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摘除子宮肌瘤發現的卵巢癌
| 2011.01.01 (季刊)

卵巢癌篇

任莉英(化名)58歲,兩年前開始出現腹脹、排尿不順、腳水腫等現象,因為身體一直不錯,她想應該只是單純的水腫問題,所以就自行吃利尿劑,剛開始很有效,藥一吃,尿量就增加,腫脹的不適感立即消失。但是,這樣子強迫排尿的結果,造成腎臟很大的負擔,任莉英因為腰部痠痛加劇,只得尋求醫師協助。

經醫師檢查發現任莉英有一顆8公分大的子宮肌瘤,醫師隨即為她進行肌瘤摘除手術。在手術中醫師發現卵巢上方有一顆突出物,取出切片化驗結果是惡性腫瘤。

任莉英實在沒想到,結果怎麼會是這樣。因為老公很早就中風過世,任莉英獨力扛起家計,為了3個兒子,她很重視養生。除了每週固定打兩次高爾夫球之外,每年會做一次2天1夜的全身健檢,每半年還會做一次全天的健康檢查,多年來都沒檢查出任何疾病。當她聽到自己罹患了惡名昭彰的卵巢癌時,真的難以置信。

不過她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憂慮,因為醫師認為事不宜遲必須立刻處理,所以就在那一週內她再度被送進開刀房進行第二次手術,醫師摘除了她的子宮、卵巢、大網膜、淋巴、盲腸。

不過很幸運的是,因為發現得早,癌細胞沒有轉移,術後不須要再做化療。任莉英很感謝技術純熟經驗豐富的醫師,在摘除子宮肌瘤時,注意到周圍器官的變化,因為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發現異常時可能都已接近末期,若是再遲一些才發現,病情恐怕沒那麼樂觀。

雖然傷口復原的過程中,那種疼痛實在很令人難以忍受,醫院建議她自費施打嗎啡,但是任莉英因為怕上癮所以沒有接受。真的受不了的時候就跟自己對話,有時說著說著,覺得比較平安,就睡著了。

這個大手術讓任莉英住院住了一個多月,現在每3個月回診,定期追蹤檢查。

生病期間,兒子們和朋友的關懷讓她感覺很溫馨。雖然醫師告訴她,能吃什麼就盡量吃,不必忌口,但是她盡量不吃垃圾食物。從前愛打高爾夫球,現在體力大不如前,走不完整個山頭。幾年前任莉英加入社團,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捐血、訪視孤兒院,現在因為怕大家擔心,而且自己也還不太適應,所以比較少出門。

任莉英本來很愛漂亮,但是手術後皮膚逐漸變得粗糙無光澤,醫師說是因為女性賀爾蒙減少所致,她看到一些很吸引人的廣告,想去施打幹細胞、胎盤素等,希望藉助外來物質維持美麗,但是醫師警告她這些東西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所以開了一些雌激素藥物給她,症狀也略有改善。

任莉英說,罹患癌症的女性朋友,手術後的心理調適很重要,她雖然很在意外表的改變,但她相信疾病會改變美麗的外表,卻無法改變美麗的心,不論際遇如何,都要樂觀、開朗的面對人生。

死亡率最高,存活率低於5成的婦癌

女性特有的癌症當中,最是惡名昭彰的當推有沉默殺手之稱的卵巢癌,在女性癌症中,不論發生數或死亡人數都排名第10。因為它的成因不明,而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發現時往往都已經太遲。

無特異症狀,常被誤以為腸胃不適

雖然「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幾乎是多數教科書的共同說法,但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鄭丞傑醫師說,他分析病患的臨床症狀發現,9成以上的患者在被診斷出卵巢癌之前的幾個月或幾週,就常感到下腹不適、下腹脹脹、下腹疼痛、消化不良、頻尿等,但因無陰道異常出血,所以總是往腸胃科跑。

就因為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加上卵巢位在骨盆腔中偏後方,又躲在子宮後面,如果是自己可以摸得到,大概都是10公分以上了,因此可以在第一、二期就診斷出來的比例不高。

因此鄭丞傑建議婦女朋友,如果持續兩週以上有下腹不適或脹痛,而且服用腸胃藥未見改善,不妨到婦產科檢查一下,通常超音波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卵巢腫瘤做怪,抽血檢查CA125也可以協助診斷。

骨盆腔內診和超音波,有助於早期發現

有些經驗豐富的醫師,在幫女性病患做內診時,也可能發現較早期的卵巢癌,因此鄭丞傑也建議婦女在做定期抹片時,同時做骨盆腔內診,一旦發現卵巢有腫塊,立即做超音波掃描。有些比較肥胖的女性,內診不易檢查清楚的,最好也做超音波。

鄭丞傑說卵巢癌中約有8成以上是上皮細胞癌,常見於50歲以上的婦女,但也有20幾、30幾歲的年輕女性。其次則是生殖細胞瘤,常見於10幾、20幾歲的女孩。而卵巢癌的治療幾乎都以手術加上化療為主,放射線治療用得比較少,鄭丞傑說由於多數病例在第三期以後才就醫,因此目前全球的卵巢癌平均5年存活率仍不到50%。

至於哪些婦女比較容易罹患卵巢癌?鄭丞傑說,未曾生育過者、初經來得太早、停經太晚者、長期(一年以上)服用排卵藥者都應該更小心,但使用排卵藥且後來懷孕生子者,就抵銷了排卵藥的不利影響,餵母奶會延長月經暫停的時間,因此也可以減少卵巢癌。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者,風險比一般人高,不過仍屬偶發性而非遺傳性卵巢癌。真正家族性遺傳的卵巢癌,大約只佔卵巢癌的10%以下。

保持對身體異狀的警覺

卵巢在腹腔裡面,很難觸摸到,加上卵巢癌通常沒有特異症狀,而且,往往到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腹水才會被發現,但這時通常已經是第3、4期了,腫瘤也已侵蝕到別的器官。

很可怕的是,女性從10幾歲到90歲以上都可能罹患卵巢癌,幾乎沒有「除役」年齡,鄭丞傑說只要是Ia期,5年存活率仍高達8成7,因此保持對身體異狀的警覺、勇於就醫以便早期發現,是女性朋友遠離婦癌奪命威脅最重要的功課。

任莉英的保險,停繳了大部份保單,8個月後罹癌

任莉英在長她10歲的老公中風過世後,頓失經濟支柱,一個人扛起全家生計。老公生前很排斥保險,總覺得講保險是很觸霉頭的事,所以老公中風時除了健保甚麼都沒有,讓她感受到很大的經濟壓力。

任莉英很擔心萬一自己生病,變成3個兒子的負擔,因此老公走後,任莉英為自己買了5、6張的醫療、癌症險,不過這麼買下來一個月得繳10幾萬的保費,實在吃不消,因此陸續停繳了一些保單。沒想到就在那些保單停掉之後才8個月,就發現卵巢癌。

幸好當時還剩下一張癌症險保單,理賠100萬;一張醫療險保單,手術加住院共理賠了20幾萬。雖然如此,任莉英還是覺得這是另外一種意外,在決定不續繳保費的當下,想也想不到等在8個月後的竟是卵巢癌!

她很遺憾地說,如果我有能力,一定會為自己多留下幾張保單。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慈善基金會:「歡欣鼓舞 相見歡」台南十鼓文創園區
秋天適合親子一起外出踏青旅遊,富邦慈善基金會今(28)天一早邀請來自全台各地400位助學人與...
人壽保險
【2020壽險業的挑戰與機會(上)】先蹲後跳 五大總座曝保險業的下一步
販售給客戶一份「心安」的壽險業,在面對新政策與疫情的雙面衝擊時,如何先蹲後跳,挖掘新商機?如何絕處逢...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推出兼具日額給付及實支實付,雙重保障型全新醫療險商品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統計,國人每年約200萬人因各種因素須住院接受治療。住院期間不僅受疾病折磨,更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