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踩遍全台灣 當心鐵馬變鐵腳
文/江星翰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6.01.19 (新聞)

台北市長柯文哲年初誓言挑戰一日雙城單車活動,從台北到高雄全程380公里,最後以19小時28分鐘提早完成,柯文哲驚人的意志力,看在醫師眼中,這行為勇氣可嘉,但不鼓勵民眾效法學習。

騎車不等同於運動,千萬別將平常的騎車習慣應用在單車運動,否則會釀成長期的運動傷害。另外,單車的選擇需符合人體工學,挑選合身的裝備、車衣和車褲,才能避免身體摩擦。

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嘉麟提醒,事前沒訓練肌肉耐力,單車過程若手握太緊和太久,除手指屈指肌容易拉傷,手腕處正中神經和尺神經也容易受到壓力,造成手掌麻木、疼痛的狀況。

健身教練表示,事前肌耐力訓練不可少,腳步與肩同寬,雙手平行舉起,藉由深呼吸蹲下,再由腳跟力量站起,可加強大腿肌耐力,平常也能腳踩弓箭步、雙手插腰,訓練核心肌群,防止單車途中發生抽筋。

由於騎單車是鍛鍊心肺機能和肌耐力的好運動,但騎乘前務必留意行車安全和身體傷害,許嘉麟建議:

  • 事前做足暖身和伸展運動,有助於減緩身體僵直。
  • 調整坐墊高度,避免身體在騎乘途中左右搖擺,造成腰部肌肉受傷。
  • 坐姿過度前傾,腰部受力增加,會使骨盆後傾、腰椎前彎,反增加腰椎受力。
  • 騎乘前務必調整齒輪,否則用力踩踏,腰部肌肉負荷增加,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及下背部疼痛。
  • 手腕和手部保持直線,手肘自然放鬆、保持放鬆,可吸收單車行駛過程的震力。
  • 腰部好比避震器,若遇高低起伏路面,可稍微提高臀部,防止車體震動直接增加脊椎壓力。
  • 騎乘時間過久,肌肉容易過度疲勞,應視體能適時休息,途中多做緩和運動,避免肌肉拉傷。
  • 運動傷害發生後,應多休息和治療,完全恢復後再進行運動,以防運動傷害長期累積。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2017 年3月營收稅後淨利37.7億元 獲利表現穩定
國泰金控公布2017年3月份稅前淨利36.2億元,稅後淨利37.7億元。 註(1):經...
健康醫療百科
<電視座談預告> 喜劇疾病 看不看醫生都會好  
在日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痛風、便祕、頭痛、腰痛、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被醫護人...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中颱梅姬全台有感 富邦產險啟動快速理賠服務
央氣象局已於26中午發布中颱梅姬陸上颱風警報,明天將會是風雨最明顯的時候,暴風圈可能籠罩全台灣。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