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如果說金融百貨、多元行銷的趨勢,對壽險業務員一點影響都沒有,大概未免昧於事實。但是眼前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受到的衝擊、影響為何,而在於業務員如何因應、如何清楚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到底哪些業務員會受到影響?又該如何面對呢?
多元行銷通路的衝擊
首先,許多壽險業務員認為,在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經營績效的考量下,自己必須面對的就是被依賴程度減少、受重視程度稀釋的問題。一位當了二十多年的壽險業務員這樣描述:以前業務員就好比是家中排行的老大,被寵愛以及受到照顧的機會當然就越多,但是在老二(經代人)、老三(銀行)、老四(證券公司)相繼誕生後,老大被關愛的程度就逐漸減少了,甚至年紀大了還會嫌你太老,叫你提早退休。
另外,一位剛進入這行業的壽險新兵則感嘆,現在連銀行也在搶壽險客戶,不過這還不打緊,他比較擔心的是,聽說不久的將來就要實施佣金平準化的制度了,如此一來像他這樣的菜鳥,怎麼跟人家在江湖上闖蕩?怎麼存活下去?
金融百貨的影響
而一位原本是家庭主婦,後來因為鄰居的介紹而加入壽險行業的林太太也表示,老實說她連自己公司的保險商品都還搞不大清楚,怎麼去跟人家介紹基金、信用卡、信託……呢?她怎麼也想不到,原本賣保險的,現在卻好像變成賣雜貨似的。
另外一位退伍後即加入壽險業務員行列的阿成,好不容易在這三、四年的工作裡,一點一滴的充實保險知識,並在招攬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了信心,但是對於金融百貨化的這個趨勢,他坦白的說,除了保險以外,他實在沒有什麼信心可以幫客戶介紹其它的金融商品,因為再怎樣介紹,也比不上基金、股票的專家呀!
認清楚業務員的角色
儘管仍有一些業務員對多元行銷、金融百貨存著懷疑和抗拒的心態,但問題是,這些都是已定的事實,也是社會金融環境改變的結果,因此一昧的逃避、抗拒是改變不了一切的。
況且,更有許多壽險業務人員對這樣的趨勢抱持相當樂觀的看法,比如在銀行廣大通路的行銷下,不但可以讓保險的觀念普及化,更可以顯現出壽險業務員專業性、服務性的重要;而多一點金融商品的搭售,除了可以增加業務員與客戶接觸的機會,還可以幫客戶解決更多的理財問題;尤其,在這個重視附加服務的環境背景下,這些金融商品的引介及優惠,不也是附加服務的一種型態嗎?
至於,保險以外金融商品的涉入,許多已在金融整合上下過功夫的壽險業務人員認為,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業務人員認真跟著公司所規劃的教育訓練課程上課,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例如往往會令一般業務人員退避三舍的理財節稅問題,其實跟消費大眾有關的不過在所得稅、贈與稅及遺產稅中打轉;而基金的部份,業務人員只要能夠了解盈虧的道理以及主要的分類,便可以幫客戶解決不少問題了。
那麼在這金融整合的趨勢下,壽險業務人員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裡?從事壽險商品精算多年,目前轉任與業務人員同一陣線的ING安泰人壽副總經理李回源認為,壽險業務人員如果可以讓自己成為客戶One-stop shopping的對象,便是最大的競爭優勢。也就是將公司所提供的相關金融服務,整合成為具有移動性的特色,讓客戶不必親自跑到各個金融場所購買這些商品,而是可以透過業務人員一次解決相關的金融問題(Total solution),那麼客戶對業務人員的依賴度也會相對提高。
除了努力,還是努力
因此,在金融整合的趨勢下,為突顯本身的競爭優勢,壽險業務人員便必須更努力的充實自己,就如同保誠人壽副總經理廖學茂所表示,在這個環境趨勢下,擔心害怕是沒有用的,只有加班、兼差、更努力工作,才是比較實際的。而且他強調,如果要在這個環境下,拓展出自己的一片天的話,「滾石不生苔」的哲理必須牢牢記住,唯有持續的在這行業深耕、播種,才有機會獲得肯定的讚賞。
現在,終身學習的觀念已逐漸從各行各業展開,壽險業務員終身學習的態度,便在金融百貨、多元行銷的衝擊下越顯重要,定位的問題當然也是如此!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9位政治人物 5位有理財型保險
本文重點:俗話說「物以類聚」,其實,不只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 | 市場訊息 勞動部:照顧寶貝不缺席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助父母安心陪伴子女成長為了鼓勵職業父母共同陪伴子女成長,並讓津貼申請方式更切合實際育兒需求,《就業保險法》自111年1月1... | 市場動態 保險界○○七 理賠人員好心酸……紘均下班時,隱約感覺有人跟蹤他,於是加快腳步,整個人顯得特別倉促,沒想到後方一路跟隨他的人也開始小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