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彩色人生變黑白 全民宿敵 肝癌
文/穆震宇 | 2010.09.01 (月刊)

肝哪好,人生是彩色;肝哪嘸好,人生是黑白」,這句廣告詞令許多人印象深刻。的確,肝臟是人體最繁忙的器官,除了製造蛋白質供細胞生長、儲存人體所需能量、製造膽汁幫助消化及吸收食物,還可以分解酒精、藥物及毒素。即使醫療科技已十分發達,肝臟複雜的功能至今仍沒有任何人工器官可取代。

儘管肝臟的「業務量」大得驚人,卻也是最能忍氣吞聲的器官。即使發炎、硬化,只要還有三○%的肝臟是健康的,就能夠維持正常運作。加上除了表面包膜以外,肝臟本身並沒有神經分布,一旦受到癌細胞侵襲,早期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因此,當這個沈默的器官藉由疼痛讓人注意到它的存在時,癌細胞往往已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逾四百萬國人具備罹患肝癌基本條件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鄭仰志表示,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病三部曲」,而台灣又是B、C型肝炎的高盛行地區,據統計,約有十五%~二○%的國人為B肝帶原者,C肝帶原率則有二~六%。也就是說,全國至少有四○○萬人已具備罹患肝癌的基本條件。

不過,鄭仰志強調,肝癌可不是肝炎帶原者的專利,其他包括酗酒、中廣身材者常見的脂肪肝、擅自服用中藥偏方、過於勞累等,都有可能造成肝臟發炎,進而演變成肝癌。此外,放太久的花生、穀物、玉米製品及各種豆類產生的黃麴毒素,也都會誘發肝癌的形成。

大多數肝癌一開始都是散布在肝臟的局部小腫瘤,為了獲得所需的養分,小腫瘤初期會長得很接近週邊血管,且肝癌細胞本身也會產生刺激血管新生的因子。當新的血管網絡成形,腫瘤就會迅速成長並且擴散到其他器官。

至於腫瘤成長的速度,鄭仰志指出,肝腫瘤長大一倍的時間,只要短短三~六個月。因此常常有病患在發現罹癌後難以接受,直問為何去年健康檢查結果都正常,不過短短一年,就長出這麼大的肝腫瘤?

早期難發現 死亡人數十年成長三成

癌症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定期篩檢的人卻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都是等到有腹痛、黃疸、皮膚發癢、噁心、嘔吐、腹部腫脹、體重減輕,甚至在腹部右上方摸到腫塊等晚期肝癌症狀時,才知道自己的肝臟已被癌細胞侵占。

由於不易早期發現,肝癌死亡人數一年比一年成長,根據衛生署統計,九十八年有將近四萬人因癌症死亡,其中,肝癌就占了十九.四%,共奪走七七五九條人命,比十年前足足多了將近三○%。在所有癌症死因中名列第二,和蟬連霸主的肺癌並列最惡名昭彰的兩大癌症。

超音波+胎兒蛋白 篩檢準確度九成

肝癌篩檢的方法很多,但目前仍以超音波掃描及抽血檢查胎兒蛋白最被廣泛使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表示,超音波掃描不具侵入性,患者也不必施打任何藥劑,是最安全的檢查方法。而且只要夠仔細,有些技術較好的醫師甚至可以辨別出直徑小於一公分的腫瘤。

一旦超音波掃瞄結果懷疑是肝癌,下一步就是安排患者抽血檢查胎兒蛋白。邱仲峰解釋,胎兒蛋白是肝癌細胞分泌的特殊蛋白質,只要測得的數值大於四○○ng/ml,且在超音波看到腫瘤,就有九成的機率是肝癌。不過,大約只有六十五%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會「破錶」。加上超音波有死角,即使看到腫瘤也有可能是良性或其他癌症,為了進一步確定病因,就必須仰賴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掃描(MRI)、或血管攝影等檢查。

鄭仰志進一步指出,除非胎兒蛋白指數升高,超音波卻未看到腫瘤,全民健保才會給付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否則病患就得自費,兩項檢查各約數千元到二萬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使用的顯影劑都會對人體造成負擔。尤其前者所使用的離子性顯影劑,易讓人產生血管脹痛、灼熱等不適感,甚至有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因此,像是糖尿病、腎臟病等腎功能較差的患者,若必須做電腦斷層,可能得考慮自費使用副作用較低的非離子性顯影劑。

若確定是肝癌,下一步就進入治療階段。肝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局部治療、栓塞療法、標靶治療較為普遍。至於採用何種方式,取決於癌症期別、肝功能及病患的健康狀態。

手術比例僅十% 五年復發率達七成

邱仲峰指出,手術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肝癌的方法。問題在於,肝癌手術有嚴格的條件限制,舉凡肝硬化嚴重、腹水、黃疸、肝昏迷、或有先天性肝臟疾病的人都不適合上手術檯。尤其國人的肝臟不好,每年新增八千多名肝癌病患中,能夠進行手術的比例只有十%。更令醫師頭疼的是,肝癌的復發率相當高,即使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仍有高達七成的機率會在五年內復發。

無法進行手術的病患,則須透過超音波做酒精注射或射頻電燒等局部治療。鄭仰志指出,前者是將高濃度酒精直接注射到腫瘤中,隨著酒精的擴散使癌細胞質變、壞死。酒精注射的好處是簡單、安全、沒有嚴重副作用,且治療後的存活率不亞於外科手術。但酒精的擴散效果有限,因此只適用肝腫瘤在三公分以內、且病灶數目不超過三個的小型肝癌。

至於射頻電燒則是將一根長長的探針,插入病患的肝臟腫瘤中,利用探針末端的電流導熱來燒灼癌變部位,將腫瘤「煮熟」。鄭仰志指出,健保給付的傘型探針,不易精準掌控燒灼範圍。如果希望提高燒灼的準確度,得自費購買針型探針。不過,一根針型探針要價四萬元,較大的腫瘤還得多針齊下,對於經濟能力較差的病患而言是筆不小的負擔。

栓塞療法阻斷癌細胞生路

無論酒精注射或射頻電燒,局部治療的前提是肝腫瘤不能太大,因此,針對腫瘤直徑超過五公分、不適合手術切除,但肝功能代償良好的患者,醫師會安排進行栓塞療法。

鄭仰志解釋,正常肝臟的血液有七十五%來自於肝門靜脈,只有二十五%的血液是由肝動脈供應,而肝癌細胞生長所需要的血液則幾乎全部來自於肝動脈。栓塞療法便是抓住肝腫瘤的這道「死穴」,將一根細細的導管從鼠蹊部進入大腿大動脈、再沿著腹部主動脈進入肝動脈,最後把栓塞物質及抗癌藥物注入癌細胞週邊的肝動脈,把血管堵住,讓斷炊的腫瘤癌細胞漸漸壞死。

當外科手術、局部治療,或者栓塞療法全都派不上用場的時候,通常代表已有癌細胞侵犯血管或發生肝外轉移等晚期肝癌症狀。這個時候,病患大概只能考慮自費使用標靶治療。而蕾莎瓦(Nexavar)則是目前唯一被認可對晚期肝癌具有療效的標靶藥物。

蕾莎瓦晚期肝癌唯一標靶藥

目前健保局只開放蕾莎瓦用在晚期腎癌治療,但二○○七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已通過使用在肝癌治療上。根據生產蕾莎瓦的拜爾藥廠說明,蕾莎瓦是一種口服藥物,主要作用是阻斷腫瘤內產生新血管的因子,以及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換言之,就是藉由不讓腫瘤生長來穩定病況,以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療法。

既然是唯一治療晚期肝癌的獨門藥方,服用蕾莎瓦的代價當然相當可觀。邱仲峰說,一顆蕾莎瓦約一二○○元,晚期肝癌患者每天需服用四顆,一個月下來光藥費就得燒掉十四萬元,而且活得愈久,需要準備的銀彈就愈多。

儘管撒了那麼多鈔票,蕾莎瓦畢竟不是萬靈丹,對於延長癌末病患存活期的效果相當有限。據統計,服用蕾莎瓦的晚期肝癌病患平均只能多活三個月。這個尷尬的數據往往讓病患與家屬陷入用或不用的兩難,尤其對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而言,更是天人交戰。

此外,標靶治療並非對所有晚期肝癌病患都能發揮效用。邱仲峰指出,患者在服用蕾莎瓦之後,腫瘤至少縮小一半的治療反應率不到四成。也就是說,超過六成晚期肝癌患者即使吞下這種昂貴的小藥丸,對病情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蕾莎瓦+光子刀 提高治療反應率

正當醫界苦思晚期肝癌治療的對策時,邱仲峰發現,以蕾莎瓦加上俗稱光子刀的導航式放射療法,治療反應率竟然高達七成。比起單獨使用標靶藥物,或者只用光子刀,效果大大提高四○%~六○%,同時讓部分原本不適合栓塞的患者,重新獲得治療的機會。

邱仲峰說,使用蕾莎瓦可以誘發癌細胞粒腺細體產生大量自由基,在肝癌細胞中形成一種吸引光子刀的治療標靶,等於將蕾莎瓦當作放射治療的增強劑,不但能加速癌細胞的凋亡,還可以提高晚期肝癌的治療反應率。

必須注意的是,目前健保還沒有開放光子刀用在肝癌治療上,患者必須自費,一個完整的療程約需五萬元。此外,光子刀療法可能讓患者感到疲倦、全身虛弱無力。至於服用蕾莎瓦易則導致腹瀉、嘔吐、長疹子、掉髮、以及手腳皮膚出現過敏反應等副作用。

定期篩檢 擁抱彩色人生

儘管肝癌治療方法不斷創新、突破,但邱仲峰強調,早期治療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依照健保局規定,患有B型肝炎的四○歲以上民眾,每年可以免費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已經肝硬化,則是每三個月就能免費做一次超音波。就算自費做超音波加胎兒蛋白檢查,也只要一五○○元以內就可以搞定。花少少的錢,就能夠確保自己擁有一個彩色的人生,何樂而不為?

 

 

 

 




編輯推薦
退休規劃
罕見疾病猛襲! 給壯年的保險建議
31~44歲正值生兒育女、購車、買房的階段,此時父母年邁,需要專人照顧,蠟燭兩頭燒,是人生責任最重的...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2022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本團隊下修今年GDP預測至3.2% 首次預測明年成長2.7%
全球景氣趨勢下滑,終端需求走弱,電子業庫存壓力升高,加上第二季一波本土疫情影響,本團隊小幅下修202...
退休規劃
面對失智長輩 家屬必學的照顧課題
長壽是人生喜事,但高齡卻常伴隨許多疾病。失智患者家屬張女士分享,以前家中兩老狀況較好的時候,每月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