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振達在五十八歲那年第一次中風送醫,因急救得宜,復原後繼續回到職場工作,沒想到六十五歲退休後再次中風,從此開始臥床,看著家人為照顧自己而忙碌,振達只能為沒有控制好血壓而嚐到的癱瘓苦果懊惱。
旭昇四十歲被醫師確診糖尿病,由於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因此從不在乎血糖高低也未按時服藥,直到五十六歲的某一天,他從國外出差回台後,視野突然變得模糊,即使經過治療仍無法改善視力,醫師從病情演化判斷,旭昇不只血糖控制不佳,心臟功能也已受到影響。
本身是神經學科教授的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表示,未重視預防醫學,初次中風病人平均五年後會面臨第二次中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葉健全指出,國人太依賴醫院對疾病的照護,對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而言,需要的是天天量血壓、量血糖,做好自我監測,只靠每三個月回診、測量、調整藥量,病情仍有可能惡化,而面臨腦中風、失明等風險。
落實遠距照護,提升品質減少健保支出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及疾病慢性化,衛生福利部從2007年開始推動遠距健康照護計劃,這套架構在網路下的照護方式,利用簡易的軟體與網頁介面,提供個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氣喘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機制,使用者只要透過網路即可將血壓、血糖等數據上傳到醫院,讓醫護人員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形,即時提供就醫或生活調整的專業諮詢,而且醫療院所會定期提供報表、繪圖,讓使用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使用者也可以將這些資料攜帶至平時就診的醫療院所,供主治醫師參考。
此外,遠距照護有助於啟動生理回饋機制,例如看到血壓測量數據偏高,腦部會開始思考如何改善,進而改變行為,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會產生變化,加上傳輸生理數據後,另一端有一個系統會提醒注意飲食,達到預防疾病惡化的效果。
劉景寬指出,國內高齡化人口結構使得醫療服務與長期照護需求大幅增加,遠距健康照護可以協助家庭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提升照護品質,長期來看更可以降低全民健保費用支出,有效地將醫療機構的照護延伸或移轉到居家在宅照護,並可成為預防醫學的重要一環。
以腦中風的遠距照護為例,醫院可以結合急性、慢性與長期照護模式,避免第二次中風,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行動。
葉健全補充說,第二期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100毫米汞柱)未來五到十年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四至六倍,也有研究指出,罹患糖尿病五至九年後,有近五成的人會罹患視網膜病變,且腎臟病變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透過遠距照護,可減少因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導致中風、洗腎就醫的風險,持續執行十年,中風、洗腎人口下降,進而讓健保支出減少,國人晚年生活品質也隨之提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四十五歲以上民眾一成患有糖尿病,全台約有90萬名糖尿病患,研究顯示,洗腎病患中有四分之一為糖尿病患者,而2012年洗腎透析整體費用達320億元。
此外,健保三高用藥一年支出369億元,占慢性病用藥54%,其中血壓藥花費257億元,血糖藥花費87億元,血脂藥花費25億元,對健保來說都是相當沈重的負擔。
葉健全指出,居家遠距照護費用每人每月約一千到五千元,以每月一千元為例,如果有一百萬人成為遠距照護會員,一年在遠距照護花費的成本為120億元,而透過遠距照護,因糖尿病導致的失明、截肢、洗腎人數從第五年就會開始降低,健保費支出自然下降,以洗腎每年降低80億元計算,十五年後就可以開始回收之前付出的成本。
健保醫療費用每年成長3%~7%,葉健全認為,透過遠距照護把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照顧好,可延後長期照護的年齡,健保支出不升反降。
遠距照護,啟發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台灣的健保資源排名世界第二,醫療核心照護能力是世界第一,但慢性病患生活品質卻沒有因此而改善,尤其面對走不掉又好不了的長期照護狀態,不只照顧者身心俱疲,被照顧者心裡也很苦。
劉景寬語重心長指出,壽命延長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否則醫療進步將變成痛苦的延長,這是大家不樂意看到的。再者,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醫療照護資訊系統,未來的照護人力將無法負擔。
葉健全說,台灣的IT系統與數據化醫療量測設備很發達,加上醫院端的照護知識,讓照護不侷限於一對一,而能達到一對十、一對百、一對千,甚至一對萬。
值得一提的是,遠距照護不等於長期照護。葉健全表示,遠距照護是一個工具,工具用得對就會達到目標,例如延後中風、失明、洗腎年齡,而長期照護是一個結果。從急性醫療到長期照護有一段很長的距離,透過遠距持續性照護,將可改善病患甚至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遠距照護,讓在外打拚子女很安心
日前也有壽險公司推出結合遠距照護的醫療險商品,友邦人壽總經理陳嘉虎提到,遠距醫療照護沒有辦法保證疾病不會惡化,但如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家中置放全自動體外電擊器(AED),會睡得比較香,遠距照護可以幫忙照顧父母,讓子女安心在外打拚。
一位參與遠距醫療照護系統的女性,每天早上都會在量測血壓後外出運動,某日她將測量數據上傳後,立刻接到一通遠距照護中心來電,提醒她血壓太低,暫時不要外出,並且聯絡附近的醫療院所協助就醫,陳嘉虎說,這就是遠距醫療照護的價值,這名女性如果外出,可能昏倒在半路,後果難以想像。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透過遠距醫療照護,降低中風、洗腎、失明等重大疾病的風險,進而延後長期照護的年齡,才是愛家人最實際的作為。
編輯推薦 | ||
財產保險 地震速報頻傳 住宅保險買了沒?去(二○二四)年的四○三花蓮七級地震,造成全島災損,今年大埔六級地震和連續餘震,也讓國人餘悸猶存;而... | 市場動態 精挑細選、股債均衡適時檢視風險
多數新興股市今年上半年已累積不小的漲幅,下半年還有續漲的能力嗎?持有投資型保單的保戶,該不該「... | 市場訊息 國泰投信:債現A級卡司 保護資產防禦升級 IMF預測,未來5年全球通膨仍維持溫和,加上美國升息步調穩健,預估未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