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博智買南山深耕台灣? 2個指標 3個規範!
文/葉惠娟 | 2009.11.01 (月刊)

10月13日晚間5點多,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公開表示,南山人壽股權出售案,博智金控是否含有陸資,相信經濟部投審會一定會做好最嚴格的把關,金管會方面也會持續與經濟部溝通。

2個小時後,博智金控董事長麥睿彬、南山董事長謝仕榮表情嚴肅步出金管會,臉上都若有所思。

博智宣示 帶領南山走向國際

4個月前,8月28日南山股權出售案投標競爭,宣告美國國際集團(AIG)經營南山46年即將劃下句點,10月13日AIG代表李博能偕同麥睿彬、謝仕榮與南山總經理陳潤霖,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由博智金控與中策集團組成的聯盟以21.5億美元,約新台幣693億元(1美元兌32.3元新台幣),取得南山97.57%股權。

記者會上,與南山共同寫下40餘年成長史的謝仕榮,談起與全體同仁併肩作戰的情誼,也提到新買家入主南山的三個關鍵,「保留南山品牌、留任全部同仁、延用南山獨特的業務制度。」謝仕榮用中文自信、肯定的說,期待3,900名員工、3萬4,000名業務人員相信他。

對於未來,麥睿彬宣示將帶領南山成為首屈一指的跨國際公司,也會持續與全體同仁對話,包括業務發展、策略以及員工所關切的任何問題,並將強化南山在台灣的領先地位,不排除在適當時機上市,甚至在兩岸簽訂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後,爭取進軍大陸。

股權轉換 員工權益須確保

記者會結束,南山出售股權衍生的問題,逐項浮上台面。

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備受矚目的包括員工權益、金管會審核結果以及博智是否長期經營。員工權益有二,100%返還公積金及「2N+2」補償金的問題,公積金是屬於員工的,主管機關有必要加以保護,但「2N+2」補償金,站在AIG或博智立場都是展現善意的行為,結果要看勞資雙方溝通。

訂定大股東適格性 企業永續發展

金管會核准依據是整件交易案最受爭議的部份,除了澄清資金來源,還包括交易背後涉及的中美關係、兩岸佈局,以及未來壽險市場的變化。

提到資金來源,郝充仁說,主管機關須更加明確定義陸資、泛陸資以及審核標準,央行也須納入跨部會調查單位,以排除陸資疑慮,如果審核結果符合港資定義,當博智認為有些資訊不需要揭露,主管機關是否有權利要求補充資料,須有明確因應辦法。

經濟部投審會10月21日強調,博智金融聯盟還沒提出購買南山申請案,依據外國人投資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博智金融聯盟須提供完整股東結構,如果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持股超過30%或具控制能力就是陸資,因保險業尚未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將予以駁回。

但是,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蔡政憲卻表示,如果博智金融聯盟大股東在全球各地成立分公司,再不斷投資控股,主管機關很難查清資金來源。正本清源應是,主管機關儘速對保險業出資的大股東適格性訂出正面規範,因為再好的內稽、內控原則,都抵不過真正影響公司營運方針的大股東,然而目前卻只有排除如某些前科犯等的消極資格要求。

至於主管機關審核時的其他考量,郝充仁指出,這次交易是美國政府同意的結果,交易金額解決美國很大的債權問題,主管機關審核時無法避免要考量中美關係,還有MOU即將簽訂,博智占有兩岸佈局優勢,也將是核准考量的因素之一。

長期經營檢驗 注意RBC與信評變化

當AIG公布博智金融聯盟將在交易完成後2年內,維持現有業務組織及佣金發放制度,免不了令人懷疑博智買下南山會不會純粹以投資為主,隔了幾年就離開,因為保險是一個長期的承諾,沒有人希望博智只是從財務投資作考量。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表態,任何保險公司易手,政府都會以最嚴格的要求保障保戶權益,金管會也已經要求博智7年內經營權不得變動。

蔡政憲提醒民眾應檢驗博智經營方針的2大指標,包括股權售出後RBC(資本適足率)持續符合主管機關要求,以及維持信用評等等級。由於RBC是綜合保險公司財報資料所訂定的標準,使用很多不公開的資訊,可以監控保險業的財務狀況,目前訂立的標準為至少大於200%以上。而信用評等雖然在這波金融海嘯後備受檢討,但仍然是以第三者的角色揭露公司財務承諾能力,是可以參考的訊息。

公平價值評價負債、上調RBC 健全保險業發展

這樁台灣史上金額最大的金融併購案,從AIG決定出售台灣南山,就引起南山人、保戶與壽險同業高度關心。AIG出售南山股權事件,追根究柢是因為AIG風險管理有漏洞、倫敦分公司財務槓桿操作過高,郝充仁說,值得借鏡的是公司治理、風險管理,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如果現在多做一分,將來能夠少損失一分,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擔負金融監理責任。

蔡政憲提出3個規範建言,儘速對大股東適格性訂出正面規範,並以「公平價值」評價負債、研擬RBC上調空間。台灣保險業財務報表只要求資產以公平價值呈現,卻沒要求負債(保單)比照辦理,當負債低估,資本相對被高估,雖然制度實施後,將衝擊過去銷售高預定利率保單、歷史悠久的壽險公司,卻可以避免大股東只著眼於壽險業高度財務槓桿帶來的利益,所以必須訂定長期經營策略,追求長期獲利。

蔡政憲繼續說明,目前計算RBC數值,因利率變動,使得資產與負債的現金流量無法配合所導致的利率風險(C3),只考慮一個年度的利差損,問題並沒有充份呈現。再者,風險基礎資本的乘數(K)值原為0.5,因實務考量,實施時變更為0.4,造成低估保險公司所承擔風險,因此K值有必要向上調整,此外,有些其他衡量風險的項目也都有類似的妥協。調高K值以及其他的RBC項目後,保險公司可能面臨增資的壓力,但也讓有能力提供資金的股東,能夠以更長遠的視野,與保險公司共同成長,進而促進整體金融業健全發展。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網銀/行銀」線上申辦平台上路 2/28前 申辦完成並登入行動銀行APP 再抽沖繩雙人來回機票
台北富邦銀行為了提供客戶更便利的行動金融服務,全新推出「網路/行動銀行線上申請平台」,免跑分行,透過...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實現不可能!特別的人從特別的地方開始 人才形象廣告點閱已破百萬
甫拿下「保險龍鳳獎」全國財金保險系所畢業生最嚮往壽險公司及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保險業第一名的富邦人壽...
市場訊息
台新人壽:開春推出「新富亮利」投資型保單 專家代操攻守兼備抗風險 成就亮利人生
歷經2022年通膨飆升、地緣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在經濟形勢未定,且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更需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