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94年1-7月產險保費收入
文/林潔舒 | 2005.09.01 (月刊)

台灣產險業的保費收入繼91年突破千億大關、92年以7.96%的成長率將保費收入推進1仟1百億之後,93年的成長率小幅下滑到5.42%,為產險業帶進約1,155億的入帳。94年1-7月產險業維持平穩的成長力道,比去年同期成長5%;保費收入超過715.75億元,平均每天進帳約3.38億元。

車險業務佔率將近整體的一半

根據產險公會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94年1-7月產險簽單保費收入中,包括車體損失險、任意險以及強制車險等汽車保險仍是業務來源的最大宗,三者保費收入合計超過354.06億元,逼近產險總簽單保費收入的一半,佔率達49.47%,比93年底的47.63%略為成長。

其中,車體損失險以145.16億元的保費收入獨占鰲頭;囊括汽車與機車的強制車險保費收入為106.8億元,佔整體產險市場業務的14.92%,佔率比去年底的15.4%微幅縮減;任意險則以102.12億元佔整體保費收入14.27%。

傷害險7個月保費收入超越92年一整年

93年底分居第2、3、4大險種的火險、水險、傷害險,在94年1-7月的業務量排名依舊,分別以93.99億元、54.05億元與50.52億元的保費收入穩坐前4大;相較於去年底,除了火險佔率微縮0.48%,其餘2險種的佔率皆小步向前推進,分別增加0.27%與0.85%。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92年產險業的傷害險保費收入約為50億,93年成長45.6%達71.78億,而94年前7個月的傷害險保費收入已經超越92年整年度的保費收入;若再與壽險業相較,去年產險傷害險的保費收入還不到壽險傷害險業務122億元的6成,以產險業1.0-6月傷害險保費收入43.76億元與壽險業最新統計同期的傷害險保費收入近70億元比較,產險業務量佔壽險的比重已經超過6成3。產險業自開放經營傷害險以來的亮眼表現,不僅讓壽險業看傻了眼,其蠶食市佔率的能力,更讓壽險業者無不想方設法保住自己在傷害險的一片天。

天災險、工程險、責任險等 市佔率皆受擠壓

93年以佔整體業務6.11%排名第5大險種的工程險,94年前7個月的佔率下跌到5.27%,將第5名的寶座拱手讓給天災險。事實上,天災險的業務佔率比去年年底5.45%還有0.1%些微的衰減,然而仍勝過減少幅度達0.84%的工程險,進入前5大險種的排名。

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的佔率呈現縮減的局面,不過排名仍與去年相同,分別是第7與第8;排名第9的其他財產責任保險的佔率雖然也減少到2.07%,還是小贏去年排名第9、因無重大空難使得費率調降後保費收入佔率縮減達1.5%的航空險(詳圖1)。

富邦龍頭地位不動如山

今年1-7月各家產險公司的業務排名來看,富邦在產險業的龍頭地位不動如山,以相同於整體市場的水平成長,保費收入達146.57億元,市場佔率已超過2成。倘若與排名第2的明台相較,更是明台約66.6億元保費收入的2.2倍。

明台93年同期的保費收入約為61.39億元,成長率達8%優於市場的成長水位。擁有9.3%市佔率的明台,在今年6月第一金控宣布以84億元出售給日本第二大保險集團--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之後,為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雖然三井住友尚未正式進駐明台,但是在台灣業務量不到1%的三井住友吃下明台後,未來將展現什麼樣的變化,頗令人好奇。

友聯取代新光 拿下第3大

93年1-7月業務排名第3的新光與排名第4的友聯,兩家的保費收入在伯仲之間,差距不到3仟萬元;隔了一年,兩家排名已經互換,王事展父子攜手將友聯推進前3大,保費收入將近56.06億元,成長率達11%。不過,緊追在後的新光雖丟了第3名的寶座,與友聯也僅有約3仟4百萬元的差距,領軍新光不到2年的詹俊裕能否在今年年底前急起直追奪回季軍的寶座,值得觀察。

保費收入有將近一半是來自車險業務的國泰世紀,挾同一金控旗下國泰人壽約8萬名業務員的通路優勢,車險業務較其他公司多靠車商保代拓展的層面廣,使其仍能以整體保費收入47.69億元維持第5名。而近來陸續推出寵物、名人特定部位、降雨等有別於產險傳統保單的中央,保費收入以8%的成長速度達到40.24億元,排名第6。國泰世紀與中央兩家的排序與去年同期一致,維持不變。

新安東京海上成長24%排名第七

今年4月才合併統一安聯正式更名的新安東京海上,今年前7月以24%的超高成長率,達成39.73億元的保費收入,名次比去年同期向前推進2名,為第7名。據瞭解,與東京海上策略聯盟、併下統一安聯的新安,目的之一是為了分散其原來過度側重的車險業務,若以今年的業務來源比重觀察,每100元的保費收入有76元是來自車險,比93年每100元收入來自車險業務82元的比例已略為下降。

中國產物雖然比去年同期有高達14%的成長率,仍不敵新安東京海上迅速向前挪移的步伐,維持第8名,保費收入約39.12億元。至於去年排名第7的泰安,今年39.03億元的保費收入仍有優於整體市場的成長水準,不過排名已退後兩名,是最後一家市佔率保有5%以上的公司。而前10大產險公司排行榜最後一席則由去年同期排名第11的第一產物取得,成長率也有14%;去年排名第10的蘇黎世,今年卻以負成長10%被擠出榜外。

國華居業界衰退幅度之冠

除了蘇黎世在今年前7月表現為負成長之外,業務同樣呈現負成長的還有3家,包括國華、統一安聯以及三井住友。其中,統一安聯負成長高達70%,是因4月併入新安東京海上後,就沒有單獨計算業績所致。

近來以延遲繳交強制車險保費、財務問題頻傳等負面新聞佔據新聞媒體版面的國華,今年前7月的保費收入比去年負成長2成,若排除4月被新安東京海上併購後就不再單獨計算業績的統一安聯,負成長的幅度居業界之冠達20%,國華業務大幅衰退恐更加劇其懸而未決的財務窘況。

而一向在台灣業務佔率不超過1%的三井住友,保費收入也比去年同期減少3仟萬元以上,衰退幅度達12%。雖然三井住友在台灣的業務遲遲無法有大幅地進展,不過在正式併入明台後,預料這家隸屬於日本第二大保險集團的產險公司在台灣所呈現的面貌勢必全然改觀。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配合政府呼籲避免出入醫療院所 啟動體檢替代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台灣已出現醫院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避免出入各大醫療院所,並建...
公、勞、農、健保
一次給付將走入歷史?
老孫五十七歲時因故退職,當時他的勞保年資合計已滿二十三年,但卻忘了向勞保局提出老年給付的申請,...
財經時勢
消費者、經代人與保險業的魚水關係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可以說得清楚「保險代理人」跟「保險經紀人」是什麼?兩者間又有什麼差異?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