩最體會助人成就感
雖然說辛苦,但是劉明哲說,這一路走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北醫所在的台北東區雖住著很多有錢人,但北醫後面山坡地也住了許多貧窮人家,在剛當主治醫師時,劉明哲跟著居家醫護人員到宅幫行動不便的病人換尿管,他看到有的房子旁邊豎立著「颱風撤離」的牌子,有的更是連要走到門口都困難重重。這樣的親身經驗讓劉明哲非常有感,這些社會底層的民眾連把家人送出去照護的能力都沒有,劉明哲說,當醫師雖然辛苦,但就因為自己是醫師,才能夠照顧別人、幫助別人。

當醫師辛苦,當外科醫師更辛苦,但是劉明哲說,他一直很喜歡進開刀房,加上看到學長在住院醫師第四年當總醫師時,就能獨當一面摘除腎臟,他二話不說就選了泌尿科。

男人的「老」問題多 台灣越老泌尿科越忙
過去有人以為泌尿科就是看梅毒、菜花、淋病等的花柳科,劉明哲說自己在實習與住院醫師時期都在跟手術,一直到當主治醫師看門診,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病。曾有人開玩笑說,台商返台帶回不少「戰利品」如梅毒,劉明哲說,近來梅毒已很少見,淋病也有改善,菜花較常見。不過泌尿科最常見的疾病,其實是結石與泌尿道感染,以男性來看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另外還有症狀不明顯的更年期,女性則是泌尿道感染、尿失禁。

不論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都與高齡有關,所以泌尿科又被稱為老人科,攝護腺癌即使與其他癌症一樣有年輕化的趨勢,但目前最年輕的病人也有三十七歲,還未有像其他癌症一、二十歲就罹癌的病例。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大約六十~六十五歲,但如果發現時超過七十五歲,因為開不開刀存活的時間都差不多,通常就不考慮動手術。劉明哲說攝護腺癌的篩檢很簡單,抽血驗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只要低於四就可以放心,五十歲以上男性應該每年都要做。

攝護腺肥大更是高齡男性幾乎都會有的「老」問題。統計顯示,六十歲以上男性有六成有攝護腺肥大,七十歲以上增加到七成,八十歲以上就高達九成,通常可以靠藥物放鬆或縮小攝護腺,也可以用電刀或雷射刮除、切除,在高齡化潮流下,這樣的病人更是日益增加。

不開不必要開的刀 做對的事病人不會少
雖然攝護腺肥大多發生於年長男性,但劉明哲手術過的病人最年輕的才四十五歲,因為攝護腺已經大到一百gm,可預期很快的就會遇到尿不出來的問題。

手術雖然可以一勞永逸,但劉明哲也有不願意開的刀,曾有一位肺癌轉移病人因為攝護腺肥大想要開刀,劉明哲評估病人來日不多,沒有必要再受開刀之苦,因此建議他不要動刀,帶著尿管好好享受剩下的日子。還有一位九十幾歲的老人家因為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家人請劉明哲幫忙開刀,他建議在肚子打個小洞用尿管,不只降低手術風險也提升老人家與全家人的睡眠與生活品質。劉明哲說醫師治病不只在治療病人,也在治療全家,他必須為家屬想到照顧的問題。

不只攝護腺手術,即使比較簡單的腎結石體外震波,雖然○.五公分就可以有健保給付,劉明哲仍會依實際狀況建議病人先定期追蹤就好。私立醫院的醫師支酬大多採按件計酬,醫師也須接受KPI(關鍵績效指標)考評,手術是外科醫師最主要的「業績」,給病人這類建議不會擔心影響自己的KPI嗎?劉明哲認為只要醫師做的是對的事,病人自然會越來越多,他說「不開不必要的刀」就是對的事。「這個沒關係,持續追蹤就好」,很多病人都聽過劉明哲這樣說,門診確實也有不少病人是定期回來抽血、驗尿、照超音波的。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明年6萬房貸戶寬限期到 雙北、桃園房價有望下修
明(2019)年約有近6萬戶的房貸戶寬限期到期,央行總裁楊金龍提醒,房貸借款人要特別注意「利率風險」...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與玉山攜手捐微保 台南弱勢銀髮族首納保 回應永續發展目標 落實普惠金融
首家照顧台南弱勢銀髮族!為落實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精神,南山人壽與玉山銀行共同攜手台南市政府,為符合條...
財產保險
怕不小心摔壞 手機也要保險?(詳全文)
國內二大龍頭電信業者與維修廠商合作推出「類手機保險」的業務,凡在門市申辦門號、攜碼或續約,並同時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