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很多人從來不看新聞,並以此為值得誇口的事。從來不看新聞,好像也沒甚麼損失,但是因此不知社會百態,代價可能是二千萬元!
很多人有接到詐騙電話的經驗,有些電話確實頗有叫人心生恐懼的張力,但大多數人因為「常看新聞」,對於有人被騙走大半輩子積蓄的故事並不陌生,所以在緊要關頭回歸理性躲過一劫。
不過專業詐騙集團的「功力」不弱,且劇情、話術、技術都不斷翻新精進,萬一杜撰的情境剛好挑起受話者內心的恐懼,或與受話者當時的狀況相符,即使常看新聞的人都可能會上當受騙,何況是從來不看新聞的人。
日前被騙走二千萬積蓄的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劉翠溶就是一例。讓這位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中研院首位女性副院長掉入陷阱的,據報載,就是一通自稱檢察官的人打來,指她涉及侵占公款案要監管帳戶,必須把錢提出來的詐騙電話。常看新聞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樣的情節早已是老梗,但劉博士仍不顧好心行員關心,以購屋為由,執意匯款到歹徒指定的帳戶,一輩子的積蓄因而被騙光。
發現自己被騙之後,劉博士說「怎麼有這麼壞的人呢?」、「我從來不看新聞」,我因而想到,的確有不少人不看新聞,其中有人是因為對媒體報導的素質失望、有人是忙到沒時間,有人則可能潛藏專業、地位、財富等的傲慢,對日常新聞的價值嗤之以鼻。其實許多事故的受害人都是讀者的「事件老師」,他們因為不慎、不察或誤判情事而發生的不幸事故,透過媒體報導,成為活生生血淋淋的教材,若是從來不看新聞,就錯失了他們以慘痛代價寫成的社會教案。若是因為對媒體失望、沒時間關心時事,或看輕社會事件的教育價值,那麼損失的可能是自己。
不論是在學校上課或培育現代保險雜誌及電子報的編輯,新聞事件總是我最關心的議題,因為所有的學問離開現實,就很難彰顯實用價值,以保險為例,若不能用心解讀新聞,並找出與保險的連結,就錯失了以事件做為老師的機會。
就像中研院前副院長被騙二千萬積蓄的報導,若能被所有不看新聞的人看到,未來接到類似電話時,腦海中若浮現這則新聞,上當的機會就會減少。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168斷食法 小心吃錯了越減越肥! 最近很流行168斷食法,即24小時內有16小時不進食,8小時內進食,它的原理就是空腹時,人體會先用葡... | 市場動態 單身、同居 自由靠保險
在中國人春節闔家團圓的形象中,子孫滿堂的家庭團聚圍爐是喜氣洋洋的象徵,但是在家庭結構與經濟型態... |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證券:好強「印」,四項優勢推動印度股市迎向順風受惠聯準會遞延升息時程的預期升溫,加以對於中國經濟擔憂減緩,十月以來亞股跟隨全球股市強勁反彈,總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