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5月號雜誌搶先看】疫情衝擊下的增員契機!領隊、導遊、空服員現身說法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5.01 (新聞)

說「觀光旅遊業是武漢肺炎疫情下,受創最慘的產業」一點都不為過,有旅行業者坦言,「從來沒遇過營收完全歸零的慘況」。面對新冠病毒這隻超級黑天鵝無預警的突襲,旅遊禁令一出,觀光旅遊產業一片哀鴻遍野。

中華民國旅遊品質保障協會預估,今年上半年將有超過五百家旅行社停業,超過一千五百家旅行社會放無薪假;假設疫情持續延燒至今年下半年,推估全台約近四千家旅行社,恐將有高達九成以上,即超過三千五百家無法營運,面臨倒閉一途。

危機就是轉職佳機?
成功轉職者的現身說法

保險業是最不受景氣影響的行業,尤其是壽險業務員,在疫情拉緊報的恐慌氛圍中,更是消費者依賴的風險顧問,儘管疫情多多少少影響客戶見面意願,但只要肯持續關心、適時提供專業建議,以佣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壽險業務員,不必擔心突然被公司降薪或砍薪水。

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觀光旅遊業者,面對公司營運全面停擺,尤其是以出差費、小費及佣金為主的導遊和領隊,幾乎全都放起無薪假。疫情讓觀光旅遊業者頓失收入,但危機就是轉機,現在或許就是轉職的最佳時機!

從領隊轉戰保險業
「察言觀色是我們的優勢」

曾經從事旅遊業多年的睿涵,現在已經是南山人壽的小主管,多年前她在旅行社從事領隊工作,後來因為懷孕,無法繼續帶團,讓她萌生轉職念頭。

「旅遊業早出晚歸,旺季淡季明顯,旺季的時候,每月可能只有四、五天會待在家,」生了孩子之後,她不想錯過小孩的成長,因緣際會轉戰保險業。

「踏入保險業最大的動機是,時間自主而且彈性,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的成就,這是旅遊業沒辦法做到的,」睿涵坦言,剛踏入保險業的時候,家人都很反對,連朋友都有防備心,一見到她就直呼「不要賣我保險喔!」讓初期剛入行的她倍感挫折。

「一開始一定會擔心,怕做保險會沒朋友,怕做不好薪水不夠怎麼辦……。」幸好這些擔憂,後來不但都一一克服了,也順利做出成績,升上主管,家人朋友看她變得更有自信、更專業,也會主動開口詢問保險問題,甚至幫忙轉介紹客戶。

「因為旅遊業(領隊/導遊)都是需要接觸人的工作,我們比一般人更不怕生、熱心助人,而且也培養察言觀色的能力,這些過去累積下來的工作經驗和技能,讓我在保險業更具優勢。」睿涵說,以前帶團也會遇到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長輩,因為從事旅遊工作,必須想辦法輕鬆開啟話題,和所有客人談天說地,所以在投入保險業之後,這項能力也派上用場,很容易拉近與客戶的關係。

從空服員轉戰保險業
時間彈性 重新找回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空服員也在這波疫情下深受重傷,曾經擔任空服員、現在在富邦人壽的桂瑄,也是轉戰保險業的成功案例之一。

轉職至今即將邁入第五年,「當初主要的考量除了時間彈性,還有健康。」桂瑄說。空服員雖然起薪高,但因為飛行任務,經常必須日夜顛倒,再加上長時間處於密閉高空的環境,不論是健康或意外風險,都比其他行業來得高。

空姐外表光鮮亮麗,轉戰保險業這項選擇,家人的反應是什麼?「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是震驚,也很反對,因為擔心這個行業很辛苦,」桂瑄說,自己也會擔心沒辦法習慣低底薪高獎金的生活,同時因為入行前還不夠了解保險,也會受旁人影響,覺得加入保險業會不會觀感不佳。

所幸入行至今,這些擔憂都已一一克服。桂瑄認為,從事空服員工作,對後來轉職保險業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以往工作也是要接觸許多不同的人,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陌生人,因此也磨練了應對進退的能力,應用在業務上能更快得心應手,」轉戰保險業之後,更讓她找回健康的生活步調。

不論在薪資、工時、發展性、工作穩定度來看,金融保險業都贏過航空運輸業(空服員)和休閒服務業(導遊、領隊)。

最壞的時刻,也許就是最好的時刻。風險不會放假,保障不能鬆懈,危機就是轉機,保障需求正旺,還等什麼?增員、轉職,就趁現在!

 

更多、更詳盡的報導都在已出刊的5月號(377期)現代保險雜誌
全省各大書局均售

訂閱及團體購買熱線:(02)8866-5238轉168
傳真:(02)2838-5039
門市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46-1號3樓
南區服務處:高雄市興中一路335號 (07)535-2023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獲107年度捐血績優表揚 以實際行動展現關懷人群的精神
台灣血液基金會為感謝社會大眾慷慨無私的捐血救人,每年舉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三商美邦人壽獲邀參加於台南...
公、勞、農、健保
信義區7旬包租公收租1.6億 今起補充保費得多繳20萬
健保署最新統計,2019年上繳最多補充保費的人,是台北市信義區的一名70多歲包租公,一年光靠收租就進...
健康醫療百科
炎炎夏日 不可不知的「刮痧」療法
今年夏天較往年更為炎熱,觀察顯示,台北每年以○○.一度均溫上升,六月份更在台東出現了三十八.七度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