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保得高、花得少購買壽險有訣竅!
文/吳易書 | 2006.01.01 (月刊)

保險的保障功能近幾年來有逐漸被國人忽視的趨勢,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資料,個人壽險新契約的平均保額,在89年時還有77.7萬,90年時降為63.8萬、91年更下滑到55.5萬、92年更離譜只剩52.3萬,到了93年才又回升到78.3萬;而有效契約的狀況也一樣,只是平均保額下滑的幅度比較小而已。保額下降但國人花在壽險的支出卻增加,89年時個人壽險新契約每件的平均保費才2.3萬、92年時劇增為6.4萬,到了93年更成長到8.3萬。以93年的統計資料換算,國人平均每件花8.3萬的保費所購得的保障只有78.3萬。

為甚麼會有保費越繳越多,保額卻不增反降的情況?是保費變貴了?還是大家買的保險不同了?去年平均國民所得大約41萬元,一張保單提供6、70萬元的死亡給付,對一個遭逢巨變的家庭來說足夠嗎?還是聊勝於無?如果不夠,到底要多少才夠?要買到夠,要花多少錢?

國人買保險多重儲蓄輕保障

針對民眾花越多錢買保險,但所獲得的保障卻越少的情況,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表示,主要是多數民眾對於保險的主要功能為保障的觀念不足所致,這可從保險給付項目來分析,93年的給付總額為4,805億元,其中以儲蓄為主的「滿期給付」及「生存還本給付」就佔了53%,而當被保險人身故時提供的死亡給付金額才514億,比率不到11%,顯示民眾買保險多重儲蓄,忽略了保障作用。

洪燦楠並表示,除了保險觀念的問題外,近幾年來利率大幅下跌造成保費連番上漲也是原因之一;此外,由於民眾對醫療保障越來越重視,但並非每家壽險公司都有銷售以醫療為主約的保單,不少民眾便採取先購買低額壽險再附加醫療險的方式,因此使得平均保額被拉低。

生存風險意識提升退休商品受寵

對於洪燦楠的說法,宏泰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夏銘賢除表示認同外,並補充指出,多數保險公司販售的終身險保單多屬於平準型(保額不會隨時間而改變),雖然也有複利增值型(保額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遞增),但各公司在統計時多以民眾投保當時的內容為主,所以計算平均保額時多少會有些誤差,他建議未來計算的基礎可再多做考量。

淡江大學保險經營研究所所長郝充仁則表示,除了利率下降讓傳統的保障型商品對民眾吸引力降低,業務員推銷起來備覺困難以外,因為銀行的定存利率低,不少銀行業者力促定存客戶轉為購買短年期儲蓄險(即定存保單)的情形也屢見不鮮,再加上媒體不斷報導退休金的給付不足養老等議題,在在反映民眾對生存風險的認知程度不斷提升,卻忽略了後續所可能衍生長期看護及重大疾病等問題。

低保費買高保障 可從險種、保期與繳費別著手

到底對個人及家庭來說,多少保額才是足夠的呢?洪燦楠表示,多少的保障對一個人來說才算足夠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例如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有子女的人及子女已長大成人可以自行謀生的人,需求及計算保額的模式均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家之主為自己做足夠的準備,未來若發生意外失能,小孩可以不必在求學時靠打工賺取學費,而妻子也不必從家庭主婦身分變成還要出去謀職賺生活費。夏銘賢則指出,為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做需求分析搭配合適的保單是業務員應盡的責任;郝充仁則強調,保險是人生的負債管理,在為自己計算合適的保額時,應認清人的負債是無止盡的,例如突發的意外等皆應納入考量標準。

至於生活較困苦的家庭理應投保較高的保額,但卻受限於經濟能力無法支付高保費,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對此洪燦楠及夏銘賢均表示,可以從保險期間、繳費別或險種著手,像提供一定期間保障的定期險、終身繳費的終身險,或保障意外事故的意外險等,都可用低廉的價格獲得較高額度的保障,況且不是所有保險商品都是高價位,可以視情況搭配購買。

銀行保險狂銷定存保單 縮小平均保費與保額差距

若進一步分析93年度個別公司的壽險平均保額及平均保費,還可發現,平均保額最高的為368萬,最低的則僅33.4萬,相差達11倍 ;而28家銷售壽險商品的公司中,平均保額超過100萬的有9家,低於50萬的則有6家;另外,也有壽險公司平均保額53.5萬、平均保費卻高達46.8萬,保費與保額已經相差無幾,但也有平均保費只有3.2萬平均保額卻高達173.7萬的業者,顯見保額與保費間未必呈相同比率關係。

洪燦楠進一步表示,雖然各家壽險業者都有推出保費低保額高的商品,但因為必須是發生事故時才能領到保險金,所以民眾的接受度不高。而會產生壽險公司的平均保費與平均保額相差不多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投資型商品賣得較多的關係,此外,銀行保險推行較廣也是造成業者平均保費與平均保額差距接近的原因之一。

不同人生階段應購買的壽險商品不同

花很多錢不一定就可以買到很高額的保障,同樣的,要買高額保障也不一定要花很多錢。那麼想投保比較高的保額又沒有足夠的預算,有甚麼變通之道呢?面對不同的人生階段,怎麼買保險比較合適?郝充仁建議,人從踏出社會一直到35歲以前大致上是收入較低的時期,但也正是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加的階段,所以購買純保障型的商品很重要,且因為收入不多所以最好用低保費購高保額的商品,等到年紀增長後再去考量應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添購哪些商品。

洪燦楠及夏銘賢也建議民眾,買保險最好回歸基本面,給自己和家人足夠的保障再考量投資理財面。夏銘賢說,民眾可以自己年所得的10倍扣除掉家中的儲蓄及退休後可領取的社會保險給付做為投保時的保額標準;洪燦楠則表示生命價值也是用來估算保額不錯的方式,民眾可算算自己能活多長與有多少工作時間去計算自己的生命價值,生命價值越高應有的保額也越高。

定期檢視保單 買對保險最重要!

最後,洪燦楠建議,剛就業的年輕人可以先購買保費低的意外險,之後再附加醫療險,且一開始最好購買定期型險種,待收入增多穩定後再轉為終身型,並購買重大疾病險,最後才是思量退休後所需的養老險等商品。夏銘賢則呼籲所有壽險業務員,應站在消費者角度為其分析需求,規劃出最實際合適的保單內容;郝充仁則強調民眾應常常檢視自己的保單內容,為不同的人生階段購買實用的商品。畢竟,保險沒有好與壞,端視自己買對了沒有!








編輯推薦
財產保險
汽車強制險 去年前10月虧20億
強制車險自1998年上路以來,費率10度調降、保額4度調升,以至於近三年汽車強制險虧損連連,根...
市場動態
今年火災死傷、財損少一半 業者:民眾風險意識提升
時序邁入冬季,近日東北季風增加,氣溫下降,火鍋、薑母鴨、羊肉爐店門庭若市,民眾在家也將電暖氣拿出來使...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新保單三特色 退休利器助您樂退年年
勞動部最新調查註1發現,勞工退休年齡愈來愈晚,平均61.1歲才退休,且自2015年起就逐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