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遠距照護」 落實預防醫學!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3.30 (新聞)

振達在58歲那年第一次中風送醫,因急救得宜,復原後繼續回到職場工作,沒想到65歲退休後再次中風,從此開始臥床,看著家人為照顧自己而忙碌,振達只能為沒有控制好血壓而嚐到的癱瘓苦果懊惱。

其實,許多疾病都是慢性累積而成,將及早準備健康照護計畫,控制好三高狀況等才是上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葉健全指出,國人太依賴醫院對疾病的照護,對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而言,需要的是天天量血壓、量血糖,做好自我監測,只靠每3個月回診、測量、調整藥量,病情仍有可能惡化,而面臨腦中風、失明等風險。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及疾病慢性化,衛生福利部從2007年開始推動遠距健康照護計劃,這套架構在網路下的照護方式,利用簡易的軟體與網頁介面,提供個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氣喘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機制,使用者只要透過網路即可將血壓、血糖等數據上傳到醫院,讓醫護人員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形,即時提供就醫或生活調整的專業諮詢,而且醫療院所會定期提供報表、繪圖,讓使用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使用者也可以將這些資料攜帶至平時就診的醫療院所,供主治醫師參考。

此外,遠距照護有助於啟動生理回饋機制,例如看到血壓測量數據偏高,腦部會開始思考如何改善,進而改變行為,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會產生變化,加上傳輸生理數據後,另一端有一個系統會提醒注意飲食,達到預防疾病惡化的效果。

台灣的健保資源排名世界第二,醫療核心照護能力是世界第一,但慢性病患生活品質卻沒有因此而改善,尤其面對走不掉又好不了的長期照護狀態,不只照顧者身心俱疲,被照顧者心裡也很苦。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暨神經學教授劉景寬語重心長地指出,壽命延長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否則醫療進步將變成痛苦的延長,這是大家不樂意看到的。再者,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醫療照護資訊系統,未來的照護人力將無法負擔。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透過遠距醫療照護,降低中風、洗腎、失明等重大疾病的風險,進而延後長期照護的年齡,才是愛家人最實際的作為。

精彩全文,詳見303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車禍不用怕 投保前必知的10個汽車保險
強制車險去(2014)年保障近30萬次車禍事故,賠款高達130億元,第三人責任險也賠出達9萬次,共7...
財經時勢
挺年金改革 青年:世代要正義
前(3)日的軍公教九三大遊行開始前,青年團體「世代組合」在立法院外召開記者會,提出不同的訴求,包括:...
健康醫療百科
3C產品不離身 小心飛蚊症找上門
如果眼前出現一顆顆黑色的異物,像蚊子一樣,但怎麼揮也揮不走,小心,很可能就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