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有買車的人都知道,為了維護行車安全,每隔一定的週期或里程數,要將車輛送廠保養,更換油品及必要零件。房屋住了一段時間之後,為了維持居住環境的舒適,也會請人重新裝修。但是對於保險保障,大多數人可能從保險契約生效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沒有把保單拿出來看過。
每個人買保險的目的雖然不盡相同,當保險事故發生時,能夠依約獲得保險給付,則是多數保戶對於手中保單共同的期待。然而,就像汽車、房屋需要定期修繕保養,才能維持運輸與居住功能一樣,保單內容也要適時的檢視、調整與增補,才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合乎保戶期待的保險保障。
重要人生階段 都要檢視保單
既然保單健檢的重要性不容輕忽,究竟在哪些時候需要將保單重新拿出來檢視?保單健檢有哪些步驟與要領?如果發現保額不足,或者買錯商品該怎麼辦?
不論是人情保單,還是主動投保,許多人的第一份保險,是在出社會有薪資收入之後才買,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秘書長洪燦楠表示,在這個階段投保的社會新鮮人,礙於收入有限,購買的保單內容通常比較陽春。因此,當收入隨著工作資歷慢慢增加,個人的保險保障就有必要重新做一番檢視。
除了依薪資收入調整保單內容之外,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許文彥表示,包括結婚、生子、子女成年、購屋、退休,甚至離婚、喪偶、家庭成員異動等人生重大階段,都有必要再次檢視自己的保單。
保單健檢也能省荷包
檢視保單的另一個好處,在於了解保單的收費地址、聯絡方式,以及要保人、受益人等資料是否依照保戶現況做變更,避免因為搬家或更換電話,以至於未收到繳費通知,造成保單失效,或者因為要保人、受益人未變更,而產生遺產繼承、保險理賠等糾紛。
透過保單健檢,也有機會替自己省荷包,例如軍人退伍轉做內勤工作,便可將傷害險的職業等級從第四級調降為第一級,如果保額為一百萬元,一年約可省下三千元保費。此外,隨著經濟能力提升,若將保費從月繳改為年繳,也可以節省一筆費用,以每年三萬元保費為例,年繳就比月繳省了一六八○元。
保障與繳費能力 須取平衡點
保險商品推陳出新,醫療技術也不斷進步,許文彥認為,各險種的保額該買多少並沒有一套絕對的標準,檢視手中的壽險、傷害險、健康險等保障是否足夠時,包括個人收入、支出、負債、家庭經濟狀況、希望獲得的醫療照顧品質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面向。
許文彥指出,買保險就是在希望擁有的保障與實際保費負擔能力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然後進一步評估個人的身故保險金,以及健康險的住院醫療日額、手術、門診、出院療養保險給付,及重大疾病、特定傷病等一次給付保險金是否有再加碼的空間。
檢視投資績效 別忘初衷
投資型保單部分,安聯人壽業務行政部副總經理江明彥表示,投資型保單結合了保險和投資的功能,並由保戶的投資績效決定保單價值的高低。換句話說,保險期間投資績效的好壞,決定將來保險金的多寡,因此當然要定期檢視投資標的,留強汰弱。
只是在檢視投資型保單的績效前,記得先回歸配置投資標的時的初衷。江明彥說,如果配置的是保守或穩健型的基金,就不能要求比照積極型基金的投資績效。相對的,選擇積極型的配置方式時,也要接受基金淨值的跌幅大於保守與穩健型基金的可能性。
至於淨值為負數的投資標的是否要做轉換,江明彥指出,基金績效除了與經理人的操盤能力有關,也會受到整體投資環境的影響。因此,轉換基金之前,最好先與同類型基金的表現做比較,如果該檔基金近一~二季的績效始終低於同類基金的表現,就可以考慮轉換投資標的。
打破買保險的迷思
坊間保單健檢的管道相當多,包括壽險業務員、保險經紀人、保險代理人都有提供類似服務。洪燦楠表示,找業務員做保單檢視的好處,在於了解自己的保障缺口之後,可以進一步諮詢保單規劃的專業建議。如果保戶希望自己做保單檢視,壽險公會及壽險公司的網站也有提供試算軟體,為消費者提供基本保障需求分析。
找業務員做保單檢視,後續的銷售動作當然免不了,而一般人在面對保險業務員的銷售時,常常陷入雙十原則、終身保障、還本及全險等迷思。對於這些觀念,洪燦楠提醒,保險固然愈完整愈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大筆保費,消費者要謹記「有多少能力,買多少保障」的原則,不要因為人情壓力而投保,更不需要為了繳交保費影響基本生活品質。
萬一在保單健檢之後,發現保額不足,或者買到不符合需求的保險商品該怎麼辦?
善用保額增加權 加碼壽險保障
針對保額不足的問題,洪燦楠表示,部分壽險商品有「保額增加權」的設計,讓保戶在每五年、十年等特定保單年度,或者結婚、生子等重要人生階段,按投保時的費率,增加一定比例的壽險保額。但是如果原本的壽險保額就不高,又沒有太多的保費預算,不妨透過定期壽險加強特定期間的身故及殘廢保障。
萬一繳費多年後,才發覺買到不符合需求的保險商品,許文彥表示,由於早期傳統型保單的預定利率較高,費率相對划算,辦理解約相當可惜。更重要的是,中途辦理保單解約,會被保險公司扣除解約費用與必要行政成本,保戶領回的金額往往遠低於所繳保費,相當划不來。
買錯保單 仍有轉圜機會
許文彥建議,在不解約保單的前提下,保戶或許可以考慮使用保險公司提供的「契約轉換權」,也就是保留原有保單的投保年齡與投保年期,然後轉換為其他同類型的保險商品。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新保單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較高,保戶必須補繳一筆費用,反之,則由保險公司退還差額。
如果覺得轉換契約的方式仍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保戶也可以考慮辦理減額繳清或展期定期,前者是指保障期間不變,但保額縮減,後者則剛好相反,指在維持原保額的前提下,縮短保障期間。總而言之,保單解約是最萬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保代公會:第9屆第1次區域會員代表大會 由鐘俊豪先生連任當選理事長中華民國保險代理人商業同業公會第9屆第1次區域會員代表大會於112年3月28日下午,在台北天成飯店召... | 公、勞、農、健保 別小看超過170萬人的農保市場
政府為照顧廣大勞工與公教人員的生活,早在民國三十九年及四十七年,就分別開辦勞工保險與公教人員保... | 市場訊息 新光金控:數位發展為重要核心策略 確立以「快速、安全、便利」為內涵的服務價值新光金控(2888)(25)日召開董事會,會中決議通過同意由子公司新光人壽及新光銀行參與投資純網路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