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經血量暴增 恐子宮腺肌症作祟!
文/宋依玲 | 2015.04.24 (新聞)

1名45歲女子半年前因經血過多合併經痛就醫,醫師檢查出罹患「子宮腺肌症」,建議她切除子宮,女子不願意,上(3)月竟因經血爆量而休克、昏迷,急診後發現她除了嚴重貧血,且心臟已擴大、瀕臨心衰竭,經搶救才穩定下來。

亞東醫院婦產部主任蕭聖謀表示,子宮腺肌症為子宮內膜侵入並生長在子宮肌肉層中,也稱為「內生型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些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特性與正常子宮內膜類似,同樣會在月經期出血,血液和碎片會在子宮壁腺體中累積,導致子宮壁腫脹,有時也會集中一處類似一團腫瘤,此時稱之為「子宮腺肌瘤」。

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症常被混淆,最大差異是每一個子宮肌瘤都起源於一個不正常的細胞,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成倍增生;子宮腺肌症則是子宮內膜的組織侵入子宮肌肉層,導致子宮壁膨脹,因而不像肌瘤可以直接切除。

因此,若是因子宮腺肌症而稍微增大的子宮,沒有症狀即不需治療,但若已經嚴重經痛,就必須在子宮內投藥,或吃醫師開立的止痛藥,而若本身已不考慮懷孕,目前較有效的處理大多是將全子宮切除。

每次經期的出血量是最佳的判斷方式,若原本經血量正常,但近幾次開始血量變大, 1~2小時就必須更換1次衛生棉,持續4~7天或甚至更久;或原本不會經痛,但近幾年經痛劇烈、外加貧血、疲勞感等症狀,即應盡快就醫檢查。

蕭聖謀指出,臨床上子宮腺肌症常見於30~40多歲的婦女,因此,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可透過抹片得知子宮壁是否有增大情形,早期發現治療,才能避免必須摘除子宮的憾事發生。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車市後繼無力 產險成長難保6
天氣轉涼,新車銷售的熱潮跟著冷卻,使車險市場受到連累。產險簽單保費9月份收進103億元,成長4%,但...
財經時勢
台灣人壽:建構友善高齡社會 連續八年邀約祖孫三代健走
為建構友善高齡的社會,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連續...
健康醫療百科
當你發現自己的手 不自主的震顫時⋯⋯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根據臺大醫院的統計,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五十八歲,如果患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