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疾病的危險大過死亡!
文/余永讚 | 2001.09.01 (月刊)

中國人講:「好死不如歹活!」這是因為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但是,如果站在家庭危險管理的角度來想,可能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人的死亡,帶給家庭的經濟損失,除了喪葬費用外,還有遺族的經濟來源損失。如果一個人因為疾病或傷害而住入醫院,其後若也因此而喪失工作能力,那麼他對家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雖然沒有喪葬費用一項,但是同樣使得家屬的經濟來源中斷而使家庭陷入困境,更何況還可能有一大筆醫療費用待清償。

於是就此比較起來,活在現實環境中,因疾病或傷害引起經濟負擔,有時反而比死亡還嚴重,不過人們並非都有此體認。

即便是保險公司推出醫療險搭配人壽保單銷售,可以獲得消費者較多的迴響,但是其中有相當的成份是因為「自己用得到」。所以,當保險公司推出可以保障一輩子的終身醫療險時,消費者可說是趨之若鶩。

從醫療險出發,尋找保險功能的源頭就近了。在談投資報酬率暫且疲乏之際,是不是先看看眼前可以很快感受到的醫療保障呢?

從醫療流程認識日額醫療險

不管是在家裡舊疾復發,或是馬路上發生車禍,此時第一件事就是要趕緊叫救護車送患者上醫院,這筆費用在日額型住院醫療保險中便考慮到了,稱為「緊急醫療轉送保險金」或是「救護車保險金」。送到醫院後,並非馬上住進一般病房院,可能先在急診室醫治,在急診室的花費可由「急診保險金」來彌補,可以從圖一的醫療流程圖尋找可能領取的醫療保險金項目。

當然,如果你自己可以親自到醫院掛門診,醫療險也沒理由不照顧你,住院前或後都可以申請「門診保險金」。還沒住院前,花費都好商量,一旦住進去了,就擔心保險到底給不給付?

通常,住進病房就可以領「住院醫療保險金」,按投保的日額乘上住院的天數計算。如果想住好一點的病房,這一項投保金額(即日額)可就得提高,通常從二等病房升級到頭等病房,沒加個二、三千塊,可是辦不到。當然,住進醫院還有一些緊急狀況,比方說送入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這些情況花費會比較大,所以醫療險中也加了這兩項給付——「加護病房保險金」及「燒燙傷病房保險金」。

住院如果可以不必動「刀」,那當然是不幸中的大幸。萬一事與願違,也只好提起勇氣面臨人生的考驗,這筆費用可由「外科手術保險金」來填補。此外,有的壽險公司尚提供因外科手術後所須的看護保險金。

實支實付補健保不給付的差額

日額型醫療險的給付都是盯住所投保的「日額」乘上天數或是查表的倍數,於是商品設計人員不斷找尋可以研發給付的項目,也因此從醫療流程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來解讀,較容易了解。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是為了補全民健保的不足,可以先看看全民健保規定的部份負擔和不給付項目。

住院醫療的時候,像超等住院的病房費差額,管灌飲食以外的膳食費及雇用特別護士以外護理的費用,都是全民健保不給付的項目,因此在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中有「每日病房費用保險金」填補這些費用。

全民健保中除了不給付項目外,還有一些給付尚須民眾負擔部份醫療費用,有的保險公司將這些項目統稱「雜費」項目,而提供「醫院各項雜費及外科手術費保險金」,或是「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

如果沒有住院而只是看門診,至少也要分擔掛號費、部份醫療費用,所以「出院前後門診保險金」亦不可少。由於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須收據正本才可申請理賠,以往許多保戶因一時疏忽而遺失收據正本後,才發現申請保險金「求助無門」,造成醫療保險理賠的糾紛,現在有許多醫療保單提供「實支實付」和「日額型」二擇一的選擇,若無申請「實支實付」的給付,則可改申請「日額型」給付。

非健保身份就醫,理賠打折?

在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中還有一項關於是否以全民健保保險對象就醫的規定。若有健保給付,相對而言申請商業醫療保險金就會比較少,基於保險費收取公平性的考量下,若非以全民健保的保險對象身份就醫,在申請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的給付時,可能被打折扣,比如說給付限額改為有健保身份者的六成或七成五不等等,或者縮短給付天數的上限。

以往,對於醫療險的承保事故,想當然爾必然是「疾病」而引起的,在保險法中對於醫療險(健康險)的定義亦做如此解釋。但是,意外事故不僅牽涉到殘廢和死亡給付而已,因意外事故而送醫衍發的醫療費用亦不可小覬,於是現在大部分的醫療險所承保的事故,包含疾病或傷害。不過,尚有一部份的保單,像是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仍只限意外事故所導致的醫療費用;而部分定期的日額型住院醫療保險,只理賠因疾病引發的醫療費用。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內行看門道 保險申訴率高低很重要
客觀參考之依據-申訴率 消費者在選擇保險公司前,往往將保險公司的申訴狀況當作一項評估指標,而申訴不...
健康醫療百科
五招遠離冬季疾病
十一月初,正逢秋冬交替之際,準備進入「立冬」節令,傳統習俗「立冬補冬」,許多人喜歡冬季進補,或是泡湯...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09月30日
國健署:粉紅10月一起相挺 乳房攝影照(罩)住妳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