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振達在58歲那年第一次中風送醫,因急救得宜,復原後繼續回到職場工作,沒想到65歲退休後再次中風,從此開始臥床,看著家人為照顧自己而忙碌,振達只能為沒有控制好血壓而嚐到的癱瘓苦果懊惱。
其實,許多疾病都是慢性累積而成,將及早準備健康照護計畫,控制好三高狀況等才是上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葉健全指出,國人太依賴醫院對疾病的照護,對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而言,需要的是天天量血壓、量血糖,做好自我監測,只靠每3個月回診、測量、調整藥量,病情仍有可能惡化,而面臨腦中風、失明等風險。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及疾病慢性化,衛生福利部從2007年開始推動遠距健康照護計劃,這套架構在網路下的照護方式,利用簡易的軟體與網頁介面,提供個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氣喘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機制,使用者只要透過網路即可將血壓、血糖等數據上傳到醫院,讓醫護人員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形,即時提供就醫或生活調整的專業諮詢,而且醫療院所會定期提供報表、繪圖,讓使用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使用者也可以將這些資料攜帶至平時就診的醫療院所,供主治醫師參考。
此外,遠距照護有助於啟動生理回饋機制,例如看到血壓測量數據偏高,腦部會開始思考如何改善,進而改變行為,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會產生變化,加上傳輸生理數據後,另一端有一個系統會提醒注意飲食,達到預防疾病惡化的效果。
台灣的健保資源排名世界第二,醫療核心照護能力是世界第一,但慢性病患生活品質卻沒有因此而改善,尤其面對走不掉又好不了的長期照護狀態,不只照顧者身心俱疲,被照顧者心裡也很苦。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暨神經學教授劉景寬語重心長地指出,壽命延長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否則醫療進步將變成痛苦的延長,這是大家不樂意看到的。再者,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醫療照護資訊系統,未來的照護人力將無法負擔。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透過遠距醫療照護,降低中風、洗腎、失明等重大疾病的風險,進而延後長期照護的年齡,才是愛家人最實際的作為。
精彩全文,詳見303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視客如親!公平待客之道 七度通過德國萊因國際服務品質驗證南山人壽為打造更精緻的服務品質,多年來推動從客戶角度思考,持續傾聽客戶聲音、檢視各項服務流程,提供更... |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海外醫療嘸免驚 國泰產推「海外遊學打工專案」給國人最全面保障隨著海外旅遊風氣復甦,許多人開始向出國留遊學、打工度假等旅居海外目標前進,為了給海外留遊學及打工度假... | 調查&排名 台灣總生育率僅1.1人全球倒數第2
俗諺說:「靠樹會倒、靠人會老,靠自己最好。」面對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你,想靠誰?
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