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當你發現自己的手 不自主的震顫時⋯⋯
文/郭清輝(壽險公司契約部 醫學調查科專員) | 2002.06.01 (月刊)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根據臺大醫院的統計,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五十八歲,如果患者發病年齡小於四十歲(約佔整體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十%)可稱之為「早發型巴金森氏症」。

都是「多巴胺」惹的禍

巴金森氏症起因於腦內「多巴胺神經細胞」的分泌功能退化,其中「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負責人體中許多心智及運動功能的協調,且「多巴胺」分泌異常會造成多種不同的病癥。

例如分泌太多會引起幻覺和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症狀)、無法控制的語言和動作(妥瑞氏症)或無法自制而一再重複的行為(強迫症)等等;而如果分泌太少則會引起顫抖和僵直(巴金森氏症)或疲倦和沮喪(憂鬱症)等等。

事實上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多巴胺的分泌減少而產生人體不自主的震顫,這種情形統稱為次發性「巴金森氏症癥後群」。如民國七十五年台北某鋼鐵廠有六名工人罹患「錳中毒巴金森氏症癥後群」的職災案例,後經查證便是所謂的「巴金森氏症癥後群」病症,此外,一般如果無法找出致病的原因(指多巴胺的分泌減少)者,則稱為「巴金森氏症」。

典型症狀——不自主的震顫

巴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狀很輕微,通常病患只會感覺到容易疲勞或不舒服,或無來由的沮喪,或是肢體有很輕微的顫動、講話音調過於緩慢及臉部表情過於呆滯(面具臉)等。

而隨著病情進展惡化,巴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震顫、僵直及動作緩慢)便慢慢地出現,例如:開始時多為單手的食指及拇指作規律性地來回擺動,然後再漸次影響到其他部位(四肢或上顎都可能受影響);且在休息或心情緊張時震顫尤其嚴重,但在睡覺時會消失。再者因為病患肌肉活動無法協調,會漸漸出現肢體僵硬、行動緩慢、駝背、走路不穩及容易跌倒的情形。

尚無法根治

目前對巴金森氏症患者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左多巴」,它會在腦部組織轉換為多巴胺以彌補人體分泌的不足,但在平均六年以上的療程後,約有十∼二十%的患者會出現以視幻覺為主的精神病症狀,例如常看到許多不存在的東西,如家中多出小孩、失火等,其他還有幻聽及被害幻想症。另外也有許多的患者在病情穩定控制數年後,病情又再度持續惡化,不得不嚐試找尋其他可行的治療方式。

其實,巴金森氏症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現在使用的藥物及治療方式愈來愈有效果,尤其近來實驗的「胚胎腦細胞移植術」據稱對「早發型巴金森氏症」的復原率可達八成以上。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男性的中年危機 攝護腺癌
攝護腺反覆發炎恐致癌 7大症狀自我評估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排名」,攝護腺癌發生率高居...
財產保險
甲、乙、丙 車體險該如何選擇?
車體險保費依甲、乙、丙式各有不同,面對這3種不同保障範圍的車體險,被保險人該如何選擇呢? 一般...
市場動態
【前6月保險裁罰】不當招攬、借錢買保單 占壽險業罰鍰金額逾5成
【本文重點】金管會前任主委顧立雄轉任國安會,讓向來受到高度監理的保險業「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