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市場動態
殺價公諸於世? 產險業盼回歸自由機制
文/鄭慧菁 | 2015.09.11 (新聞)
產險市場自2002年逐步實施費率自由化後,商業火險費率彈性愈來愈大,自此 ,殺價競爭的疑慮從來沒停過,甚至在巨災常態化、保費應該愈來愈貴的情形下,還出現買商業火險送天災險的行銷手法。此舉讓主管機關大動肝火,日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直言「正在抓」,甚至放話「一旦確定殺價競爭就公布罪行,要讓這幾家產險公司『無地自容』」。
曾銘宗一席重話引起市場兩極反應,尤其產險費率自由化有其發展背景,美國國會1976年通過保險改革法案,排除保險業免除適用反托拉斯法保護,促進保險市場自由競爭。台灣借鏡歐美日等國產險費率自由化做法,與世界接軌。
有市場人士認為,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裡,或是在一個自由國家,政府沒有權利違反市場機制,強行限制企業提供客戶更廉價的服務。產險業者表示,自由經濟市場的商品價格由供需決定,盼主管機關能讓產險業回歸市場機制,自由競爭。
但是,保險是特許行業,僅憑一紙合約,沒有生產成本,設立資本額就要20億元,不是任何財團或企業想經營就能經營。保費收入直接決定產險市場的承保能量,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12年天災險損失率平均為25.73%,但不同意外事故,損失率則介於7%~884.98%,差異相當懸殊。
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美國AIG集團爆發財務危機,不得已出售國外優良資產,而其大到不能倒的規模,迫使美國政府出手相救才得以渡過難關。保險業經營是否穩健,關乎所有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能為了一時排名或爭市占率與老天爺對賭。
AIG事件也讓各國政府思索如何在危險發生前做好事前防範,此次曾銘宗的言語固然失當,讓不少產險從業人員覺得受到羞辱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但殺價競爭絕對不是實踐自由市場的方式,如何找到自己的經營優勢,才是產險業者必須思考的事。
編輯推薦 | ||
投資理財 財產轉移子女最節稅的方式
在我國的課稅原則下,倘若父母財產欲移轉予子女時,究竟是生前移轉,還是死亡後再「繼承」較為有利?... | 市場訊息 不保險的時代最需要保險有了妥善的保險規劃,讓我較有安全感,即使面對意外也不擔心,而且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期待。
... | 財經時勢 南山人壽娶朝陽 保險局:重要里程碑南山人壽確定以安定基金墊付2億元得標朝陽人壽,對此,保險局局長李滿治表示,此為重要里程碑,自交割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