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農漁會通路,銀行保險新勢力
文/穆震宇 | 2014.08.01 (月刊)

談到銀行保險,一般人想到的銷售通路大概都是商業銀行,尤其國內十六家金控大多同時發展銀行及保險雙引擎,旗下商業銀行與保險或保經代子公司透過合作推廣或共同行銷等型態進行業務結合,2000年後在國內逐漸形成一股龐大的銷售勢力。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2013)年銀行保險新契約保費約6259億元,占整體壽險新契約保費的比率不但高達57%,也比壽險業務員通路的4237億元,足足多了48%。

農漁會大餅 保險公司搶食

隨著網際網路發達,許多民眾不再親自跑銀行,只要申請金融憑證,就能透過網路完成帳戶查詢、轉帳、繳費、買基金等手續,便利度大幅提高,臨櫃人數也因此減少。由於保險仍需由理財專員與客戶做面對面銷售,一旦來客人數減少,商業銀行的保險業務也將面臨業績流失的危機。

相較之下,在全國鄉鎮縣市擁有342個本會,以及1135個營業據點的農漁會,主要往來對象為農漁民,客戶平均年齡比一般商業銀行高,與農漁會的互動密切,加上農漁會的網路金融業務尚未發展,客戶仍習慣臨櫃辦理相關業務,黏著度比一般商業銀行來得高,近幾年在銀行保險界異軍突起,成為保險公司無法忽視的新興勢力。

根據農業金融局統計,截至2013年為止,全國農漁會存款總額高達1.6兆元,對壽險業者而言極具開發價值,包括國泰、遠雄、新光、台灣及三商美邦等壽險公司,以及富邦、泰安、台產、明台、旺旺友聯、國泰世紀、新光、新安東京、台壽保、第一等產險公司,都積極搶食這塊大餅。

保險證照普及率,不到三成

看準全省農漁會通路潛藏的龐大保險商機,農業金庫也在2007年以資本額300萬元投資設立農金保險經紀人公司,並與234家、約七成的農漁會本會,以及多家產壽險公司簽訂三方合作契約。

只不過,保險不是擺張桌子或設個專區就能開賣,銷售人員還要通過考照這一關。據統計,農漁會目前約有二萬名員工,其中僅六千多人取得壽險業務員資格、三千多人拿到產險業務員執照,換句話說,農漁會員工的產、壽險證照普及率仍不及三成。

業者坦言,農漁會要跨入保險銷售領域並不容易,但目前光靠這九千多名擁有保險證照的員工,一年就創造五十多億元保費的成績,手續費收入超過1億元,讓外界看見農漁會通路銷售保險商品的實力。

轉單掛件賣保險,遊走法令邊緣

除了帶有濃厚官方色彩的農金保經之外,民營的台新保代更是老早就開始經營農漁會通路。壽險業者坦言,台新銀行的業績在國內銀行保險界排名前三大,保費收入僅次於中國信託,與花旗銀行則在伯仲之間,不願意得罪台新保代的保險公司,只能放棄與農金保經的合作。

保經業者透露,許多農漁會員工沒有取得保險業務員證照,因此有不少保單是透過「轉單掛件」的方式銷售,也就是農漁會員工以「推薦人」的名義向客戶兜售保險,再交由合格的業務員在要保書上簽名。

根據農金局頒布的「農會漁會信用部辦理合作推廣保險業務應注意事項」,農漁會辦理保險業務,應與保險公司、保經代共同簽訂合作推廣契約書,部分農漁會以轉單掛件的銷售模式遊走法令邊緣,農業金庫特別發文給各地農漁會,呼籲會員賺佣金「照步來」,以免因小失大。

養老險快絕跡,農漁會拚轉型

目前短年期養老險仍是農漁會的主力商品,但隨著政策方向對養老險愈來愈不利,農漁會也面臨商品轉型的壓力,包括增額還本終身壽險、健康險都是業者亟欲經營的險種。

此外,為了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農漁會也打算逐步引進投資型保單及外幣計價的保險商品,只是要賣這二類保單必須另外考照,如何安排教育訓練、輔導員工取得投資型及外幣保單的銷售資格,必然又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產險5月簽單保費,年成長3.46%
今(2014)年4月產險簽單保費收進113.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6%,累計前5月產險...
財經時勢
利率降、旺季到 保險公司「借錢」做生意
開學季來臨,加上因應國內市場利率下滑,不少保險公司紛紛宣布調降保單借款利率,最低下殺到3.25%起,...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協助穩定高齡退休生活品質
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加上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長,未來年輕人承擔高齡長輩照護的壓力將更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