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截稿前,賦改會做出的「投資型保單要課稅」決議,宛如引爆深水炸彈,不僅一連幾天占據各報重要版面,更讓一些壽險業者痛罵「不符國際慣例」、「方法不對」、「邏輯不通」、「根本就是叫壽險公司不要賣投資型保險」。
因為實施時間預定在明(99)年,又不溯及既往,樂觀一點來看,受投資虧損影響,打從去(97)年以來就急速降溫的投資型保險,總算找到強效短期促銷題材,從現在起到年底的5個月時間,可能是很好的熱銷機會。但悲觀的業者則問,「過了今(98)年,明年呢?」。
一個可以在財政部與金管會兩個政府重要財經部會之間,引起這麼久、這麼多、這麼強烈的對立與爭辯的課稅議題,不管最後決議如何,代表的都是這個議題「真的值得討論」、「的確有各自解釋的空間」。如此激烈又各有所本的攻防,最後定案的政策,已不能取決於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最後且唯一站得住腳的防線。
課稅的決議一旦鐵腕執行,對已經買了投資型保險的496萬保戶,以及根本不想買的、沒錢買的民眾,其實沒有影響。有影響的是,到年底前想買,腳步卻沒跟上「取消稅惠行情」,或現在還沒有錢可以買的民眾。
所以,取消投資型保險投資利得的免所得稅、有條件的免贈與稅、遺產稅,對民眾權益的影響有這麼嚴重嗎?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但是,過去強攻投資型商品的業者或業務員,拿掉稅惠,往後的銷售軟體、訓練教材與技巧當然得大幅度修正;而奉「節稅是保險之母」為信條者,則必須重新建立與接納「保障是保險之母」的信仰。
今年上半年,投資型保險的保費只占市場的15%,但部分公司的保費收入,則全部或大部分來自投資型保險,包括安聯(100%)、中泰(100%)、法國巴黎(84%)、匯豐(84%)、全球(64%)、宏利(63%)。巧的是,這些公司清一色是外商。對於財政部力主投資型保單必須課稅,美國商會、歐洲商會的反應遠比「本國人」強烈,甚至動用各種可能的管道,力圖反撲,不難理解。諷刺的是,西方保險教育一向奉為圭臬的風險管理準則,卻揭櫫「保險雖有節稅的功能,但節稅不是投保的理由」。
拿掉稅惠,民眾真的不買保險了嗎?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險真的賣不出去了嗎?這恐怕才是在這則爭議的背後,最值得民眾、業者與主管機關深思的問題。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7大指標檢視22家壽險公司(下)4.身故保障額度
個人保件新契約平均保費=個人壽險主約新契約保單總保費金額/總件數
如何... | 市場訊息 公勝保經:美元保單怎麼買?依預算、投保目的來選擇。美元指數近期彈升,但仍止不住新台幣強升態勢,民眾手上如果有閒置資金,建議趁此機會,布局外幣資產。根據... | 財經時勢 【請問顧主委(二)】住宅火險總保額8.9兆 只用掉2.5億 保額需要再增18趴?為了回應本刊9月25日的【請問顧主委(一)住宅火險損率10%,明年保費調漲18%?!】,產險公會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