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我們或許從未想過,一些習以為常的身體本能一旦消失了,將對生活造成多大的傷害。就以感官而言,若失去了味覺,不只嚐不出食物的美味,就連烹飪時放了再多鹽也無從得知;若喪失了痛覺,一杯燙口的茶也照樣喝,握杯的手、灼傷的食道都是事後才知道的遺憾。諸如此類的醫學探討很多,我們不以為意,因為沒發生;但有一種本能的喪失卻是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卻還毫無所覺,而寧可受制於藥物與潛意識的驅使。
陽光心靈診所醫師王紫光表示,睡眠原是一種本能與慣性,但現代人卻要透過訓練才能睡出好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守宏也說,對助眠藥物成癮的患者而言,賴以為睡的藥物就如同萬丈平地起的建物鋼骨,一旦抽離了樑柱,整個睡眠就崩塌了。
不要把失眠想得重要,就贏了
調查顯示,全台二十歲以上民眾,超過五百萬人半年內曾有失眠經驗,占全台人數二十二%;換言之,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位失眠患者,足見失眠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王紫光表示,失眠不是病,而是伴隨緊張、焦慮、恐懼、失戀等多種狀況所引發的狀態;而失眠又可概括為四種現象,不易入睡、淺眠易醒、多夢、早醒。
「總之,睡眠時間多少因體質而異,例如拿破崙一天睡一小時即已足夠,但有些人卻睡十小時還覺頭昏腦脹、萎靡不濟…,因此端賴於醒後精神狀態的判斷,若覺精神奕奕即屬優質的睡眠品質。」
臨床醫學界名師Willian C. Dement曾說:「治療失眠最大的障礙,就是把失眠想得嚴重。」過度擔心或誇大失眠的負向效果,反而更影響睡眠的深度;黃守宏表示,身體自有其運作機制,不可能全然無眠,再者睡眠不足也不致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危害,因此不妨合理看待失眠。
運用潛意識,創造想睡覺的新路徑
只不過,睡眠因涉於腦部活動,腦的運作又太過複雜,到了夜深人靜,更是萬般煩惱湧上心頭。對此,王紫光直指床是用來睡覺的,但偏偏很多人一上床,就慣性反省自身或思考第二天的工作,不然就在腦海裡重播剛看完的電影或音樂,「這種潛意識活動,就如我們的內在視覺,白天發生的事如同連續劇般的不斷上演,甚而融入更多想像而放大了記憶。慢慢的,就易形成固定的睡眠模式,變成一躺上床就是煩惱的開始,而忘記了床是用來睡覺的。」
王紫光的臨床案例裡,也有因怕鬼而失眠的,「一位患者在張眼醒覺的瞬間,被妹妹剛洗好頭髮站在床邊的模樣嚇到,儘管妹妹當時馬上出聲表明身分,但此一影像卻從此深植腦海,怎麼也拔除不掉。」這類因某一事件造成的心理問題,或不斷回想過去、鑽牛角尖的大腦慣性思考,以及有強迫症、幻覺等等的精神疾病,都是造成長期失眠的原因,因此藥物治療實非長治久安之道,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心理諮商與潛意識處理的「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包含兩個層面,一為「認知」,屬於想法上的改變,例如很多失眠患者主觀性的認為作夢就是睡不好,或需睡足八小時,或晚上睡不好白天就要補眠等觀念,都須予以導正,其二為「行為」治療,因為失眠大多合併心理焦慮,因而需予以音樂、氣功、瑜珈、按摩、針灸、催眠等等幫助放鬆的練習。
透過「潛意識大腦迴路療法」,改變大腦的慣性思考模式,即為認知行為治療的一種。由於大腦的神經元活動就像是電腦的電路板,一旦思考的路徑形成後,就容易固化,而不斷依循老路,「我們不是要阻斷舊有的思考路徑,而是再創造新的路線。」這種透過專家引導而類似於冥想和催眠的方法,即利用神經語言程式(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深入潛意識,降低情緒的困擾,進而藉記憶經驗的重新處理,產生與睡眠另一美好的聯想路徑。
王紫光表示,對於因枕邊人打呼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的患者而言,同樣採取另闢新徑的方法,「我們不會去治療打呼的人,而是引導失眠患者忽略外界的聲音,得以安然入睡。」
他再次強調,失去的本能要趕快找回,但安眠藥絕非長久之計,因為不僅會有藥物成癮的問題,也會造成不吃藥而引發更大焦慮的心理依賴,反而使大腦失去了入睡的模式,「這也是何以我們要訓練大腦去做一件幫助睡覺的事,讓睡覺再次透過訓練來養成習慣。」
安眠藥治療,無法助人進入深睡期
臨床實驗證實,不用藥物確實能根治慢性失眠;美國睡眠醫學會即將「認知行為治療」列為治療失眠的第一道防線。
王紫光表示,安眠藥的目的是抑制大腦的活動,但它並不能讓人真正進入深睡期,以致大腦常處在半睡著半清醒的淺眠狀態,嚴重者甚至有夢遊失憶的副作用。黃守宏也直指安眠藥多
數伴有認知功能變差、專注力與記憶力減退、嗜睡、倦怠和頭暈等等的副作用,特別是國人用藥量最高的史蒂諾斯(Stilnox)以及安心樂(Triazolam),雖然藥效快速,但若發現有夢遊的副作用就應立即停止服用。
「老年人的代謝緩慢、腦部神經較脆弱,也最好選擇低劑量和藥效短的助眠藥物,避免藥物所致的頭暈而跌倒,失智症患者更當謹慎使用,以免加重意識的混淆,換句話說,凡屬腦傷患者都務必小心服用。此外,常見的苯二氮平(BZD)安眠藥有肌肉放鬆的效果,患有呼吸抑制問題的慢性阻塞肺炎更切忌服用。」
對於患者大多尋求藥物緩解失眠的作法,黃守宏表示,現在國內大型醫院都設有睡眠中心,不妨搭配深度的光照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等方法,逐次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重新建立與床的關係,一上床身體就知道要睡覺
黃守宏建議,初患失眠者最好立即就診,因時間拖得越晚,無論心理與生理因素都會愈發頑固,而需耗費更長的時間與心力來醫治,尤其一開始就透過藥物治療,更可能導致一次成癮而難以戒除。
總之,導致失眠的原因不勝枚舉,身體疾病、生理反應、藥物、睡眠環境、心理因素,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無法安眠;3C時代來臨,更多人習慣在床上做滑指運動,卻忽略螢幕閃動的光害會抑制體內有助睡眠的退黑激素。除了抽絲剝繭找出失眠原因外,非藥物療法無非是為了讓失眠者重新建立與床的關係,「一躺到床上身體就自然地知道要睡覺」,讓大腦再次找回睡眠的模式。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高資產專屬商品深獲信賴 攜手北富銀共創保費逾5,000萬 進駐亞資中心高雄專區拓展高資產客戶服務富邦人壽獲得金管會核准,正式揭牌進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為首批獲准試辦營運的保險業者之一,... | 醫療、健康保險 每月數十萬癌藥 你不一定要全部自己出!癌症是國人長年揮之不去的噩夢,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癌症醫療費用突破800億元,最花錢的肺癌... |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報稅最煩惱不知道哪些家庭支出可申請扣除 教你輕鬆報稅繳稅可善用保單借款今(2021)年報稅倒數兩週,您還在煩惱如何申報嗎?透過台灣人壽「綜所稅知識大調查」分析發現,以「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