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台灣九合一選舉落幕,放眼二○一六年,對台灣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有八成的人會回答「選總統。」
不論未來總統是誰,台灣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機。根據估計,二○一六年台灣六十五老年人口數,將達三一一萬人,首次超越十五歲以下幼年人口數,此外,台灣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也將首次突破四十歲,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進入人生下半場。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高齡化社會無可避免,台灣作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二○一三年總生育率僅一.○七,高齡少子化不只是社會問題,更是經濟議題,少子化加速人口依賴負擔,造成勞動力減少,更導致GDP下滑,影響國家競爭力。
為提升勞動力,各國政府無不祭出生育獎勵措施。但因成本高,效果有限,部分歐美國家已逐漸將重點轉向促進國人的勞動參與,藉此緩和少子化帶來的危機。
台灣男性勞動參與率,和各國無太大差異,但女性勞動參與率,卻明顯低於其他亞洲國家。以日韓為例,女性普遍在三十歲後,因婚育退出職場,但幾年後會返回職場,並在四十五歲再創職涯高峰。反觀台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二十五歲登上高峰後就一路下滑,完全沒有反彈的跡象。
鼓勵生育的目的,是提振市場勞動力,增加國家競爭力。然而,政府卻在二○一二年祭出「父母未就業育兒津貼」,家中有未滿二歲幼童,且父母其中一方未就業,每月發放二千五百元,等於變相鼓勵婦女放棄工作、在家育兒,明顯與國際「提升勞動參與」的政策趨勢背道而馳。
生理上的差異,賦予女性生育的天職。台灣婦女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二十七歲,扶養一名子女(六歲以下),每月負擔近一萬四千元。然而,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收入足以支應嗎?
主計處統計,台灣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受僱就業者,平均月收入為三萬一千元。但光是子女的托育費用,就占年輕人收入近一半,讓許多適婚(育)婦女陷入「就業」和「生育」兩難,最後不是選擇不生、晚生,就是乾脆離開職場。
在台灣,有近七成女性因經濟因素而不願生育,卻也有超過半數婦女為了照顧家庭而離開職場。魚與熊掌何以兼得?當女性被迫在「就業」和「生育」兩者間抉擇,台灣就永遠走不出低生育、低就業的困境,站在人口懸崖的我們,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口危機,將考驗政府及人民的智慧。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小樹陪伴列車前進屏東獅子國中 人生第一場金融教育 從風險保障扎根持續推廣保障型暨長年期商品的元大人壽,多年來自許提供國人最充分的保障,以發揮保險社會化功能。基於教育... | 醫療、健康保險 <電視座談> 壽險、醫療、長看必備3險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國人壽險投保率雖超過222%,但平均保額卻不到百萬元,無法提供遺屬足夠的經濟... | 市場動態 66個愛做保險的理由
經過金融海嘯的沖刷淬鍊,二○一○年大部份的壽險公司都將大量增員,紛紛擺出漂亮陣仗迎接黃金年代再... |


