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退休規劃
分期賣屋退休族與銀行的雙贏之道
文/美國精算師 陳哲斌 | 2009.11.01 (月刊)

這幾年來,台灣地區的平均生命已經悄悄的進入80歲,且趨勢上平均每10年增加兩歲,也就是,現在30歲的人,至60歲退休時,預計將活至 90 歲,整整30年的退休生活,與工作時間相當。因此,人生七十才開始將不只是成語而已。這麼長的退休生活,很明顯的必將產生一些生活安排的問題,尤其是退休金的規劃,未來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分期賣屋 長壽無風險

據報紙報導,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分期賣屋」的概念,替民眾養老找個出路。金管會主委陳冲也認為可以進一步研究。

事實上,這個產品在美國稱為反向抵押房貸(Reverse Mortgage),已行之有年,其基本架構,為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屋主)將房屋設定給銀行,銀行則每月給付一定金額給屋主,直到身故,之後房屋則歸銀行所有。

對於一位已經退休,且擁有房屋的人,若將房屋直接向銀行抵押貸款,勢必因為無法提供收入證明,使得銀行借貸金額過低或不願意借貸,因此解決台灣的長壽風險,類似美國的反向抵押貸款將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金融機構分期買屋 必須先管理相關風險

對金融機構(以下通稱銀行)而言,反向抵押貸款也是一種商品,當雙方契約成立之後,每月應給付給屋主的金額屬於承諾,因此屬於負債,而對該房屋的設定權,則屬於銀行資產。

一般而言,銀行經營這種業務可能有的風險,包括屬於資產類的信用違約風險與市場風險,和屬於負債類的保險風險(或稱訂價風險)及流動性風險與作業風險。

銀行在認知及衡量這些風險,並掌握管理的目標之後,才能正確擬定相關措施。

信用違約風險可以包裝成金融商品

分期賣屋,在屋主身故之後,房屋即歸銀行所有,但是萬一產生信用違約風險,就可能造成房屋不能順利移轉給銀行。

信用違約風險指的是契約的承諾無法履行,也就是屋主身故後,銀行無法處分房屋。最常見的情形為契約成立時,房屋無法完成移轉,而造成繼承,於是產生繼承風險;或者房屋已毀損無法使用或處分。

其中,繼承風險常見於屋主身故後,房屋尚未移轉,依法仍納入遺產計算遺產稅,如果繼承人無法完稅,則房屋就無法移轉給銀行。這種風險在房屋設定前,先將房屋信託,並成立不可撤銷的信託契約,就可以化解。

而已設定給銀行的房屋,因為仍歸屋主使用,可能因天災事故或人為疏忽造成資產滅失或損毀風險,這是另一種違約風險。常用的風險管理方法為投保財產保險或限制屋主使用。其中在限制屋主使用方面,也可以採用提供屋主居住場所的方式,保全或處分設定的房屋。

因此,金融業在其他金融商品最主要的信用風險,在反向抵押貸款反而不是重點。且這個產品如果發展得當,還可以變成一種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如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不動產擔保證券)。

房價波動難免 市場風險化解有道

由於房屋市場價格波動難免,因此屋主身故時,房屋價值可能低於預期。對於這種市場風險,銀行也可以採證券化將風險移轉給投資人,或發行選擇權,或調整每月給付或承租使用。

發行選擇權包括購買房屋指數賣權,或發行房屋指數買權,並每年調整。當然也可以在合約中明訂,每月給付依據某個期間的市場價值調整,這種方式屬於內嵌式的選擇權。

屋主欠債欠稅 投資人停扣贖回 銀行需先因應

銀行在簽定反向抵押房貸之後,也可能發生一些流動性風險,例如債務風險。如果屋主積欠債務或稅,將導致已設定的房屋遭拍賣,因為拍賣可能使價值降低,因此可歸類為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在風險管理上,可採用不可撤銷的信託契約,或在契約中約定,使資產分離不至於遭拍賣。

銀行的另一種流動性風險則為證券化投資人停止扣款風險。投資人若在投資過程中停止扣款不再投資,或要求贖回,不論是否產生懲罰金或費用,都將產生現金流量的風險。此一風險為投資者行為,因此在管理上,於契約成立時需有現金流量測試(情境分析),在不同情境下預測投資者的行為。並且也應採壓力測試,以瞭解資本是否足以保障投資者行為超過預期的狀況。

屋主活太久、失蹤都是銀行的風險

因為反向抵押房貸契約的成立必須基於一些假設,而這些預訂假設可能與實際狀況不同,因而造成銀行損失,即所謂保險風險,或稱訂價風險,屋主壽命超過預估生命期的長壽風險即為其一。

屋主既已利用反向抵押房貸把自己的長壽風險轉移給銀行,如果屋主活得太久,銀行必須給付的期間就會超過原先的預期。通常銀行在衡量這類風險時,最重要的資料是85歲以上老人的生命表,及生命降低率的資料。但是目前這類資料庫在台灣並不完整,因此不確定性仍高。

這一類屬於發生率低,但損失程度極高的風險,在管理上可以採用為屋主投保單純年金保險、政府擔保、準備金、經濟資本及證券化等方法。

此外,如果屋主失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保險風險。因為屋主失蹤,則將無法確定死亡與否,若待法院判決也需時間,所以可歸類為長壽風險的波動,銀行可以在契約明訂,與透過訪視來管理此一風險,但需將此成本計入計算。失蹤期間屬於暫停期,銀行並向法院申請判決,若判決確定死亡前可證明仍生存時,則繼續給付並追溯。但對於法院判決後卻又出現的屋主,由於資產可能已經移轉至第三人,此時應改由政府協助。

人為疏失或道德風險 都應嚴加控管

在作業過程中,包含人員、流程與技術都可能隱含造成損失的風險。最常見的是因為人員疏失或專業不足,造成給付金額增加的核貸不實風險。管理上需定期的做資訊溝通與環境檢視,包含建立關鍵風險指標、建立核貸的流程與準則、定期自我風險評估(Risk Self-Assessment),並依過去的經驗與外部資料庫,假設損失分配計算應計提的資本。

另一種作業風險則是證券化的道德風險。銀行為降低資金的風險,將設定的資產證券化,轉由投資人承擔,屋主越早身故,投資報酬率越高,因此投資人故意致該屋主身故,將產生道德風險。解決之道是將證券化後的商品,與其他標的共同成立基金,且屋主資訊不公開的情形下,將可有效管理這類風險。而政府也可藉由投資這類基金,降低金融業的長壽風險。

風險管理把關 退休族銀行投資人3贏

雖然本文以房屋為例,說明如何把房屋抵押設定給銀行,再按月從銀行把錢拿回來的分期賣屋契約,事實上只要是有價值的資產都可以等同操作,包括人壽保險在內,在台灣稱為「保單貼現」(Life Settlement)的產品就是類似的型式。

合適的風險管理,可在合理的風險下發現更多的機會,創造退休人士、金融業或投資人的3贏。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為客戶打造 幸福三老退休人生
二○二一年是台灣疫情的多事之秋,但永達保經世卿處儲備協理楊碧玲依然帶著燦爛笑容,以三八八三萬元的初年...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由內往外推廣減塑理念 數位學習助養成「減塑好習慣」 推動「川廢快篩」落實零廢棄願景
根據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消耗15億個一次性塑膠杯,可見減塑仍是社會需關注的重點議題,因此富邦人壽從企業內...
財經時勢
新鮮人起薪,金融保險業最高
金融保險業新鮮人「薪」情好,勞動部公布2013年的薪資調查統計,社會新鮮人的平均薪資為2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