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二十年前台灣開放本國保險公司新設,當時新成立的八家壽險公司為「封閉」三十年之久的市場帶來不少活力,不少一直在「老八家」效力的保險人才也因此開啟事業第二春。
第一批取得執照的新公司背後的大股東不乏在其他行業表現不凡的老闆,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大多有一本成功的生意經。只是行行有本難唸的經,回顧新八家走過的近二十年,歷史證明保險經營這本經的特殊性,果然考倒不少缺乏保險經驗的大老闆。
如今新八家人事已非的不在少數,包括轉手易主甚至數度出售的,有的則是迄今無法擺脫增資的惡夢。
保險事業需要長期經營,不只無法短期獲利,更弔詭的是,還會發生業務越多,帳面虧損越難看、進帳越可觀,利差損缺口越嚴重的怪現象。這些對保險經驗豐富的經理人來說再清楚不過的事,要讓外行的大股東了解卻不容易。有些大老闆以為投資保險業跟投資買賣業一樣,當年度的銷售收入減成本就是盈餘,卻不知道所有長期保單的費用大多集中在保單生效的前一兩年,而保費卻可能分二十年才能收完。
有些擅長投資的老闆雖然弄懂了這個原理,卻以為只要保費能夠大筆大筆收進來,好好拿去投資運用,照樣可以賺大錢,殊不知道自己正一步一步踩進保費鋪成的金色流沙陷阱。
在利率長期走低、投資環境惡化之後,有這類想法的大股東陸續在壽險事業的投資嘗到苦果,不少人抱著黃金賺錢夢進入壽險業,卻在自己挖掘的黃金流沙中滅頂。
因為這樣,越來越多人了解保險經營不能夠只顧衝業績,還得兼顧業務取得成本與資金去化問題。每一筆進來的保費除了佣金或通路等費用之外,還背負著預定利率的高成本。尤其在銀行通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後,費用與條件的加碼成為部份壽險公司爭取上架最重要的手段,而等到業務大量流入,保險公司馬上要面對的則是,滿手現金如何投資才能賺到超過保單預定利率的報酬。
每當看到有新加入壽險行業的投資人或經營者不擇手段衝保費,經驗豐富的專家總會為這些「初生之犢」捏一把冷汗。「這條路不要走!」一位多次親眼看到同業掉入金色流沙而萬劫不復的保險前輩就經常這麼說。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金管會:為增進消費者權益保障 金管會發布5項法規 將12家融資租賃公司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適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為增進消費者權益保障,規劃分三階段將符合一定條件之融資租賃公司納入金... | 市場訊息 澄清湖詐保案 7保險公司遭罰1,140萬元
高雄澄清湖嫩妻偕小王殺夫詐保案,金管會昨(3)日火速重罰7家未落實財務核保的保險公司,甚至終止... | 財產保險 無人機強制投保 產險業搶攻商機!
《本文重點》3月預告民航法修正草案,未來法人和公務機關使用無人機,須強制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