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尿不出來,發現第4期攝護腺癌
| 2011.01.01 (季刊)

攝護腺癌篇

賴理德(化名)65歲,土地代書。7年前查覺自己有頻尿、解尿不順等症狀,雖然有點不方便,但因為並沒有造成太大困擾,所以他一直沒有去看醫師。

一直到第二年,有一天他感到尿急,竟然在廁所撐了半個小時卻怎麼也尿不出來,他才驚覺事態嚴重,這才去看醫師。

醫師安排賴理德抽血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並且同時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檢測結果PSA值高達274 ng/ml(正常值應小於4ng/ml),病理切片證實罹患攝護腺癌,而且已經是第4期。

賴理德十分震驚,一度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甚至萌生「去見上帝吧!」而想要放棄治療的念頭。太太不斷的鼓勵,和教會弟兄姊妹的加油打氣,終於讓賴理德振作起來踏上抗癌路。

經過一連串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以及賀爾蒙治療,賴理德的PSA值總算回復到標準值4ng/ml以下。

賴理德不諱言的說,治療的過程對意志力真是一大考驗,尤其放射線治療後會有食慾下降、照射部位的皮膚變色、乾燥,還有忍都忍不住的如廁需求等症狀,都很難受。

病急亂投醫,可能是很多罹患重病者都有過的經驗,賴理德也是。知道罹癌後,他也曾在親友的介紹下,尋求知名中醫和民間的偏方療法,只是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有一次還差一點延誤就醫。

2年前,賴理德忽然開始覺得偏頭痛,後來甚至連路都走不穩、講話顛三倒四、叫不出別人的名字,家人一度以為是中風,還買中藥給他服用。後來狀況越來越嚴重,家人只好送他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癌細胞移轉到腦部,連醫生都嚇一跳,當下立刻要他辦理住院,隔天就被送進手術房,醫生竟從他腦部取出一顆直徑5公分大的腫瘤!

但是上帝給賴理德的考驗還沒結束,腦部手術後不久,他的PSA值又竄高到398 ng/ml,連原就診醫院的主治醫師都搖頭,明白表示束手無策。

抗癌路走到這裡,賴理德真的不甘放棄,也相信上帝一定有美好的旨意。於是他轉診到另一家醫院。經過血液腫瘤科、泌尿科、骨科組成的癌症醫療團隊規劃的各項療程後,他的PSA值奇蹟似地再度回復到0.7。

走過生命的幽谷,賴理德常以聖經中「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這一段話勉勵自己,每天抱著喜樂、感恩的心,感謝太太的付出和朋友的關懷,他總是告訴自己「只要活著一天,就盡一天的本分,至於甚麼時候回天家,就交給上帝去決定吧!」

10大癌症中唯一男性專屬

睪丸癌、陰莖癌、攝護腺癌等都是男性專屬的癌症,但躍登10大癌症的只有攝護腺癌。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發現,因此最好的預防之道就是定期接受檢查。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由於過去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且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因此過去被稱為「長壽病」。不過近年來攝護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50歲到75歲都是好發年齡,甚至已經出現25歲的年輕案例。

攝護腺的形狀大小都與核桃相似、重約20公克,位在膀胱下方、尿道後端,具有調節排尿、製造部分精液、提升精子活動力的功能,以及分泌、儲存攝護腺液,並保護泌尿道不受感染的作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葉劭德醫師說,除了中國古代的宦官之外,任何男性不論性別傾向為何或有無性生活、性生活的頻率高低,終其一生都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即使活到90幾歲也不例外。

血液PSA值小於4最安全

既然如此,定期檢查就是男性對抗攝護腺癌最重要的工作了!尤其攝護腺癌無法由外觀分辨,早期症狀也不明顯,如果等到出現頻尿、尿失禁、餘尿感甚至血尿、血精、骨骼疼痛時,通常癌細胞都已經侵犯尿道或骨骼了。

其實攝護腺癌是少數可以藉由很簡單的診斷方法早期發現的癌症,血液PSA檢查就是其一。PSA是由攝護腺上皮細胞分泌出來的攝護腺特異抗原,這種蛋白酵素在血液中的安全值應在4ng/ml以下,由於攝護腺肥大、發炎或鈣化,PSA值也會上升,因此通常如果超過10,就應懷疑罹癌的可能。

除了PSA檢查之外,由專業的醫師做肛門指診是另一種診斷方法。因為大部份腫瘤都發生在後外側,有經驗的醫師以食指經過直腸前壁觸摸攝護腺後側,可以發現病灶。不過指診常令男性覺得尷尬,且當醫師的食指自肛門伸入時,會有酸痛的刺激感,因此不少男性聞之怯步。泌尿科醫師劉明哲說,PSA值異常本身對是否罹癌已具判讀價值,通常第一次PSA值若出現異常,若數值低於50,通常會先以攝護腺肥大治療1~3個月後,再檢查如果還是偏高,就應接受切片,因此指診並不是非做不可。

超過65歲,通常不採積極療法

如果確定罹癌,因為攝護腺癌最容易侵犯骨盆腔、淋巴組織與骨頭,因此在做臨床分期檢查時,也必須同時做骨骼掃瞄、骨盆腔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

至於治療方法,葉劭德說必須依個案的期數與年齡而定,包括追蹤觀察、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放射治療、抗男性賀爾蒙治療等。而在其他癌症使用得很普遍的化療,在攝護腺癌則被當做賀爾蒙治療無效、病情惡化時的最後一線療法。

攝護腺癌的症狀不明顯,加上病程演化很慢,劉明哲說,腫瘤從局限在攝護腺的低期別癌到轉移,一般約須5年,而轉移後到死亡又大約5年。因此對於發現攝護腺癌時平均餘命低於10年的病患(例如台灣的男性平均壽命75歲,罹癌時超過65歲者),葉劭德說,原則上會採取「觀察、不開刀、暫不治療」的方式,等到症狀出現,再施以放射治療。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最有效

如果餘命大於10年,第一、二期病患都以手術切除為主。

手術治療時,因為可能會切斷或傷及位在攝護腺左右兩側下方,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大約有5成的機會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礙,也可能留下尿失禁的後遺症。前一種狀況除非神經完全切斷,否則想恢復男性雄風也許可以求助泌尿科醫師,有時威而鋼也幫得上忙;至於尿失禁的情況,劉明哲說,通常在術後一年可以改善,如果情況依舊,可以考慮在尿道周圍做人工擴約肌,由病患自己操作排尿。

而為了減輕傳統手術的痛苦和傷害,可以選擇冷凍療法氬氦刀,在增生的攝護腺選定部位施行靶向消融以改善症狀,自費約須10幾萬元。

有的病患則會採取放射治療。目前大多採體外放療,在骨盆腔做360度照射。以放射性植入錠直接植入攝護腺中,則是比較先進的方法,但必須自費,一個療程要價數十萬元。

因為放療復發的機率較高,因此第一、二期病患仍以切除手術為主。葉劭德說,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是目前治療攝護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3期以上,可能摘除睪丸阻斷賀爾蒙

如果是第三期以上的病患,則必須加上口服或注射抗男性賀爾蒙,甚至摘除睪丸,以阻斷供應腫瘤成長所需的睪固酮(男性賀爾蒙)。因為除睪丸外,腦下垂體也會分泌睪固酮,因此如果PSA值仍異常,還是需要再加抗男性賀爾蒙藥物,這種藥物可能會發生女乳、潮熱等副作用。

至於有些男性聽到「切除睪丸」立刻想到,「那不就沒有睪丸了?」葉劭德說,因為拿掉睪丸之後,會在裡面放入填充物,不致影響外觀。

不要諱疾忌醫,保命要緊

目前健保對因攝護腺問題求診的50歲以上男性,給付PSA檢查,但若只是做健檢的,或40歲以下的男性則需自費。至於65歲以上雖亦屬好發族群,但因平均餘命已低於10年,即使確定罹癌,也多「暫不予治療」,因此原則上待有症狀出現再處理即可。

雖然各種治療方式都可能對性功能或男性的心理狀況造成一些影響,但是「保命要緊」,留得青山在,就有機會重振雄風、正常生活。而且攝護腺癌的治療是否會影響性功能也因人而異,尤其現在醫學發達,就算真的出現性功能障礙,求助泌尿專科醫師仍有機會改善。

低脂、高纖、少菸、少酒,最好

健康的生活作息是預防攝護腺疾病的不二法門。包括漢堡、薯條、披薩、乳製品、甜點等高脂、低纖、高熱量的西化飲食容易刺激賀爾蒙分泌過量,可能增加攝護腺病變的機會。而抽菸、喝酒對攝護腺疾病則有「加成」作用。

早期攝護腺癌治癒的機率很高,經過適當治療可以活到老,可惜的是,發現時往往已經太晚。據統計,台灣的攝護腺癌患者大約有一半在診斷確定時,都已經是轉移性了,因此劉明哲說,50歲以上男性最好每年接受PSA抽血檢驗或肛門指診。

賴理德的保險,重大疾病險+防癌險,理賠金逾百萬

17年前賴理德的太太就幫他買了防癌險和重大疾病險,在長達6年的抗癌路上,這兩張保單都稱得上「竭盡所能」,為賴理德減輕不少經濟負擔。

賴理德的重大疾病保險在他被證實罹患攝護腺癌時,就一次賠了72萬元,防癌險部分則是初次罹癌保險金和住院手術保險金各賠6萬元,住院日額加上出院療養保險金一天3,200元,6年下來,前前後後一共從保險獲得了100多萬元的理賠金。

從發現癌症到各種治療本身對病患的煎熬,已足以令人身心俱疲,如果沒有保險,龐大的醫療支出更可能成為壓垮抗癌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賴理德很慶幸當初太太沒有因為他的反對而沒有幫他買下這兩張保單,現在他反而常以自身經驗勸周遭的親友一定要重視自己的保險規劃。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投資級企業債、新興市場債 上週續聯袂吸金
不受聯準會升息預期升高影響,投資級企業債與新興市場債上週持續聯袂獲資金青睞,單週吸金金額分別為11億...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亞運創佳績 國泰長期支持體育發展與有榮焉
2018年印尼雅加達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亞運會)甫落幕,此次中華代表團派出史上最多的585名選手、1...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國泰人壽、國泰產險 獲金管會保險競賽7大獎肯定
金管會21日舉辦「表揚113年保險業配合政策推動各項業務得獎頒獎典禮」,國泰人壽、國泰產險攜手勇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