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2007年2月27日,中國因傳言即將開徵資本利得稅,上證綜合指數暴跌8.8%,創下1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的紀錄,更引起全球股市連鎖反應,紛紛重挫。
2006年12月19日,因泰國政府宣布外匯管制,以抑制短期資金流入,泰國證交所綜合指數當日下跌14.84%,創31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2004年5月17日,印度因為投資人擔心新政府偏移經改之路,孟買股市當日跌落近15%,是有史以來的最大跌幅。
2003年10月27日,俄羅斯政府逮補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金融市場對此做出劇烈反應,俄羅斯股市狂跌17.9%。
上述事件,多半登上各家媒體的頭版新聞,讓人觸目驚心,投資新興市場的風險難測,可見一斑。
然而,如果將時序拉長,新興市場的魅力也難以抵擋。
從2003年4月1日起,4年來,中國、泰國、印度及俄羅斯4個股市,依序上漲了109.12%、85.99%、324.29%與436.72%。
這樣的報酬率,怎能不令人心動呢?
新興市場股市成長動能較強 但要注意政經情勢造成的短期波動
一般來說,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因長期高於已開發國家,股市成長的動能也會比較強。但這些國家的體制通常較不成熟,往往因為政爭或不合理的措施,造成股市波動。
投資新興市場,應該是希望參與這些國家的長期經濟成長,享受因經濟長期成長所創造的股市增幅。但也希望避免因政經情勢不成熟,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及結構性經濟失序。
什麼是結構性經濟失序?以引爆亞洲金融風暴的泰國為例,泰國在1980年底至1990年初,因經濟快速成長,吸引外國資金大量流入。但泰國當時採固定匯率制度,泰銖緊盯著美元,在通膨與利率都比美國高的情形下,讓投資客有機可乘。
投資客用較低的利率貸到美元後,轉而放到泰國銀行套利,泰國銀行也大量放款給企業及投資客。資金一多,自然流竄到股市與房地產,而隨著股市與房地產行情飆漲,更多熱錢被吸引進來炒作,投機泡沫於焉形成。
美國調升利率、泰銖貶值 引發亞洲金融風暴
戳破泰國泡沫的起因,來自美國調高利率,而主因則源於泰國經常帳赤字惡化。
美國自1994年開始調升利率,聯準會(FED)在18個月內連續升息7次,投機客的借貸成本開始攀升,套利資金因而回流美國。泰國股市也在1994年2月2日觸頂後下跌。
更糟的是1994年,中國為提高出口競爭力,一口氣讓人民幣貶值5成,使得泰國的競爭力下滑, 在貿易出超逐漸縮水,整體企業與金融界美元負債又過高的情況下,經常帳開始惡化,而且越來越嚴重,最後更出現赤字。
1997年6月,泰國政府因無力支撐固定匯率,加上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考慮,決定放手讓泰銖貶值。
不幸的是,此舉反倒引爆資金大幅流出,泰銖貶值一發不可收拾,從最低的22.2泰銖兌一美元,貶值到56.45泰銖兌一美元,貶值幅度高達154%。
企業與投資客借貸美元的成本,也大幅攀高兩倍,金融風暴襲捲而來,甚至蔓延到其他亞洲國家,著名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此展開。
泰國股市從1994年最高的1,789.16點,跌到1998年最低的204.59點,跌幅高達88.57%,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序。
投資新興市場需注意 本益比過高、經常帳惡化及貨幣供給過高
台灣在1980年代末期,也經歷過一次結構性的失序。股市從12,682點狂跌至2,485點,跌幅高達8成。
但跟泰國不同的是,台灣沒有經常帳赤字與貨幣貶值的問題,反而是台幣大幅升值,工資上揚,造成出口競爭力衰退,產業開始外移。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
投資新興市場,其實不怕短期非經濟因素的干擾,結構性失序所引發的崩盤,才需要擔心。有沒有什麼警訊,是消費者可以先注意到的呢?
股市本益比偏高通常是第一個訊號,顯示這個市場並不便宜。
其次,經常帳赤字惡化,更是明顯的指標。因為投資經常帳惡化的國家,就好比發卡銀行持續發卡給已刷爆卡片的卡奴一樣,面臨很大的呆帳風險。
另外,貨幣供給過高,容易引發通膨與金融資產泡沫化,也是在投資新興市場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追逐中國熱 仍要提高警覺
每次造成結構性失序的成因,其實都有內部失衡因素與外來觸媒,僵化的匯率機制,往往是造成失衡持續累積的共通點,值得借鏡。
中國大陸目前的情況,跟1989年以前的台灣,相當類似。中國經濟成長強勁,人民幣先前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導致因預期升值心理濃厚,熱錢不斷流入,股市與房地產行情雙雙飆漲,股市平均本益也居高不下。
中國當局雖然採取宏觀調控措施,讓人民幣緩步升值,卻依然無法遏止投機歪風,反而還增強投機客持續投入中國的信心。
不同的是,投機客這次借的是日圓而非美元。但當日本開始調高利率,日圓開始升值的同時,資金回流的壓力顯現,這也是今年2月底全球股災的來源之一。
中國目前的貿易順差極高,底子很厚,似乎暫且沒有立即的風險,但要持續觀察的是:原物料與工資上揚所帶來的通膨問題,全球景氣降溫所引發的產能過剩問題,可能引起的金融壞帳問題,甚至是貧富及城鄉差異所帶來的社會風險等。
這些風險,都是投資者在追逐中國熱時,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否則,雖然初期可能感到賺錢很容易,但泡沫一旦引爆,也未嘗不會出現類似台灣股市的劇烈修正。
避免投資單一新興市場 可考慮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
綜合來講,新興市場高成長的魅力十足,近幾年來,新興市場體質更大幅改善, 其中又以新興亞洲的體質,最為扎實。
儘管新興市場整體外匯存底履創新高,外債佔GDP的比例,也大幅下滑(如附圖),使得投資新興市場的整體風險,大幅降低,但如果要投資單一市場,還是必須特別注意個別國家的風險。
而且,這些單一國家大多是淺碟市場,流動性風險較高,加上容易受到政府人為干預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建議投資人應儘量避免投資單一的新興市場,不妨改以區域型或全球型基金來進行投資,較為適宜。
例如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新興亞洲或新興市場基金,不但可以參與新興市場的快速經濟成長,又可兼顧分散風險,降低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傷害,投資人在進入新興市場時,不妨優先選擇。
選擇新興市場債券 非跟隨指標的債券基金為首選
此外,保守穩健的投資人,若想參與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也並非一定要直接投入新興市場股市。新興市場債券,也是另一種值得考慮的選擇。
只是,如果想避開新興市場的結構性風險,在選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時,首先應選擇非跟隨指標連動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因為新興市場債券的指標,主要是依據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市場規模大小,做為分配標準,也就是說,國家發行債券的金額越高,在指標中的權重越大。
弔詭的是,國家舉債越高,債信通常應該越差才對。
如果某基金是參考這類指標投資,將被迫把較多的資金,投資在債信較差的國家。一旦這些國家的結構性風險爆發,恐將造成基金巨幅虧損。
因此,選擇一個不跟隨指標,追求絕對報酬,淨值波動小且績效穩健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應是保守穩健投資人既能參與新興市場成長,又能避開結構風險的最佳選擇。
選對投資標的 才能安心理財
計劃投資新興市場的民眾,未來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上述幾點應可做為參考。
而對於已投資新興市場的民眾,包括擁有相關投資型保單的投資人,也可重新檢視,再次評估自己選擇的投資標的,是否有潛在風險。
選對投資標的,才能放心投資、安心理財。
編輯推薦 | ||
財產保險 車子房子 「雙子」平安靠保險第三人責任險 體傷保額至少300萬
來不及了!建華開著貸款買的車、載滿批來的衣服,加足油門趕往... | 健康醫療百科 安眠藥正確吃 藥師這麼說!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面對沉重的工作與生活壓力,愈來愈多人飽受失眠的困擾,「安眠藥」便成為每日睡前一... | 健康醫療百科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臨終照顧的最後一哩路
善終人生才圓滿,善終最佳定義「死而無憾、靈性平安」,正是靈性關懷工作努力的目標。
甚麼是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