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蕭彤雯一家四口 年繳三十萬買保險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4.01 (月刊)

「喂,我問妳喔,我們家還差什麼保險沒買啊?」「該買的都買了啊!你們家的風險八成都有保險cover(保障)啦!」「那剩下兩成是什麼?」「就是妳去年說要買、但到現在還沒買的長照險啊!」

採訪進行到一半,聊到保險規劃的細節,壹電視新聞台前主播蕭彤雯馬上展現出雙子座的急性子,立刻拿起手機撥電話;電話另一端,是蕭彤雯跟了超過十五年的保險顧問。劈頭就問「什麼沒買」,而非「買了什麼」,可見蕭彤雯一家人的保險,應該買了不少。


蕭彤雯
●生日:06/11 雙子座
●經歷:壹電視新聞台前主播、資深醫藥記者,投身新聞工作長達20年。目前投入自媒體經營,身兼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企業講師、作家,近期更發展團購社團,吸引各大廠商爭相合作。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系
●著作:《安胎順產教戰手冊》、《記者不是你想的那樣》

 

帶著與前夫生下的女兒美寶,四十歲再婚、四十一歲以高齡產婦之姿,成功生下第二胎的蕭彤雯,現在和老公、女兒、小兒子瓜瓜一家四口,持有的保障型保險就超過十二張,扣除躉繳保費,全家人年繳保費約三十萬元。

「我們家有一個超大資料夾,裡面厚厚一疊,都是保單,」說到「厚厚一疊」的時候,蕭彤雯伸出左手,拉開食指和姆指的距離,「真的很多!」她說。

邊說邊比手畫腳,肢體語言豐富、親切又不失專業的蕭彤雯,水汪汪的雙眼,笑起來變成兩條弦月;但別看她個頭嬌小、長相甜美,跑新聞長達二十年的她,一旦認真起來,絲毫沒在客氣的。

四年前、二○一四年十一月九日,九合一選舉,台灣進入選舉史上最大規模選戰的倒數前十天,蕭彤雯發現自己懷孕,但狀況非常不穩定,被醫師要求「必須即刻休假!」那十天,她不但腳踩十公分高跟鞋播新聞,選舉最後一天晚上,甚至整整播報五小時、連廁所都沒上。

 

住院一二○日挨兩百針
高齡生子安胎花六十萬

不過,好不容易懷上第二胎,為了肚子裡才四、五週的寶寶,選舉完隔天,她就開始休假。「農曆大年初八,天氣很冷,」蕭彤雯記得很清楚,「我和我先生帶著美寶先去吃晚餐,之後把她『暫放』在外婆家,說好看完醫生,晚點來接她回家。」沒想到這一放,就是整整半年。

那一晚,蕭彤雯因為羊膜穿刺術後感染掛急診,沒想到檢測發現子宮不正常收縮,服藥後狀況還是很不穩定,主治醫師發出最後通牒「妳得立刻住院!」從急診被推到產房,過幾天早產風險解除了,又被移到安胎病房,意料之外的「安胎計畫」就此展開!

「我簡直跟『失能』沒兩樣。」蕭彤雯回憶,因為安胎必須完全臥床──也就是完全不准下床,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解決;進食無法坐著吃,得斜躺四十五度角以下、十五分鐘內吃完;大小便也是躺著上,必須抬高臀部,用尿盆、便盆接排泄物。

原以為只是住個三、五天,沒想到一住就是一二○天;住得久了,蕭彤雯還當上馬偕醫院的「安胎班長」(編按:在安胎病房最久的產婦)。這一二○天,她挨了兩百針、花費六十萬元,才如願生下現在兩歲半的小兒子。

 

保險不理賠看護費
蕭:好險日額買得夠

「住院期間,我最常和老公說的話,就是『還好我有保險』,」過去有三次住院經驗的蕭彤雯,每次住院都不超過一週;沒想到這次住院,一住就是四個月。「以前總覺得,把保費省下來好像比較划算,」好險,深知「保險最大的價值就是保障」的她,沒有為了省保費,而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中。

「算一算,這些年付的保險費,這次安胎住院,也差不多都回來了啊!」她笑說,六十萬元的醫療支出(含看護費),有五十萬元由保險公司理賠,自己只要貼十萬元就夠了。

其中,最令蕭彤雯「得意」的,就是買到足夠的住院日額,「我的日額買到四千五百元,住安胎病房一天兩千五,」因為醫療險不給付看護費用,「多出來的兩千元,剛好用在一天兩千的看護費。」不過,她也意外發現,很多人沒有醫療險,「好幾位室友都是在病榻上,買了人生第一張醫療險,但就算當下買了,這次住院也不會給付,」她感嘆,「很多人都是遇到了,才知道保險有多重要。」

 

(文未完)

 

延伸閱讀:

蕭彤雯精打細算 連三歲兒子都有長照險

懷孕媽咪有醫療險 為什麼寶寶更健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精益求精永不懈怠的最佳成就典範
有保險奧斯卡美譽的【保險信望愛獎】個人類獎項中的【最佳保險成就獎】表揚的是在保險事業、組織育成、...
調查&排名
當保險遇上MBTI!「超業」人格特質大解析
「你的MBTI是什麼?」 近來MBTI風靡全球,網路社群也掀起一股以MBTI自我介紹的風潮。M...
公、勞、農、健保
上代人「吃」了下代人養老金時,該怎麼辦?
根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發布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指出,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