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受到全球下修經濟成長率,投資環境欠佳的影響,民眾資金布局的心態也偏向保守,全球投資人已將資金往債券集中,根據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統計,十月第二週美債吸金逾四十四億美元,新興債買氣也連續十九週出現資金淨流入,高收益債則是終止了連三周的淨流出,再度展現吸金魅力。
看準債券市場潛力,壽險業者紛紛推出連結固定配息債券型基金的投資型保單,而這類基金依標的又分為全球債、美債、歐債、亞債、新興市場債及高收益債,基金經理公司或總代理依照各基金投資標的風險屬性和投資地區市場風險狀況,將風險收益等級由低至高分為RR1~RR5共五個等級。
美國及新興市場 表現優於歐洲
至於各類債券的表現如何?根據投信業者分析,歐洲主要公債與定存的利差正持續縮小,顯示市場對歐債的信心已開始回升,但若歐債危機協商未來沒有實質進展,則可能造成市場波動加劇。
美債方面,聯準會透過一連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壓低長短期利率,引導房市回溫,代表美國二十個大城市房價動向的凱斯席勒房價指數自六月起已翻轉為正,失業率也在九月份降至八%以下,加上零售銷售等數據亦皆傳捷報,顯示美國經濟應已觸底回溫。
就區域表現而言,投信業者認為美國和新興市場的債市表現將優於歐洲。
企業償債能力增強 高收益債受益
美國聯準會宣布維持目前趨近於零的利率水準至二○一五年年中,反應美國經濟雖然落底但復甦力道依然稍嫌薄弱,不過,投信業者分析,低經濟成長率及量化寬鬆政策均有助於帶動投資級債券需求。
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逐步好轉,企業償債能力增強,因此高收益債券將是受益者之一,而且高收益債近八%的票面利率,亦讓投資人可以藉由債券的利息收入抵禦利率上揚的風險。
此外,在美國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助下,利率水準相對較高且尚有降息空間的新興市場國家債券,也是市場資金流向的主要去處。近期巴西及韓國再度降息,加上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也有近七%的票息,投信業者看好新興新場債券後續仍有高點可期。
非投資等級債券 違約風險高
瞭解各市場基本面是投資的第一步,接下來則是認清各種債券的投資風險,才能找到契合自己需求的投資標的。
債券的風險高低依信用評等區分為「投資等級債」與「非投資等級債(又稱為垃圾債券)」。投資等級債的違約率低,投資風險較小,投報率每年約三~五%。
相對而言,非投資等級債因信用評等較低、違約率較高、投資風險大,為了吸引投資人購買,年化報酬率通常可達五~七%。
挑選個別基金 短中長期績效應一併考量
對各類型基金的表現有了認知之後,就要從中挑選單一標的連結,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挑選基金應同時觀察短中長期的績效表現。
根據市場公認的基金挑選法則,近二、三、五年的中長期績效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而一年期、六個月、三個月的短中期績效,則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如基金成立時間達十年以上,已至少經歷一次市場多空循環,可將空頭期間跌幅、單年最大跌幅以及多頭期間漲幅、單年最大漲幅等,與同類型基金和大盤比較,表現優異的自然適合投資。
在配息率方面,風險低的基金配息率也較低,如果期待低風險、高配息,則可能只是拿回自己的部分本金。
羅尤美表示,債券型基金的配息都是波動的,但為了符合退休族群的需求,因此設計出固定配息的商品,不過,羅尤美強調,申購基金需付一筆手續費,如果到最後只是把本金拿回來,對投資人而言很不划算,因此民眾在購買時,應清楚自己是以配息或是投資為目的,如果是後者,則應選擇不配本金的標的才符合需求。
定例加碼 降低淨值波動風險
民眾購買債券型基金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取穩定配息,而淨值波動將會侵蝕獲利能力,理財專家蕭碧燕指出,要規避淨值波動風險的唯一方法,就是買在低點。
由於本金夠大才能享受配息,因此這類商品多以躉繳方式進場,為了克服進場時間點的問題,蕭碧燕建議以「定例加碼」的方式來攤低躉繳型債券基金的平均成本。
所謂定例加碼是指「固定比例」加碼,因為躉繳不容易買到低點,若能先躉繳一筆,等下跌再加碼,就能降低每單位的平均成本,一旦達到心目中理想的價位,就能安心領取利息收入。
至於淨值下跌多少再進場,則視個人需求決定,假設希望持有的平均成本為八元,而目前的價格為十元,則可設定每跌五%就再加碼,因此要保留可以逢低加碼的本錢。
如果手中有五百萬現金,價格十元時可投入五十萬元買五萬單位,當淨值下跌至九∙五元時,最好能加倍購入,也就是投入一百萬元;當淨值又下跌至九元,再加碼二百萬元。直到總持有單價平均為八元的時候就可以停止進場。
蕭碧燕表示,每次加碼二倍金額,才能達到平均單價的效果,如果初次投入金額一百萬元,每次只加碼五萬、十萬進場,是沒有辦法降低持有成本的。
也就是說,降低成本的關鍵在於分批進場,低單價購買的額度必須是高單價的倍數才能達到效果,且倍數愈高,攤低成本的效果愈好。
分散標的 違約風險低
至於購買債券最擔心的違約風險,蕭碧燕指出,一檔債券基金背後可能投資十~二十家企業的公司債,當其中一家企業違約,還有其他投資標的支撐,能夠降低整體違約風險。
蕭碧燕認為,投資這類高收益債的目的在於獲取固定配息的現金流,如能降低淨值波動,就能有效規避風險,如果真的擔心企業違約,就不建議投資這類商品。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這個國家 保險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本刊曾在臉書進行「全民保險素養調查」,發現有不少人以為門診可以申請醫療險、強制車險不能賠車上乘客&h... | 財產保險 產險業風光的一年
車市大好、第三季天災險保費調漲的提前續保效應,以及傷害險商品的促銷有成,使得車險、商業火險和傷... | 財經時勢 賴、侯、柯 角逐2024總統大位!哪一位最愛買保險?2024總統大選將於明(2024)年1月13日登場,選戰倒數8個月,各黨提名人選終於揭曉!繼民進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