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保險文馨獎三歲了!這個由「吳家錄保險文教基金會」與「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一起合作搭起的保險另類舞台,不僅提供了壽險從業人員靜思沉澱的空間,連續二屆辦下來,共有三千七百六十篇字字血淚的作品,其中只有六十篇能脫穎而出、集結成冊。看到這些嘔心瀝血之作,讓創辦人吳家錄感到相當地欣慰、有意義,他直說:「把得之於保險業的錢用在這真的是太有意義、太對了!」
取之保險、用之保險
事實上,保險文馨獎是「財團法人吳家錄保險文化教育基金會」所辦的諸多獎項之一。而這個基金會正是吳家錄將一生在保險業耕耘所領到的一千萬元退休金捐出來成立的。「當初領到退休金時,我就跟太太商量該怎麼來用,那時曾規劃要去環遊世界、留給孩子……但是我都覺得不妥,環遊世界嘛……世界各地早都跑遍了;給孩子嘛,扣除稅金只剩六百萬元,搞不好還造成兄弟吵架。」吳家錄娓娓道來。
「後來想想,這筆錢是在新光人壽服務三十年的代價,既然取之於保險,當然就用之於保險,而保險在當時缺乏的就是人才,但若一千萬元只當作新光人才的績優獎勵,範圍太狹隘,若拿來成立文化基金會的話,對整個保險業界、社會國家都能有所貢獻,範圍就大了許多,就這樣成立了基金會。」吳家錄憶起當初成立基金會的動機。
緣起不滅、馨香遠播,停不得!
不過,實際上這一千萬元早就該在第三年時就用光了,但有些小故事讓吳家錄覺得再怎麼樣都不能停頒像文馨獎、教育獎學金這樣的獎項。「只要是對培養我國保險人才有利,能讓保險從業人員對保險事業更有使命感的事就不能停。如果沒有錢,我就再捐,現在這個基金已達到七千五百萬元,大家可以放心儘管來報名。」常自稱「外行人」做保險,卻致力於培育保險人才的吳家錄道。
他特別提到,有次在路上遇到一位不認識的小姐跑來跟他說謝謝。原本吳家錄以為她是新光員工,一問之下才知是第三屆領獎學金的學生,讓他更深刻地體驗到無形中做了件好事。「不只如此,許多公司如果要找畢業優秀人才,都會來借保險教育獎學金的名錄,甚至有許多人還透過這本集冊當成相親簿或找工作的資料庫。」吳家錄欣慰地笑道。
「而前二屆文馨獎的得獎作品:『我這樣相信』、『愛、保險、套住我』更是許多大陸訪客跟我讚不絕口的經典著作,每次來台灣都會跟我多要個幾本回去,因為這些都是台灣壽險從業人員最真實、最寶貴的心路歷程。」吳家錄眼露出驕傲欣喜的光芒,「所以我希望得獎者們都應該要提供漂亮一點的照片,不然就浪費了這揚名海外的機會。」吳家錄還特別提醒道。
三十萬保險人一起完成的 「拒絕問題解答」
吳家錄還提到,其實,早期新光人壽的業務員也要將客戶拒絕的理由全都記錄下來,並集結成「拒絕問題解答」供後來的新人或是其他業務員參考。吳家錄認為,文馨獎就跟這本「拒絕問題解答」的出發點一樣,只不過,文馨獎蒐集到的是三十萬從業人員走過壽險這條路的酸甜苦辣。
「有些事真的是不說人不知,就像上屆文馨獎得主林雪貞的故事就讓人很感慨,今日光鮮亮麗的她,誰知道是昔日那個應了台南的諺語:『要賺大錢,第一要做醫生,第二要賣冰,再不然就要去新町(紅燈區)。』差點被逼下海的『敗家女』?而她若不說,誰又會知道今日的台南新光大樓,正是當初自己差點要下海的酒家所改建的?」吳家錄道。
「還有好多好多故事,都深刻刻劃出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希望藉由這些故事能讓社會大眾對我們更了解,也能讓所有的從業人員在目前這麼艱險的保險經營環境下產生激勵作用,那麼文馨獎就達到它的使命了。」吳家錄如此盼望。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北市聯醫:守護大腦 預防在先 認知障礙早發現 遠離失智風險在現今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健康議題成為人們關注焦點。人們常常將「認知障礙」與「失智... | 財經時勢 不畏反對聲浪 丁克華挺保險業錢進長照為引資金活水扶助國內產業發展,同時也解決保險業資金出口問題,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日前接受「健康保險大家談... | 人壽保險 一個臨終才扳正的錯誤觀念
對於洪饒傑來說,保險與他是絕緣的,因為他成長於對保險極度反感的家庭,聽到「保險」便聯想到「騙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