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專家教你「刮」出健康
文/蘇志誠(華銀保險代理人公司總經理) | 2009.09.01 (月刊)

刮痧與按摩同是中華傳統醫學的二大外用治法之一,在民間運用相當普遍,但這種簡單、方便的保健方法也是一門學問。

刮痧這種傳統療法,最早可以推估到遠古石器時期,先民因身體疼痛藉由石器摩擦皮膚表面出現紫紅痧痕反應後,病症因此得到緩解,在得到疾病治療的經驗下,不斷累積相關的知識,再經中華傳統醫學予以系統化的整理歸納為一門治療醫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扁鵲以砥石為工具刮拭治療虢國太子的記事,傳到元明時代已有更多刮痧記載,到了清代正式命名為「刮痧治療」。近年來中國大陸更研擬將刮痧形成一門專業具中醫辨證性的學科──《中醫刮痧治療學》。

刮痧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痧是指皮膚被刮拭後出現的紫紅色或黑色的斑點,是一種現象,亦稱痧象,刮痧在皮膚留下的點狀痧痕稱為痧點,如呈現為片狀稱為痧斑。痧與病理性的斑、疹是不同的,斑、疹是一種皮膚病,以手指觸摩皮膚有突出感覺;痧則於數日後自然會消失,但斑、疹則不會,須接受治療。

刮痧通過中醫的經絡與臟腑理論基礎,應用人體經絡循行與穴位分布,以刮拭特定部位,通過良性剌激,在經絡與穴位處皮膚呈現痧點(斑),以改善局部微循環,產生袪邪扶正、疏通筋骨、活絡氣血、驅風散寒、除濕清熱、消腫止痛,和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硬幣、髮梳、瓷碗等都能用來刮痧

通常一般人對於病痛的反應是小則忍、大則急,其實防微杜漸才是正確的方式,因為刮痧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隨手可得,所以刮痧的簡易保健方法對於小病痛最能及時處理。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刮痧板形狀很多,而材質則是以水牛角居多,也有玉器製品。大多數的刮痧板為了方便滑動都有圓弧的邊緣設計,也有專門為特定人體部位與功能設計的刮痧板。

其實,除了特製的刮痧板外,只要邊緣平滑或圓滑的物品,如10元或50元硬幣、瓷器湯匙、髮梳,甚至瓷碗等,都可以作為替代品用來刮痧,取材相當簡便。而為了防止皮膚損傷,刮痧時必須在刮治部位塗上刮痧油以為潤滑之用,凡士林、嬰兒油、小護士油、活絡油、紅花油、風濕油、或茶油,甚至廚房炒菜的植物性食用油也可使用,如能使用特製的刮痧油是比較好的選擇。

此外,在特殊刮痧法中常見僅以手法進行抓痧或擰痧,用操作者的大拇指、食指或中指相互交叉應用於特定部位,如頭部印堂或項背部大椎等穴位,以手代替刮痧工具達到出痧的效果。

掌握操作要領才能刮出功效

刮痧用力應均勻,剛開始時要輕柔、緩慢,等接受者適應後,再逐漸加快與加重手法,因接受者的個人體質與部位不同,肌肉厚薄不一,手法運用的力量必須與接受者相適應,要同時根據接受者的反應,隨時調整刮拭的力度。

一般刮痧的操作要領如下:

① 以刮痧板的下緣3分之1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45度,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刮拭一定長度到盡頭後,再重覆原動作,切勿逆向回刮,並以出痧為度,但不強求出痧。

② 刮拭方向的原則依人體經絡循行為主,一般人如果沒有經絡概念時,可採順著人體肌肉紋理方向刮拭。四肢部區分為陽面與陰面,以手為例,掌心側為陰面,宜由手臂至手掌方向從上而下刮拭;掌背側為陽面,宜由手掌往手臂方向從下而上刮拭。下肢部的腿與腳亦同上述原則。另外,最常刮拭的頭面部、頸部、項背部的肌肉部分宜從上而下,而在後腦勺部位的穴位部分則應從下而上刮拭。

③ 刮拭遇到接受者的痛點時,可以多刮,每次以半小時內為宜,同一部位應間隔5至7天,如果痧痕未退不宜再行刮拭。

因體質差異,刮痧後皮膚表面可能出現不同顏色的痧,如鮮紅色、暗紅色、紫色及青黑色,以及形態不一的痧,有散布、密集或斑塊狀,而且出痧部位有皮膚發熱感覺,通常刮痧後半小時,痧會逐漸融合成片,半天過後,表面皮膚漸呈青紫色或青黑色,而於1至2天內,出痧部位皮膚表面會有觸摸的疼痛感,一般於5至7天即可消退。通常胸背部與上肢部的痧、以及顏色淺的痧消退較快;下肢部與腹部的痧,以及顏色深的痧消退較慢。

消除壓力與緊張的保健良方

對於現代都市人常見的生活壓力緊張所造成的肌肉痙攣與疼痛,刮痧是相當有效的簡易消除法,如果能將刮痧學習成為日常保健方法,不僅可以自我照護健康,亦可推及家人與朋友,實為保健良方。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泰安產險:「有疫健康3.0」開賣 提供隔離、確診、住院三大完整防疫保障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持續增加,引起民眾憂心疫情擴散,此外變種病毒Omicron已肆虐全球,陸續有國家再現...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處經理歐長奇 獻身公益社服 推廣保險互助精神
從齒模技術師轉換至保險事業逾25年,三商美邦人壽處經理歐長奇同時也是第18屆保險信望愛「最佳...
人壽保險
一年期健康險 立委要求揭露保費、理賠
立法委員李應元提案修法,要求保險公司每年必須揭露一年期健康險的保費收入與理賠金額,透過資訊充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