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退休規劃
用保險移轉資產 小心稅上身!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5.01 (月刊)

據統計,去(二○二二)年遺產與贈與稅收入合計達五七六億元,創歷年新高,主要原因除了去年死亡人數首度突破二十萬人(為二十萬七二三○人)之外,房產轉移件數刷新紀錄也是因素之一,顯示在疫情重創及國人觀念改變下,世代間財富移轉潮已經展開。

除了房產外,保險也是國人偏好的資產傳承工具,然而卻有不少民眾在規劃保險時,沒有留意相關規定,或是投保方式有誤,導致不但未能達到預期的節稅效果,還因而被要求補稅甚至遭受罰鍰。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特別邀請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局長蔡碧珍、《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洪連盛,為民眾解說保險該如何規劃才能避免類似的情況。

 

財富累積與稅率提高
遺贈稅收增加兩大因素

關於去年遺贈稅收創新高的原因,北區國稅局局長蔡碧珍分析除了去年死亡人數比前年多出二萬多人外、近幾年台灣經濟發展良好,許多長者因而累積不少財富,尤其在股票與房地產的價值更是大幅增長,去年公告的土地現值全國平均就調升了二.五%。

「全國的財富是持續累積的,除了國人重視儲蓄外,在總體經濟發展下,股市、房屋或土地的價值也都持續增長,因此遺贈稅收持續上升是一種趨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洪連盛說,「稅率提高也是原因之一,在二○○九年到二○一七年期間,我國遺贈稅率採單一稅率十%,二○一七年之後,遺贈稅稅率改採十%、十五%及二十%累進稅率,這也是使得遺贈稅收增加的原因」。

《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則補充表示,國人觀念改變,在生前就啟動資產傳承計劃,也是贈與稅稅收較往年增加的原因。「根據一項調查,六十八%受訪者對財富交接事宜感到擔心,七十二%表示公平分配資產是一個挑戰。因此有些人為了要在生前做好財產分配,寧願多繳一些稅。」

 

時間點與工具
資產傳承要思考的兩件事

當財富逐漸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許多人會開始思考資產傳承的問題,太早給子女怕年老沒人養,死後留又擔心遺產稅的問題。民眾若想提早規劃資產傳承,洪連盛表示要思考兩個點,一個是時間點,到底要生前送或死後給,留到死後若遺產多可能適用較高的稅率,若生前送對財產就失去控制力,子孫是否會不肖,也是要思考的問題。另一個要思考的則是使用什麼工具。

在資產傳承的工具中,被普遍使用的就是不動產,「贈與一千萬現金要繳十%的稅,但贈與一千萬不動產,公告價值可能才三百萬,稅只要三十萬。不過小心有房地合一稅這隻黃雀在後,若子女在受贈兩年內把房產賣掉,會被課高達四十五%的稅。」洪連盛接著說,「保險也是很好的工具之一,因為身故保險給付依法是免稅的,不過後來法令修改,規定九十五年之後所買的壽險保單的死亡給付,每一戶超過三三三○萬就要計入最低稅負計算所得稅。但總歸來說,保險還是有一定的節稅功能。」

蔡碧珍則呼籲民眾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遺產的計價很低、免稅額與各項扣除額很高,計算下來需要繳納遺產稅的並不多,根據統計,國人大概只有六.二%要繳遺產稅。「民眾在思考財產配置時,不用太過擔心稅的事,先把其他事情做好,讓孩子可以傳承、繼續發展,把家人都照顧的很好,這可能是更重要。」

 

運用保險傳承財產
該留意哪些事?

如果贈送現金擔心會被花掉,贈送房產擔心會被賣掉,或許可以考慮運用保險。林麗銖表示,可以規劃以孩子當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儲蓄險,父母利用每年二四四萬元贈與的免稅額代繳保費,一樣可達到移轉財富的效果。「由於保險是一份契約,必須等到滿期或保險事故發生,才能請領保險金,如此一來就能將移轉給子女的資產先鎖在保險合約內,避免被花用掉。」

洪連盛則舉下列二個案例說明,購買保險時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安排要非常留意:

◉甲以自己為要、被保險人,兒子為受益人,購買年繳二四四萬的六年期儲蓄險,甲以為每年保費二四四萬是控制在贈與的免稅額內,六年後兒子一次領得的一四八○多萬滿期金,沒想到全算甲的贈與必須課稅,因為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一人。

◉阿公以自己當要保人、兒子為被保險人、孫子為受益人,在阿公身故時,這張保單累積的保價金要列入阿公的遺產課稅,這種三代保單要特別注意。

「保單是有價資產,變更要保人就是把保單的價值贈與給新的要保人,所以會有稅的問題。」蔡碧珍說,通常會變更要保人多半是健康出狀況,如果原要保人在變更後兩年內過世的話,當初贈與的金額仍然要再併入遺產計算遺產稅。這部分民眾很容易疏忽導致漏報。

 

避開實質課稅地雷
才能傳富又節稅

至於國稅局如何掌握民眾壽險保單相關人的變動?蔡碧珍表示,目前各項資訊都比較透明,各項財產資料也都要登記,加上各方的檢舉與通報,國稅局就比較容易掌握。「最常見的是在處理遺產稅的時候很容易看到保單,或者夫妻在申請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時,保單都要加進來計算,也會看到。」

漏報稅款除了補稅外還可能被罰,罰鍰的輕重如何決定?蔡碧珍表示,處罰的輕重要看納稅義務人事先盡了哪些義務來決定。「如果只是漏報或短報,會依短報或漏報的稅額罰○.八倍;如果完全沒有申報,會按應納稅額的一倍處罰;若是惡意的,譬如用詐欺或不正當的方法逃漏稅,罰鍰就會提高到二倍。」

最後,林麗銖提醒民眾,規劃保險時務必留意國稅局公布的幾大實質課稅原則,包括重病投保、高齡投保、短期投保、密集投保、舉債投保及巨額投保等,才能達到傳承資產又能節稅的目的。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自備餐盒迺最夯的東區夜市 第一金人壽X素食小夜市「甩廢Eat起來」
逛夜市是台灣很具特色又相當受歡迎的飲食文化,但往往一頓飽食下來,產生的塑膠袋、飲料杯、免洗餐具等垃圾...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網路投保投資型年金險 創造穩健退休現金流 商品投資配置連結ESG因子 投資自己還能改變世界
網路投保儼然成為年輕族群投保的重要管道,內部數據發現,網路投保客群,以20至39歲族群占比54%最高...
調查&排名
「或」、「且」投保健康告知小心看走眼!
投保前,保險業務員會提供一份要保書,這張要保書中,會詢問關於要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等基本資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