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玩命關頭7》拍攝中斷損失 保險買單
文/何楷平 | 2015.06.01 (月刊)

電影《玩命關頭七》(Fast & Furious 7)男主角保羅.沃克(Paul Walker)車禍驟逝,電影拍攝中斷,為了搶救這部影片,環球電影公司(Universal Studios)找來保羅.沃克的兩位親弟弟代打演出,好萊塢視覺特效公司也出動救援。製片預算從原本的兩億美元,暴增至二.五億美元,多出來的五千萬美元,誰來買單?

答案是保險公司!

早在電影開拍前,環球電影公司就向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Group)旗下的產險公司──消防員基金保險(Fireman's Fund)投保「電影保險」(Film Production Insurance)。


圖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製片成本增加 電影保險萌芽

電影工業起源於一九八○年代末期,電影保險則源自於好萊塢。早期好萊塢電影拍攝成本低,電影公司能自行承擔風險。然而,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小型製片廠興起,投入電影拍攝的成本比例提高、風險相對增加,對電影保險的需求逐漸萌芽。

直到一九七○年代,《星際大戰》等特效大片出現,電影製作成本飆升,「一旦電影預算提高,能不能完成拍攝,就變得更加重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澤平表示,電影投資成本高,拍攝風險也高,「電影沒有拍完,就是最大的風險。」他強調,這就是電影產業的「完工風險」。

保證電影完工 金主放心掏錢

為什麼「完工」會是最大的風險?「對電影公司來說,光憑一本電影企劃書,並不能讓投資人乖乖掏錢,也未必能順利向銀行貸款。」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媒體傳達設計系教授李天鐸解釋,這些金主不一定瞭解電影,但一定懂得風險控管,不會讓自己血本無歸。

超支、超時,是影響電影完工的兩大風險。然而,可以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小事,萬一成本超乎預算,製片人可以用自有資金彌補超支成本,或請投資人追加投資金額。

董澤平指出,就算電影公司能將完工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也願意對電影公司負賠償責任,保障因完工風險導致的額外支出,讓電影公司獲得賠償金,進而能夠完成電影拍攝,「但真正的風險,恐怕來自電影公司。」

萬一電影公司無故停拍,整個劇組人員解散,投資人求償無門,即便找上保險公司也沒用,因保險公司可將此視為「被保險人(電影公司)的故意行為」,無須對受害第三方負賠償責任。

換句話說,承擔完工風險的人,並非電影公司,而是投資人或銀行。因此,為了說服金主,電影公司會設法取得「完工擔保」(completion bond)。

完工風險複雜 擔保公司評估

「完工擔保」由專業的電影完片擔保公司提供。電影公司擬定劇本及卡司後,可向擔保公司申請擔保。擔保公司具備電影實務專業人才,能夠精確地評估每部電影的完工風險,考量拍攝場地的安全性、卡司(主角及導演)的風評、電影公司的信用、劇情是否涉及危險動作、有無替身人員等風險因素後,向電影公司收取「擔保費」。

一部電影的擔保費,大約是該片預算的三%。若擔保公司評估該片的完工風險過高,可以提高擔保費,或要求電影公司修正劇本或卡司。

電影公司和擔保公司達成協議並簽訂合約後,完工風險就落到了擔保公司。因此,電影拍攝期間,擔保公司會派員親自到拍片現場監督,確保劇組有按表操課,「一旦完工風險發生,擔保公司就會介入拍攝,不但有權更改劇本,甚至可以抽換導演或主角。」董澤平強調,擔保公司的主要責任,就是控制預算和時間,保證電影能在預算內如期完工。

「萬一電影中途停拍,擔保公司甚至會自己跳下來接拍,因為如果電影無法完工,必須對投資人負責。」李天鐸說,投資人投資多少錢,擔保公司就要賠多少。換句話說,萬一電影無法完工,擔保公司必須付出高額賠償,而賠償金額可能高達整部電影預算。因此,為了降低風險,擔保公司會再向保險公司投保「電影保險」(Film Production Insurance)。

投保電影保險 分散多種風險

「電影保險是一套保險商品的組合。」美商達信保險經紀人公司執行長毛卓人表示,造成電影無法完工的原因很多,因此,電影保險的承保範圍也很廣泛,例如保障底片、膠卷、鏡頭等特殊設備的財產保險;保障第三人體傷及財損的第三人責任險;保障雇用職員的雇主意外責任險;保障電影公司專業責任錯誤及疏漏(如合約糾紛、版權侵害、音樂授權疏失、隱私及肖像權侵犯、抄襲等)的專業責任保險(Errors and Omissions, E&O)以及卡司保險(Cast Coverage)。

其他保險的風險較容易評估,一般保險公司都可以做、也願意做。但毛卓人坦言,電影保險當中,一般保險公司做不來的,就是「卡司保險」。而卡司保險,才是真正的「救片保險」。

卡司風險評估 擔保公司負責

顧名思義,卡司保險的保障對象,就是電影主角、導演、編劇等重要卡司成員,保障事故則是因「卡司」造成電影停工,被保險人(一般為擔保公司)為完成電影拍攝,所衍生的額外必要支出。以《玩命關頭七》為例,因保羅‧沃克身亡,導致電影無法繼續拍攝,為完成電影拍攝所衍生的額外成本,就由卡司保險買單。

當一部電影的關鍵卡司發生事故,會對這部片產生巨大損失時,卡司保險就顯得更加重要。然而,「卡司」風險如何評估?女主角的身體狀況不佳,一天到晚向劇組請假;男主角蒐集跑車,熱愛街頭飆速,算高風險嗎?

「只有瞭解電影圈生態的人,才知道如何評估卡司風險。」李天鐸認為,卡司風險變化萬千,一般保險公司無法用大數法則的原理,去評估這部電影的卡司風險。因此,由熟諳電影圈的專業實務人才組成的擔保公司,才有能力和資格去評估卡司風險。

卡司風險經詳細評估後,擔保公司可向保險公司投保卡司保險。然而,毛卓人坦言,「卡司保險非常專業,提供卡司保險的公司並不多。」從源頭的風險管理到後續的理賠、核保,甚至是現場派人監督,都需要足夠的資源投入,除非保險公司本身就具備專業團隊,否則大多還是得和擔保公司合作。

保險公司拒保 電影被迫換角

擔保公司能夠影響一部電影的內容;而保險公司則能決定一個演員的生涯。

隨著電影《鋼鐵人》(Iron Man)、《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全球賣座,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演藝事業水漲船高。然而,知名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曾多次想找他合作,包括電影《野東西》(Wild Things)、《雙面馬琳達》(Melinda and Melinda)等。

然而,道尼早年多次進出勒戒所,被保險公司視為潛在風險而拒絕承保,在沒有保險的狀況下,沒有人敢貿然投資,艾倫只好換角。

直到二○○三年,好友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出面擔保,道尼才重回大螢幕。為了獲得保險,取得《鬼影人》(Gothika)的演出機會,道尼將自己四十%的片酬,抵押給保險公司,等電影拍完後再歸還,藉此預防道尼再次染毒。

保險公司為求自保,會要求演員提出健康檢查、甚至是藥物檢驗證明,有不良紀錄的人,保險公司會設計特別條款、提高保費,甚至拒保。以《玩命關頭七》為例,男主角保羅.沃克愛玩車,保單特別條款即註明,在拍攝期間,沃克不得開車。但保險公司沒料到的是,沃克最後是因為搭了朋友開的車而身亡。

為了取得保險 大牌明星低頭

再大咖的演員,都不得不屈服於保險。二○○○年,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拍攝《紅磨坊》(Moulin Rouge)時,膝蓋不慎受傷,保險公司為此付出三百萬美元理賠金。隔年,《戰慄空間》(Panic Room)開拍不到一個月,她腳傷復發,被迫棄演,保險公司又付出七百萬美元理賠金,讓電影公司換角,最後由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演出。

二○○二年,預算高達一億元美金的《冷山》(Cold Mountain)即將開拍,電影公司再度邀請妮可主演。但已經賠到怕的保險公司,當然不可能輕易地承保妮可。

保險公司要求,《冷山》須取得完工擔保,才有可能為妮可保險,但片中所有對她的膝蓋有潛在風險的鏡頭,都必須全部由替身代為演出;此外,妮可必須將片酬中的一百萬美金,存入第三方帳戶,電影若因故被迫停拍,帳戶內的錢將全數歸為保險公司所有。

好萊塢規模大 有利電影保險

電影保險在好萊塢行之有年。據統計,好萊塢保險市場每年高達二億美元,其中,高達八十五%由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承保。至今已承保超過一千四百部電影的消防員基金保險娛樂事業部表示,電影保險平均每五年業績成長十五%,可見電影產業對保險的依賴愈來愈高。

二○○八年,電影《海角七號》創下全台五億元的票房佳績,突破《侏儸紀公園》票房紀錄,亮眼成績僅次於《鐵達尼號》,成為台灣影史上票房第二名的電影。台灣電影持續回溫,《賽德克.巴萊》、《大尾鱸鰻》、《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國片,也紛紛創下億元票房佳績。

成本預算偏低 無力負擔保費

台灣電影前景看似一片光明,有可能發展「電影保險」嗎?「成本預算低、電影產量少,經濟規模不足,台灣電影保險的潛在市場相當有限。」毛卓人認為,投保目前現有的保險商品,如火災保險、第三人責任險、雇主意外責任險等,多少都能轉嫁電影拍攝時可能面臨的風險;但若要發展「卡司保險」,恐怕還有一段距離。

「沒有完工擔保,很難發展卡司保險。」董澤平直言,電影公司當然會幫演員買保險(以意外險居多),保險公司也樂意承保,但這些保險是針對「演員」,而非針對「電影」。換句話說,除非電影公司能取得完工擔保,由擔保公司針對該片的卡司進行風險評估,卡司保險才有發展的空間。

擔保公司的計費方式,主要以該片預算的三%為標準。然而,李天鐸認為,台灣電影每部平均預算約兩千萬元(不到一百萬美元),若以三%來算,對擔保公司來說,根本不夠支付基本成本開銷。換句話說,電影公司至少要付得起「最低擔保費」,才可能取得擔保,進而投保卡司保險。

國片產量不足 保險市場有限

然而,對預算本來就不高的電影公司而言,恐怕難以負擔高額擔保費,因此,對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來說,在沒有完工擔保的前提下,引進卡司保險的意願,自然也就不高了。

據統計,好萊塢每年平均推出近兩百部電影,其中,預算超過一億美元的大片約高達三十部。相較之下,全台灣每年約三十部電影,且每部預算平均僅兩千萬台幣。毛卓人坦言,若台灣電影市場規模夠大,專做電影保險的國際保險公司,一定會千方百計地要和台灣保險公司合作,爭取銷售電影保險的機會。

風險管理觀念 建立基礎保障

國內電影業者可投保的保險商品,大多是保險公司的既有保單,頂多在保險金額、保險期間等細節調整,而非針對電影產業的獨特性,為電影公司設計出適合的保障規劃。因此,嚴格來說,台灣目前並沒有真正的電影保險。

李天鐸說得坦白,「台灣有電影業,沒有電影『產業』。」但這並不代表台灣電影沒有保險的發展空間。「電影是由眾多資源和專業組合而成,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風險,」毛卓人認為,即便無法將電影風險全面轉嫁給保險公司,但若能善用目前既有的保險商品,仍能將風險轉嫁出去,「從無到有,慢慢培養電影業者的風險管理觀念,逐步建立電影保險的保障基礎。」

電影市場變化萬千,唯一不變的是「高風險」。不論台灣是否具備發展電影保險的潛力,「風險管理」都將成為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任務。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專注本業榮獲「2024保險信望愛獎」14獎肯定
由《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主辦的2024年第26屆「保險信望愛獎」,於8月5日(一)舉行頒獎典禮,...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3年07月06日
行政院:出席「保險理賠醫起通」簽約記者會 鄭副院長表示...
市場訊息
施羅德投信:中美貿易戰爭端不休 台股短震盪長受惠
中美貿易戰爭端再起  台股短期震盪  長線受惠 ■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